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撰写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估计一下今年6月1日开始实行的限塑令能够使中国少消耗多少石油。没想到在收集资料期间,却接连传来了几则与石油有关的消息:一是国际油价在7月11日创下了147美元一桶的价格新高,正当全世界都在惊叹油价的涨速之快,探讨油价何时见200美元时,油价却在随后的两周内急跌到了120美元一桶以下,以至于今天的人们已在反过来探讨油价何时跌破100美元了;二是继6月份中国石油进口数量大幅下降后,7月份石油进口数量继续下降;三是据报,许多中小私营企业,因人民币升值、能源价格高企、今年开始实施新的劳动法、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需求不振等不利的经营环境,纷纷倒闭。主要是这三则消息,使得笔者将实行限塑令与国际油价的走势分析相连了起来。
限塑令能够减少我国的石油消耗量,这是勿庸置疑的。只是早在听到我国将在今年6月1日实行“限塑令”,超市等购物市场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时,笔者却并没有感到这会给减少石油消耗量带来什么明显效果。一是觉得比起所购的商品,介意用几毛钱买几个塑料袋的人不会多;二是许多中国人已经富起来了,用这种几毛钱的经济手段要让大部分人改变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开始使用环保袋,能否收效值得怀疑。摆在面前的一个明显例子就是,尽管这几年油价不断走高,但国人在购置省油的小排量汽车方面的热情不仅没有随着油价的走高而上升,反而逐年下降,以至在2007年,在其他排量的车辆销量都有明显上升的环境下,唯有小排量车的销量反而下降了近30%。
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6月1日后,在超市就看到了大多数购物者都已经在用自备的环保袋、塑料袋或提包放置所购物品。这一次,与以往提高水费希望能够带动节约用水,提高电价希望淘汰高能耗设备的结果不同,经济手段对消费的导向似乎首次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为什么在数额上要大得多的许多消费方面,价格没有对消费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而仅仅增加几毛钱的收费却让大多数人改变了多年来的不环保的习惯,限塑令的成效如此明显,这足以值得经济学家或还有社会学家做一番深入研究的。
限塑令实施的收效,使得限塑令可使我们少消耗多少石油的分析更显得有实际意义。按照北京市的统计,限塑令可以使城市每人每天少消耗一个塑料袋。如果取全国城镇有5亿人口,每人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那么一天可少用5亿个;取乡村人口8亿,人均减少的用量为城镇人口的1/3,8亿人口一天可少用2.67亿个。这样全国一天就共可少用8.67亿个。再少算一点,取全国因限塑令的实施,一天少用7亿个塑料袋应是可信的。制造一吨塑料约要耗用3吨石油,一个厚度为0.0175毫米,380毫米见方的典型塑料袋重量在8克左右,那么,全国每天节约的塑料袋重量就要达到5600吨,相当于减少石油用量1.68万吨,折合每天12.35万桶。一年下来就可以少用613万吨石油,折合成4500万桶。平均一个月计算是少用51万吨石油。
根据近几个月中国海关对我国石油进口量的统计数据,今年5月、6月和7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量已经逐月下降,5月份为1620万吨,6月份为1450万吨,较5月份减少了164万吨,7月为1379万吨,较6月份少进口了77万吨,较5月份更是下降了241万吨。石油进口量的下降,既有可能与国内石油产量提高有关,也与国内对石油的相对需求减少有关。尽管我们还不能够仅凭几个月的数据就得出是限塑令导致对进口石油消耗减少的结果,但不论那一方面为主要的原因,石油进口量的减少,表明了我国对国际石油的需求正在扭转不断增加的趋势。
近几年的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升,很多人怪罪于是中国对石油的耗用增加,这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中国的需求增加,即使所占总量的百分比很小,但打破了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却是事实。对中国的不公平之处在于,中国在增加石油消费的同时,出口了大量的中国制造的产品,这实际上是减少了那些进口中国制造产品的那些国家的石油消耗量。因此,对于真正引起世界石油用量增加的部分,是我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所有用于增加的基建项目和人们生活改善方面的石油用量的增加。
