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粮的全面上市,粮食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价格“洗牌”。由于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199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在量高价低的粮食经济运行规律下,北京主要杂粮品种的价格全线下跌(10月27日《京华时报》)。
从报道中看出,薏仁米、硒米、青豌豆、小米、绿豆、大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大豆的批发价格竟然下跌达到了17.31%。五谷杂粮价格全面下跌实际上是一个信号,其传到作用相当大,可能不久就会传到小麦、玉米、大米等主粮价格上,这需要我们倍加关注。粮食产业是一个弱势产业,世界各个国家包括欧美发达国家概莫能外。其弱势的一个表现就是受价格波动影响特别大。这就决定了,粮食无论减产还是丰产,农民都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减产,价格虽然上去了,但是,农民粮食产量下降了,最终收入仍然受到影响,还要危机到粮食安全;如果丰产了,农民粮食产量上去了,但是,价格却下来了,农民收入同样不多,还会出现谷贱伤农现象,影响到来年的粮食生产。改革开放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在一年丰产—一年减产-再一年丰产-再一年减产(丰产最多没有超过三年)的怪圈中徘徊了许多年。实际上,一直没有解决好谷贱伤农的问题。近五年来粮食生产连续取得丰收,关键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在利益上调整到位。从北京市场传出的五谷杂粮价格全线下跌是一个不好的信号。也许预示着新一轮谷贱伤农状况出现的苗头。因为,从国内国际环境看,有发生这种可能性的背景和条件。首先,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丰收,再加上,今年上半年世界性粮食危急中,我国安然无恙。这就很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很容易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认识松懈。其次,我国粮食连续五年丰产,目前市场粮食丰裕,加上农民预期粮食价格上涨出现的惜售现象,现在农民手中存粮很多,而到年终可能是集中销售期,不但五谷杂粮而且小麦、大米等都可能出现价格下跌。再次,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欧美经济影响已经显露出来,欧美消费市场已经开始出现萎靡,已经表现在粮食、资源价格全面下降上。全球性粮食价格短期内走高乏力,这必将通过商品期货市场等途径传导到中国内地。这完全可能影响到中国粮食价格开始走低。主粮、五谷杂粮如果价格走低,谷贱伤农将会重现。今年夏季小麦主产区出现过农民惜售情况,农民手中小麦存粮不少,价格下降将导致这部分农民可能成为利益的直接受损者。国家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情况,迅速开展粮食市场调查,分析一下销售环节的情况是否传导到了农民手中的原粮。如果价格继续走低,如果已经影响到原粮收购价格,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农民利益。值得欣慰的是,日前,国家已经宣布再次全面提高粮食保护价收购,提高幅度相当大。从今秋起大米新保护价收购开始实行;明年夏粮上市起,小麦新保护价收购开始实行。笔者建议,如果确实出现市场粮食价格走低现象,针对夏季农民惜售、手中仍然有余粮情况,建议对小麦最低新保护价收购从现在起开始实行。同时,应不排除采取国家直接进入市场进行收购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