企业不是要用最好的人、最优秀的人,而是要用最合适的人。
在一次企业家论坛上,有一位老总慷慨激昂地说:“我们的企业一定要用最优秀的人才,水平一般的我们坚决不要。”相信很多人特别是管理者是认同这种理念的。那么这种理念到底正确不正确呢,我们需要探讨一下。
多样化是大自然的一个基本法则。天上飞的有大雁老鹰,也有苍蝇蚊子,地上跑的有狮子老虎,也有老鼠蟑螂。每种动物都扮演着自己在生物链中的角色,毛毛虫代替不了老虎,老虎也代替不了毛毛虫。
组织的情况和自然界是很相似的,岗位的安排同样需要保持稳定的多样性,该安排老虎的不能安排毛毛虫,该安排毛毛虫的也不能安排老虎。
比如说,一个普通的秘书文员岗位,如果我们安排一个本科生或者专科生,他可能会很努力地去工作;如果我们安排了一个研究生,可能他本人的满意度会降低,工作努力程度会打折扣,而且十有八九他心里还会算计,一旦有机会就马上离开这个岗位,甚至离开这个企业。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能岗不匹配”。滥用人才、奢侈型的用人战略带来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把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放到低端的岗位上去,既降低了被管理者的满意度,也降低了工作本身的可靠性。
所以,我们的主张是:企业不是要用最好的人、最优秀的人,而是要用最合适的人。高端岗位用高端的人,低端岗位用低端的人,能人放到能人位置上,庸人放到庸人位置上。这样事业才能发展壮大。
除了岗位适应性以外,庸人还有一个巨大的作用,就是示范作用。
中国古代有一个“庭燎求贤”的故事。
为了使齐国迅速强盛起来,齐桓公决定面向全国招揽人才。为了表现自己求贤若渴的决心,他在宫廷前燃起明亮的火炬,准备日夜接待各地前来晋见的人才。但是,过了整整一年,还是没一个人上门。齐桓公很沮丧,不知道是国家没有人才了,还是自己的政策缺乏吸引力。
正在迷惑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乡下人,自称有才。齐桓公来了个现场测试,那个人展示的才能是什么呢?居然是背诵九九口诀。齐桓公听说后觉得很可笑,于是告诉乡下人:“九九算术连七岁小孩都会背诵,这个也能拿来当才华吗?念你初次,我也不和你计较,你自己还是赶紧回家去吧!”
没想到乡下人自有一番道理,他说:“我远道而来,是专门来为您解决眼前的难题的。我凭九九算法这种微小的技能见君王,无非是为了抛砖引玉。贤士们不来齐国,是因为他们认为您是才能卓越、非常贤明的国君,各地的人才都自认为比不过您,他们担心被您拒绝、被您嘲笑,所以就不敢登门。如果他们听说您连掌握九九算法的人都肯接见,那么他们必定蜂拥而至。”桓公听罢心悦诚服,连连点头表示赞许,立即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这个乡下人。不到一个月,各地贤才便云集齐国都城。
“庭燎求贤”的故事包含了一个深刻的管理学道理:利用庸人的示范作用,宣传自己的人才政策,向所有的人才表明自己的真诚态度和坚定决心。
很多时候领导者叹息身边的人太平庸,没有人才,做不成大事业。其实我们想想,人才为什么没有来?因为大家不相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途径展示人才政策,最好的途径莫过于用好身边的人,把身边平庸的人用好了,给了应有的待遇,甚至是比较理想的待遇,那么杰出的人才就会认为:这样的人都能得到这么好的待遇,那我一定有机会。于是他自然就来了。这就叫做善待眼前人,招揽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