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领域的“水太深”,而涉世不深的中国汽车企业要当心了去年,宣布倒闭的英国老牌汽车厂成了中国业界的香饽饽。上汽和南汽先是在竞购中让世人再次见识了中国人的“窝里斗”。结果,上汽以6700万英镑购得罗孚25和罗孚75两款车的知识产权,南汽则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位于长桥的生产线、引擎业务及相关资产。其后,两家各自大张旗鼓地开发基于罗孚的新车,又让人领略了“不合作精神”。南汽基于罗孚的新车已经定为“名爵”,如果一切顺利将于2007年春天面世。而实力不凡的上汽,新车已上市在即,从所有者宝马那里购买罗孚这个品牌的谈判也险些以1100万英镑成交。就在这时,福特宣布将行使自己的权利将罗孚品牌收入囊中。福特此举并非针对上汽,今年上半年巨亏14.4亿美元的福特有意完善旗下“路虎”品牌的完整性,以便将这只“虎”卖个好价钱,买家多半是戴克。据悉,福特旗下另外两个品牌“沃尔沃”和“捷豹”很可能被分别卖给宝马和丰田。上汽虽然未能名正言顺地推出新一代罗孚,但处境却远比南汽为妙。国人对罗孚的历史缺乏了解。罗孚造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50年代,罗孚汽车在英国的市场占有率曾达40%,拥有17.5万员工、年产超过百万辆,居世界第四位。但到上世纪60年代未,英国汽车工业已经远远落后于战后白手起家的日本。于是,英国政府将罗孚、奥斯汀、摩里斯、凯旋、捷豹及Alvis等合并为“英国利兰汽车”。行政干预的产物是大而不强的“巨人”。不到10年,利兰就土崩瓦解,旗下众多品牌或者停产或者转卖给竞争对手,只有罗孚成了英国汽车工业仅存的“硕果”。1979年,江河日下的罗孚以股权换取了与本田的合作,与本田“分手”,又转“嫁”英国航空公司。1994年“傍”上宝马。在与英航合作的六年间,罗孚主打的还是在本田平台上开发的R25和R45这两款车。宝马接手罗孚后,才斥巨资开发了Rover75。2000年,R25和R45已到必须替代的关头,宝马畏于高达15亿英镑的研发费用,将罗孚轿车以10英镑“卖给”了英国凤凰财团(Mini、路虎及研发部门等优质资立已被剥离)。同时,宝马还提供了4.7亿英镑49年期低息贷款作为“嫁妆”。当年,以10英镑回购大英帝国的最后一家汽车制造厂使凤凰被视为国家功臣。如今罗孚破产凤凰四人帮受到广泛指责:在罗孚巨亏的同时他们却领着高工资、享受着数千万英镑的巨额保险年金,甚至涉嫌将罗孚盗空的勾当。

去年上汽的章法是先虚拟了一个10亿英镑全面收购罗孚的方案,但以6700万英镑取得了R25和R75的知识产权后对全面收购却提出一大堆疑问,比如罗孚到底拥有哪些知识产权(技术和品牌)、这些知识产权的使用是否受到限制、宝马的4.7亿英镑贷款如何偿还、凤凰投资控股能否在两年内保持偿付能力、付款压后至资产清点完毕、环保方面的承诺……不落实这些问题而贸然出手收购回来的可能是个无底洞!可以说上汽收购罗孚的策略相当老道,实际就是从罗孚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搬走了几件古董,然后“抻”半年以图再廉价地获得一些优质资产。半路杀出的南汽打破了上汽的如意算盘,其实他们要买的根本不是同一样东西:上汽在取得两个车型的知识产权后只提出收购罗孚发动机厂并搬迁至中国的方案,而南汽将整体接收罗孚现有全部资产。英国人当然喜爱南汽这样的买家。从罗孚的历史看,它失去自主研发能力已近40年。二十多年前的本田生产平台被外刊讥讽已经做过两番“拉皮”,南汽以之生产的汽车凭什么和新千年的本田竞争?另外,南汽以本田生产线产出的车型不论如何冠名,核心技术还是R25,与上汽的知识产权纠纷仍难避免。为满足当年的承诺,南汽还得在英国保留跑车生产厂并“新建”一个研发中心。南汽计划在新建的基地生产跑车零部件、只在英国进行总装,以避免过多雇用“世界上最贵的”英国劳动力……南汽宏伟计划涉及投资额将超百亿,为尽海外“义务”每年耗费的英镑将以亿计,“名爵”和MG跑车能否顺利面世却还是个变数。最新的坏消息是,根据欧洲环保方面的要求,宝马还得为当年在罗孚“主政”时生产的汽车“回收循环”买单!南汽在海外销售MG跑车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世界汽车领域的“水太深”,而涉世不深的中国汽车企业要当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