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目标 我国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趋势及我们的视点



内容提要:我国目前对政策的判断和对政策的效应的判断也日趋复杂。从现状看,处于多种利益群体的交织搏弈之中,主要有国内政策与国外因素的搏弈、中央政策与地方政府的搏弈、货币政策与民间金融的搏弈,导致宏观形势的复杂性和政策的难度。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体现为以下特点:放松将成为主基调、综合平衡成为政策的主导、产业升级将成为重点、货币政策将有保有压、财政政策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民间金融合法化的尝试进一步扩大、房地产行业将进入调整并产生三大趋势。

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形势判断的艰难和声音的多样化,对政策的判断和对政策的效应的判断也日趋复杂。数据给予我们的也逐渐难以说明真正的现实,考验着我们的智商和智慧,而政策决策和执行更是考验我们的理智和执行力。

政策现状判断:利益群体的集中搏弈与政策的平衡

今年以来,我国处于多种利益群体的交织搏弈之中,所有的政策都必须在这些搏弈寻找平衡,主要有国内政策与国外因素的搏弈、中央政策与地方政府的搏弈、货币政策与民间金融的搏弈,导致宏观形势的复杂性和政策的难度,而所有的政策结果必然是搏弈平衡的结果。

1、         国内政策与国外因素的搏弈

今年上半年我国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复杂的甚至恶劣的国际经济环境,美国次贷危机、国际经济放缓、人民币快速升值对我国的海外投资、出口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国内政策要点上,2007年7月确立的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是“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2007年11月确立的2008年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即“双防”;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却面临与外部输入通货膨胀的搏弈。

我国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无论具体原因有多少,以外汇大量的流入为特征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37%。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8088亿美元。外汇占款增长成为推动基础货币投放的主导力量。而外汇占款增量中,国际游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殷剑峰博士鲜明地指出:国际游资是我国通货膨胀的外部根源。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539亿美元,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74亿美元,这意味着一季度进入中国的热钱已经超过851亿美元,此外还不排除有部分热钱通过贸易或直接投资的渠道进入。在2007年,这一数字是1170亿美元,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流入的热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70%。据专家估算,到今年年底,涌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累计将达到6500亿美元左右,堪比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热钱流入当地的水平。日前,社科院世经所专家张明在社科院网站上发表报告指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惊人,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接近2008年6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如果以人民币对美元1比7计算,大概有12.2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约28%。自2003年初以来,央行已累计购入了1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由于所有企业和个人都把赌注下在了升值的一端,因此,在外汇市场上,央行几乎成了唯一的净买家。一方面造成了央行用汇压力,另一方面央行用基础货币的投放支撑了外汇的购买,基础货币成为央行购买外汇的主要资金来源。5年来央行用于购买外汇的外汇占款累计已超逾10万亿人民币。这种巨大的货币投放,直接造成了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过于泛滥的流动性。这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资产价格一路狂涨(特别是房价)以及通货膨胀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通过货币投放的严格控制和存款准备金的历史高位,实现了通货膨胀的有效遏制,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7.9%,其中,6月份上涨7.1%,环比下降0.2%。但上半年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6%,比上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和经济增长速度、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仍是我们付出的代价。

2、         中央政策与地方政府的搏弈

在任何宏观调控过程中,中央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搏弈都是最大的矛盾。而在这一轮宏观调控过程中,中央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搏弈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而搏弈的方式也呈现出全方位的特点。

首先是江苏、浙江等地的企业破产潮。江浙沪历来是我国经济最好的发展区域之一,而在这一次的宏观调控中,首先出来的竟然是江浙的破产潮。江苏银监局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出现三个30%:即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已陷入停产或半停产、信贷资金供给缺口约为30%、企业执行新的苗合同法、提高工资等新增成本约为30%。在以民营经济著称的浙江,不少中小制造业企业也感到了来自资金链绷紧的考验。从海盐到嘉兴,从温州到杭州,“资金饥渴”在各个行业的各类企业中蔓延,形势或重或轻,轻的靠高利率借贷度日,重的资金链断裂关门大吉甚至“人间蒸发”。央行温州中心支行调查显示,在最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制造”中心——温州,民营企业资金紧缺的迹象,在民间借贷的益发火爆中得到揭示。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目前温州民间金融借贷规模已经突破600亿元,而此前这一数字还只是400亿元。这些民间贷款的利率,最低也高于银行利率4倍以上,有的甚至高出10倍。据调查测算,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非正规信贷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

