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药企的日子真不好过,自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来,有老板心里充满了抵触情绪,嘴里不停的骂娘,眼里却又充满了期待。这一系列政策其实也并不是什么严刑酷法,而是在规范、整顿的前提下使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制药行业不同于别的行业,事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以往由于国家监管的缺失,把控的不严,使得整个行业充满了浓郁的拜金主义和商业气息,从而束缚了许多药企的眼界和抱负。跟风模仿、带金销售、炒作概念、夸大事实,一些急功近利式的做法严重阻碍了行业的理性发展,滋长了不思进取的风气,基于这样的环境,,再去谈什么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战略规划、品牌升级等等无异于对牛弹琴。如今,药企老板们急眼了,再这样下去,哪还有自身出路呀,不被吃掉或自行倒闭已经是天大万幸了,难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来到中国考察后宣布一个令人吃惊的观点:中国没有企业。事实上,20年后的今天,中国也涌现出了一些诸如华为有强势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他们以其创新、速度与规模迅速融入到了全球化的竞争浪潮,然而,作为朝阳产业的药企却仍旧步履蹒跚,还需进一步经风雨见世面。2006年8月2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医药业运行报告提到,行业利润同比增幅降低10.6个百分点,为历史最低,列全国12大工业行业中倒数第二,上半年约30%的制药企业出现亏损。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针对药企的政策:aihuau.com14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会议,对全国治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商业贿赂进行部署,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营销人员在推销药品、医疗器械过程中,以各种名义给予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回扣、提成的行为被列为重点整治内容之一。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务院纠风办等八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提出了八项治理整顿措施(俗称“国八条”)。6月1日起,国家将不再为仿制药批准商品名,药品广告宣传中不得使用未经批准作为商品名称使用的文字型商标。几乎与此同时,卫生部宣布将恢复医生处方通用名方案,并正在拟定一个实施处方通用名的管理办法,目的是“要切断医务人员和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防止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规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集中整治医药市场,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为什么许多药企从中感到大难临头,不知所措呢?其实质关键在于自身缺乏战略,忽视战术所致。中国药企由于不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拼命的在营销策略和方法上寻求差异,一旦找到了所谓方法,便认为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对产品的价值链系统和今后发展考虑不足、重视不够,等到国外巨头蜂拥进来,连翻身的机会都不会有。因此,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应该讲也是场及时雨,浇灭了某些人满足于短、平、快不切实际对市场资源掠夺的做法,也抑止了一些热衷于在营销战术上通过炒作花样翻新来忽悠百姓的行为,也同时让众多的药企感受到一个缺乏有效战略和没有品牌推广的企业,本身就比别人矮了三分。如果再不加油,结局可悲。那么,为什么也在些企业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却能一如既往的顺风顺水呢?正如科特勒教授分析当今企业之所以能长期奠基于稳定的市场中,是因为共同具备如下的一些成功基因:一、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顾客身上,并提供优异的产品表现、有求必应的服务与准时的运送(而不以低价作诉求);二、最高管理阶层定期与重要客户直接联络;三、强调改善顾客价值的持续创新;这些企业把相关产品集中优势和地理性差异相结合,建立起本身在目标消费范围内的优越名声。不难看出,许多药企与此类要求相比一切还很遥。但只要正视现实,缩短双方间的距离也是可能的,关键是看你怎么使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