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传奇的商界人士说过:“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要把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营销是没有专家的,惟一的专家是消费者。你要搞好的策划方案,你就要去了解消费者。”他就是史玉柱。这其实是一种经商的态度。迎合消费者和发现需求,是所有的经营者必须要随时关注的事,我在上文提到了某干洗店的免费送衣上门,这就是一种服务迎合,原因是多样的,可能是因为周边小区比较高档/客户没有时间/店内提供一项服务/周边同行没有做,结果只有一个,对手没有行动,你做到了,你就赢得了利润。在09年创业大潮中我服务过一家餐馆,其中一个成功策略就是要求餐馆能为顾客提供半成品菜的服务,让顾客在家里轻轻松松也能享受到正宗的餐厅口味。原因呢?就是我调研时发现该区域几乎全是上班族和白领群体。
不客气的说新市场环境下是快节奏,高消费,冲动型购买… …,经营经商方式和行为就不能按传统的思维来经营,不仅要适应市场更要与市场赛跑,什么是商机,就是发现了抓住了还要形成可持续模式。如某人在小街租下一间小的公用电话亭,她发现打电话的人站着打得很快,就搬来椅子;又又发现打电话者需要记录,于是能备放好纸笔。这样一来,服务就体现出来了,消费者就多了。她又新装了两部电话。接着她发现有人等电话时问她有没有香烟、饮料,她立即进货;又发现遇到情人们打电话,女伴在旁边,嘴里总是嚼个不停,她马上又进了些小食品。于是顾客上门越来越多,大多是回头客……半年后,小电话亭办成了零售店。如果某女还在不断发现中,那么,她的店还会变成一家超市,你信不信?你认为她的成功得益于什么?她的盈利模式你能复制吗?
模式是学不来的,必须要自己去实践,如今网吧开满了大街小巷,你可发现它里面的商机?某副食店就找到了自己的模式,老析一家家的跑下来与各个网吧合作,向网吧以批发价提供副食品,慢慢的量大了,自己开始转型做批发商,又开始和周边的酒店、宾馆合作,这样,供货价格就更低了下来,他把利润让了出来,向经销商要返利和代理权,这样他就与各网点建立了更牢固的合作关系。
路,是要自己走出来的,表面的经营困惑可以解决,但是如何能让店可持续盈利则是每个经营者要考虑的问题。查钢先生对店主们建议:一是要让自己经常处于一种竞争中的“惊恐”状态,不断发现自己在产品和服务上的缺陷,不断去弥补昨天的漏洞,争取今天做得更好,那么当一场新的危机到来时,你才有应对的时间。二是不断挖掘自身的资源,想办法与周边的消费环境共生互补。如在创业赶集会我曾指导过一个经营户,她是一个残疾人开一家裁缝店,在现在习惯追逐品牌和款式的环境下,目前她的主营收入就是以加工床单被罩为主,生存很不容易,怎么办?如何转型?我深入了解后就建议她一可打出牌子可加工窗帘(因为我发现周边小区很大,专工加工窗帘的店面不多),二是可以找联系跟周边的几个居委会合作(现在居委会可承载社区很多配套服务,她老公也是残疾人,应当照顾) 三可以提供专业织补(我发现附近有大型商场及街面的服装店,因为我以前做过某女装品牌的策划案,知道他们经常有这方面的需求,打印好织补范围,店址和电话传单广而告之周边的每个店面)。结果并没有花多少钱,却起到了良好效果,特别是仅织补一项,日收入不低于百元。
店面经营者处于市场的最低层的商业窗口,生存的压力非常大,求变和迎合都是为了尽量拓展店面的生存空间,这和比赛一样,只有与对手拉开比分,才有可能喘口气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