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宽严之道(整理)



 制严语宽;先严后宽;近严远宽;上严下宽。 

 

  朋友聊天时问我:“三国里的谋略,你最喜欢哪个?”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谋略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京剧有出戏叫《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说的就是这段故事。这里有一个很棒的领导策略。

 

  1.制严语宽

  话说马谡吃了败仗之后和副将王平一起回来交令,诸葛亮先见的不是马谡,而是王平。诸葛亮把王平痛骂一顿,还打了一顿。打完了,走了,没事了。

  轮到马谡进来的时候,诸葛亮一没骂二没打,上来就数落了两句:“临行之时,嘱咐你当道扎营,你为何不听?”马谡跪下请罪。诸葛亮掏出一张纸对马谡说:“军令状在此,别怪我无情,来人,把他推出去斩了!”马谡一看真要杀,当时就哀求说:“我家上有老下有小,我才三十多岁这么年轻,求求丞相,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戴罪立功。”

  其实诸葛亮跟马谡的关系很不一般:马谡的亲哥哥马良是诸葛亮的老乡兼同学,后来马良在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时候,战死在乱军中,死得很惨。作为马良的至交,诸葛亮从工作到生活对马谡都格外照顾,两个人感情很亲密。而且马谡也很有才华,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擒孟获、定南中的策略就是马谡给出的。就是这样一个既有感情又有才华的学生,真的杀起来当然是很心疼的。

  一看马谡哀求的十分可怜,诸葛亮眼泪下来了,他对马谡说:“幼常,我们感情这么好,我真的不忍心杀你啊!可是军令状在此,不是我要杀你,是制度要杀你,我没办法啊!你的身后事,你不用担心了。你家人我来照顾,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你就放心吧!”说完泪流满面把马谡给杀了。

  “挥泪斩马谡”很绝,绝就绝在“挥泪”两个字上。诸葛亮杀完马谡之后收到了两个效果:一方面,全军肃然,大家明白了不能办错事,制度无情啊!另一方面,大家都说:“丞相真是好人啊,真关心下属!”杀了一个人,还能让别人念他的好,这就叫“掉眼泪杀人”。

  各位想想,是真的舍不得杀吗?其实不是。赤壁之战,华容道关羽拦曹操,关羽也立下了军令状,但是他放走了曹操,结果呢,关羽不是照样没事,别说杀,连打都没打,也就是训斥了几句而已。所以可见军令状不是理由,还是诸葛亮真想杀。既然真想杀,还哭什么?这就是奥妙。

  一定要哭!杀是真心,哭也是真心。越下狠手的时候就越要掉眼泪,这叫做“用温柔的手段做冷酷的事情”。这样做既强化了制度的权威,教育了众人,也树立了自己的形象,笼络了人心。这才是真正的高水平!

 

  2.先严后宽

  人有一定的性格特点——先穷后富特开心,先富后穷特郁闷。上帝造人的时候就问人:如果你一生60年,分成两半儿,你是愿意前30年富后30年穷呢,还是愿意前30年穷后30年富呢?所有的人都选择后30年富。人跟人打交道也是这样,一开始宽,以后要想严就严不起来了。

  年初,领导把大家叫到一起说:“咱们能一起做事都是靠缘分,大家在一起都是哥们儿,工作是次要,主要是人人开心,我不会为难你们的,只要大家努力就行了!”结果到年底了,眼看任务完不成,领导急了,开干部会时冷着脸说:“今年谁没完成指标?我告诉你们,该免职的免职,该扣工资的扣工资。”结果,这些下属心里可就想了,“当初对我们那么好,说翻脸就翻脸,呸!你个笑面虎、伪君子、假善人!”这下可好,工作还没上来呢,员工满意度先掉下去了。

