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奇迹 中国经济,没有奇迹



    中国没有奇迹

  西方国家总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欠发达走向发达的过程称作“中国奇迹”。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这些国家或这些国家的学者想从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抽象出一个真理来。他们认为,不发展是一种丑闻,而发展却是一种奇迹。

  从社会经济的现实看,一切奇迹都是可以分析的。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强劲,改革快速推进,靠的不是运气和奇迹,而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加上国家制度的激励性和社会的超强适应性。而如果用奇迹来形容中国近年来取得的发展,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政府和人民的功劳。

  “经济奇迹”一词最初是指德国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复兴动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德国出现了近似混乱的经济状况。德累斯顿、柏林、法兰克福、汉堡、不来梅、科隆,都被夷为平地了,德国必须从零开始。纳粹主义、战争和最终的灾难,把旧社会压得粉碎。这一切迫使这个民族希望在和平中保持团结一致,休戚与共,共同对抗悲惨的命运。从1945年到1948年,资产者与工人一起在废墟中游荡,一起睡在地窖里,大喝特喝大众汤。工人和老板相互告慰:“即使我们发生争吵,也永远不从这里走出去。我们一道干吧!”

  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艾哈德强调把市场上的自由原则同社会平衡和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上的负责精神结合起来。他认为,自由经营、自由择业,自由进行经济活动、自由迁徙和自由竞争,是财富“蛋糕”做大的基础;人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谋求生存的条件,通过自己诚实的有创造性的勤奋劳动不断创造财富,对社会做出贡献,并要对社会、对他人和对家庭负责,必须关心他人,关心弱者,决不能惟利是图,不能自私自利,不能崇尚拜金主义,不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艾哈德的希望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包括难民的认同。社会伙伴的相互信任提高了经济的效率,而相互信任则由于突出的社会流动性而得到加强,并且很快成为流传于世的社会共决的保障。

  日本在战后的重新崛起遵循着同样的逻辑,只是进入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通过传播、竞争和渗透,使奇迹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但是,如果仔细审察一下取得奇迹和传递奇迹的条件、机遇和风险,就会发现这些国家都强调非物质的精神因素。这种社会不拘泥于自我复制,接受并追求创新;有一个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承认其合法性的政治组织;是一种建立在最大多数人合作基础上的经济;全力依靠教育,信赖智力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播;对另类思想采取宽容的态度;通过自由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实现社会的同一性。等等。

  中国的经济复兴同样是具备了取得奇迹和传递奇迹的条件、机遇和风险。中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侵略和国内战争,让中国人民知道了团结、和平大于一切;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让中国知道了政府不能再犯下大错,不能再束缚或折磨本国人民;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了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让创造财富的主体的热情得到了充分涌流;中国的教育伴随着经济发展进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劳动力;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渐进性的改革之路允许、宽容失败。中国也非常幸运地找准了时机,改革开放正逢全球化大潮席卷而来。等等。

  中国崛起,没有结束

  2008年是中国的大考之年。在过去30年的沸腾的实验中,中国缔造了经济史上无与伦比的增长记录。但中国获取高增长的密码是通过最廉价的方式消耗国内外资源来维持产能,然后以最低廉的价格在国内及国际两个市场消化其产能。然而,随着全球经济衰退和财富缩水,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变弱。同时,随着国内劳动力价格、资源价格、环保及劳动保障标准提高,中国经济增长高昂的成本正在进入集中释放期,以至于人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拐点初现。

  短期看,这的确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压力。但如果把增长周期放的更长一些,这些挑战仍然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并不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素。因为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这个国家各个阶层社会流动性的难易,政府和经济组织的效率的高低,最大多数人是否建立在合作基础上,接受并追求创新的努力,对另类思想采取的宽容的态度,智力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等等。

  “汶川地震”凸显中国“社会基础设施”仍然完好

 中国经济奇迹 中国经济,没有奇迹
  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在一路凯歌的情况下,社会分裂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健康的经济增长本应是一个巩固社会团结,加强社会认同的过程。从概率上讲,任何经济体都会遇到危机,但是重要不是我们是否会遇到危机,而是我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社会是否团结,人民是否能够共度时艰。很多人对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人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共度难关的情形记忆犹新,这就是社会认同与社会团结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

  “汶川地震”给中国带来的财富破坏是巨大的。但是全国人民纷纷捐款、捐物而显示出的社会团结反映出中国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民精神”仍然完好。美国政治经济学家福山认为,社会凝聚力是日本和德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後迅速复元的原因之一。因此,只要中国的“社会基础设施”仍然完好,通货膨胀就只是经济体系自毁的助燃剂,而不是社会裂解的实实在在的燃料。因为,一个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承认其合法性的政治组织和最大多数人合作基础上的经济,是中国经济得以发展的根本。

  奥运会开启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起点

  在当前世界所有最大型活动中,还没有哪个活动有比奥运能起到“为国家做广告”的作用。自然,很多国家和城市不仅将奥运当作营销自己的工具,也视为其契入国际舞台的突破点。西班牙《先锋报》表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场中国复兴的盛会。这场盛事激动人心,不仅仅是因为在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都能见到的烟花、表演、高科技、运动员和飘扬的彩旗,而是因为一种无法比拟的深远意义。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以这样一场盛事庆祝着自己融人世界、摆脱贫困与不自由。当中国的金牌数量以绝对优势雄踞金牌排行榜时,美国《纽约时报》文章表示,中国的崛起不只是金牌。世界正在恢复它的常态——一个强大的亚洲又回来了,我们将不得不习惯这种改变。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从来没有觉得尊严与荣耀,反而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低人一等自卑心理,即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某些屈辱,但在心理上中国民众并没有真正站起来。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人看待西方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将奥运看作是一个转折点,那么中国民众将会摆脱历史的悲情,看待西方的视角也将从原来的仰视,逐渐发展到平视乃至俯视。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文章表示,中国或因奥运摆脱相对于西方后殖民时代的自卑感。

  正像阿根廷《民族报》所说的,奥运是中国复兴的“扬声器”。奥运会作为一个历史节点,是中国民众从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时刻。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则表明,发展并不是一种奇迹,通向发展的道路不仅可以通过西方的自由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东方的集体主义实现。

  就像上世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崛起可以复制一样,中国的发展模式也是可以传播的,全世界许多举步维艰的国家都可以从中国的经验当中受益,从像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这种发展滞后的地区大国,到海地和缅甸这种接近衰败的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6240.html

更多阅读

朝劫持中国渔民,“官劫”还是“匪劫”? 绑匪劫持人质后撕票

朝劫持中国渔民,“官劫”还是“匪劫”?今天《中国经济网》一篇题为《朝鲜劫持者:如果17日没收到赎金就把渔民人质处理掉》的文章内容,令人极其震惊!日本人扣押中国渔船,那是因为中日为敌已经100多年,从未真正友好过,日本人高喊“日中友善”

旧中国有的,现在什么没有? 旧中国图片

近午时分,下厨做饭,不知哪根弦被什么绊动了一下,脑子里突然蹦出个题目:旧中国有的,现在什么没有!脑子蹦出这个题目的时候,是带着感叹号的,而不是问号。现在写出来的标题加上个问号,一是避免下定论,不让人觉得偏激;二是可以抛砖引玉,更多更准更

品牌猎杀之中国梦 中国梦,品牌梦!

    中国梦,品牌梦一个国家的品牌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其国家经济实力的高低。2013年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前七位的apple、Google、coca-cola、IBM、Microsoft、GE和McDonald’s均来自美国,而中国品牌无一入

声明:《中国经济奇迹 中国经济,没有奇迹》为网友默念丶那份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