全球金融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虚拟经济的交易量已经远大于实体经济的交易量。表面上看,是虚拟经济为主导,引领着实体经济。但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虚拟经济引领实体经济,却又是以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的预测为基础的。前几年的油价不断上升,从根本上说是有其基本因素支持的。据估计,在2007年,全球石油每天产量为8153万桶,而全球石油每天消费量却为8522万桶,每天的石油缺口约370万桶。而且,从2007年产油国的数据看,许多重要的OPEC产油国,由于过度开采,石油产量已开始大幅萎缩。供求关系是影响市场价格的最基本因素,正是受那些实际的供需不平衡所支持,石油期货市场才在2007年走出了一波令人惊讶不已的上升行情。
但持续了几年的高油价环境,除了促使社会投入巨资加速石油勘探开采,增加石油的供应外,也推动了节油措施和替代产品的推广应用,如我国在9个省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建立了发电量达60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厂等等。只是在推广替代的初期,因需要初始投资进行基建的关系,反而会刺激对石油的更大需求。而当节油措施纷纷开始运行并初见成效,替代产品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之后,石油用量的增幅就会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近来,中国的限塑令,一批盈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的倒闭(这些企业往往能源利用率很低),风力发电量逐步增加,乙醇汽油的推广应用,奥运项目基建的结束,凡此种种减少石油消耗量的因素正在逐渐积累起来,显现出我国在整体上对石油需求缓解的效果。随着石油供应增加和需求被稳定下来,国际石油供需的平衡点完全可能从求大于供向供大于求的方向变化。
世界石油供需平衡点的移动对于虚拟经济市场,如期货市场来说,却绝对是炒作的良机。从2008年上半年的油价进一步飙升,到随后的大幅下跌,与其说是前半年有更多的投机资金蜂拥入石油期货市场炒作,倒不如说是一些投机大鳄在预测到世界性的石油需求量即将下降后,开始从石油期货市场脱身导致的结果。毕竟,世界级投机大鳄掌握的信息无人可比,甚至远超过一些国家的政府研究机构。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中国人节约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就能够减少可观的石油耗用量。这也再次告知我们,中国人对任何东西的需求增加,都易成为国际市场投机炒作的风向标,对相关联的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样,中国人对任何东西的需求减少,也会对相关联的世界市场产生巨大的反冲击。因此,从决策层面看问题,要在中国实施任何政策,都必须考虑其对世界经济的平衡将可能造成的影响。否则难免会被国际投机势力利用,带来于我不利的结果。
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于1979年12月29日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上的演讲:‘可预言性: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吗?’,是说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将会引起料想不到的巨大后果。这一原理常被简称为“蝴蝶效应”。现在,“蝴蝶效应”一词却更多地被人频频引用,来比喻一个微小的局部变化,都可能成为引起整个趋势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借以说明事物间存在广泛的相互关联这一哲学含义。“蝴蝶效应”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令人着迷、使人激动、发人深省的警示经典,不仅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所具备的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前不久,OPEC之一的沙特为了应对国际舆论对油价高企的不满,提出了在现有基础上,每天增产200万桶原油的计划。算算我们因减少塑料袋用量,就相当于每天减少石油消耗12.35万桶,达到了沙特计划的日增产量的6.17%。可见,即使从世界大市场的供需角度来看,我们一个小小塑料袋的节约所造成的影响也已经远超出国人的想象。
因此,中国的限塑令对世界石油消耗的影响似乎应远大于“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其能否最终对世界石油供求关系的平衡点产生影响,缓解平衡点的移动速度甚至改变平衡点的移动趋势和方向呢?人们或可以翘首以待。
中国的限塑令来了,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减少了,国际油价下跌了,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