  我们考虑另一种情况,如果年初时这位领导冷着脸对大家说:“我们工作是工作,感情是感情。虽然关系很好,但是完不成任务,我还是要痛下杀手的。我再次强调一遍,任务必须完成!”最后年底评比时,领导说:“年初任务订得高了,我心里也明白。我之所以那么凶、那么狠,其实就是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各位辛苦一年也都不容易啊!就剩下这么两天了,该完成的完成,完不成也没事,我们全公司任务已经完成啦。”这时候,全场一定会热烈鼓掌,大家会觉得这人真好,虽然平时凶巴巴的,但其实还是有点人性的。

  人性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由坏入好易,由好入坏难。比如穷人富了比较容易承受,富人穷了却很难承受。管理也是一样,一开始严厉些,以后慢慢变得宽和了,正好比由穷入富,人人会称赞领导的仁德。如果相反,一开始宽厚,以后越来越严厉,正好比由富入穷,必然会导致人人怨恨。

  其实,人人都习惯于先严后宽。做领导要吃准这火候,如果一开始绷着脸,脸色还可以逐渐缓和;如果一开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那么以后制度就没法执行了,行为空间也会特别小。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求要严格,措施要严厉,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适当有所缓和,个别条款可以有所放宽。这个策略就叫做“先严后宽”。

 

  3.近严远宽

  “近严远宽”指的是在日常管理中对身边的人要严格,对隔层乃至更远的基层下属则保持宽厚。身边的人是受直接指挥的,和他们的交往主要是工作关系,往往要亲自进行直接的考核与奖励;而隔层的人是没有直接工作关系的,不需要亲自进行考核和奖励。在这种情况下,对身边的人当然要全面细致地提出要求,而且要求要具体,赏罚要分明。而对隔层的人,只要提出原则上的要求就可以了,给他们的直接上级留出行动空间。

 书摘:宽严之道(整理)

  另外,身边的人日常和私人接触都很多,容易确立的是感情,不容易确立的是权威;而隔层的人日常和私人接触都很少,容易确立的是权威,不容易确立的是感情。为了保持平衡,防止偏于一端,也需要采取近严远宽的策略。

 

  4.上严下宽

  对上等才智、责任重、位置高、有发展前途的下属要求严,对其他的下属宽。为什么呢?上等才智的人最有前途,最容易被塑造成栋梁,对他们的一分教导会产生十分的收获,而且他们本身往往已经身担要职,属于中流砥柱,容不得半点差池,另外他们能力强、水平高,要求严格了也能理解、能完成,还会感激领导的栽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一定要严格、具体、明确。

  而对一般的下属,特别是那些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足轻重的下属,则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关注。要求多了,他们不但做不到而且不理解,会闹出很多乱子的。这就和打理花园的时候,专门给小树剪枝而不必管旁边的小草是同一个道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6594.html

更多阅读

谭炳照得用人之道 曾国藩用人之道(一)

曾国藩在事业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用人。有人统计过在曾国藩麾下走出去担任巡抚职位以上的人有近二十位之多,其中著名的人物有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胡林翼、丁日昌、李翰章、薛福成、郭嵩焘、张树声、沈

无为而无不为:方太之道(1)

本刊研究部 “无为而无不为”,在媒体上看到的方太总裁茅忠群的照片,常常也能看到他身后这幅字。全文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治企若为人,这句来自《道德经》的话是既是茅忠群的处事之道,也是方太的为企之道。

哈佛第五大道 哈佛之道(1)

 杨玉林北京哈佛校友会理事  (编者按)环视全球,几乎在每一领域的巅峰,都能看到哈佛人的身影。他们是公认的社会道德与成功的楷模。可以说,哈佛就是“成功”的代名词。那么,哈佛是如何成就这么多灿若星辰的成功人士的?其管理体系有哪些

犹太商人的创业圣经 犹太商人的创业之道(二)

(4)盈利空间。应首先明确出硬性开支:房租、雇员工资、水电、装修、工商税费等,根据行业的平均利润点,如4折进货,平均8折出货,则利润空间在40%,再反推每月的保本销量和预期盈利销量,最后多方求证是否能达到此销量。(5)消费水平、消费习惯。

声明:《书摘:宽严之道(整理)》为网友蜡笔没有小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