其次是调控的重点行业的新闻冲击。房地产行业是我国这次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随着宏观调控的实施,资金流动性缺口对房地产商形成巨大的冲击。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宣称,中国房企上半年的资金缺口多达4000亿元。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认为,2008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缺口达7100亿,平均每家内资开发商资金缺口1201万,相当于去年销售收入的24%。SOHO中国主席潘石屹称房地产企业正出现大规模拖欠土地出让金的现象,下一步就将可能威胁到银行。从7月份开始,伴随着房地产商承受极限的将至,深圳房贷断供的新闻出笼了。

 宏观调控的目标 我国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趋势及我们的视点

中国新闻网7月14日报道,深圳房价持续下跌,许多人发现他们过去买的房子其价值正在不断缩水,他们所欠银行的购房贷款,其数额甚至超过了房子现在能卖出的市场价,也就是说,这些房子已经成了负资产,而一些房主则是选择把房子扔给了银行,当然他们也不再偿还银行的贷款。随后, “深圳千亿房贷断供”的惊人小道消息在坊间流传,某电视台知名经济栏目播出调查节目,认为深圳房价下跌及楼市缩水,将导致“断供潮一触即发”。

深圳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对此都十分重视,进行了调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5月末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率只比年初轻微上升了0.04%达0.67%,不良贷款余额截至今年5月为13.36亿元左右。并没有传言中的千亿那么多,也低于央视调查节目中深圳当地民间研究人士所说的30%的比例。7月25日,深圳银监局公布数据: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为13.85亿元,比年初减少0.73亿元;不良贷款率0.63%,比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深圳银监局认为,深圳银行业个人房贷业务目前风险可控。显然,深圳的断供现象并没有外界热炒的那么严重。国务院调研小组也赴深圳专程调研深圳房地产市场对于银行风险。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房地产商的杰作,同时也得到了地方政策的同情和理解甚至支持。

其三是中小企业生存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而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这次出来的国家发改委,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今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据初步统计,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同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增长正在放慢。7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制造业活动直线下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 Purchasing)的PMI自2005年推出以来7月份首次低于50,从6月份的52.0降至48.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员张立群在一份报告中表示,PMI预示,经济增长放慢的趋势将日趋明显。他说,应该对7月份PMI反映出来的问题保持高度的警惕。

可见,行业主管部门也成为行业应对调控政策的政策支持者,从而导致行业、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形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整体搏弈。

3、         货币政策与民间金融的搏弈

这次以从紧的货币政策为主要标志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直接目标,这就为一直争议的民间金融一个话语权的机会,也成为民间金融要求合法化的机会。以民间借贷为标志的民间金融一直是一个有较大争议的话题,也是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随着宏观紧缩政策的实施,民间金融日益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活跃力量,据调查测算,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非正规信贷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另据报道,目前浙江全省民间资本已远超万亿,其中温州就有6000亿之巨。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对金融机构的利率和信贷调控实现控制总的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毫无疑问,央行紧缩型货币政策可以有效的控制正规金融信贷投放,但是,由于正规金融渠道的资金控制,反而强化了对民间金融的需求,而地下金融、民间金融和其他非正式金融组织又不受监管和调控,从而抵消了宏观调控的效应。有专家测算,自2003年9月21日首次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6%提高到7%以来,法定准备金政策使用频率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达到17.5%;在公开市场业务方面,央行票据持有规模从2005年年底的2.03万亿元扩大到2008年4月底的4.30万亿元;从2004年10月29日开始本轮加息以来,先后9次提高存贷款利率。这些政策的实施,控制基础货币总规模应该在10万亿元左右。而到2008年6月,全国非正规信贷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也就是说,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完全被民间金融所冲击,从而形成了限制体制内金融发展而放纵了体制外金融发展的怪圈。因此,从2005年以来对民间金融的宽容到今年以来的民间金融合法化的言论甚嚣尘上,导致通过设立民间金融机构使民间金融合法化成为目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未来政策判断:政策灵活性调控的我们的视点

整体来讲,由于上半年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面对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的政策效应,面对国内各利益主体的搏弈态势,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体现为以下特点:放松将成为主基调、综合平衡成为政策的主导、产业升级将成为重点、货币政策将有保有压、财政政策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民间金融合法化的尝试进一步扩大、房地产行业将进入调整并产生三大趋势。

放松将成为主基调。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出“必须稳定政策”、“必须适时微调”,应该说是为下半年甚至明年的经济政策提出了基本的基调。在2008年7月25日结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从而使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双防”变为“一保一控”。这是一个不小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态度由“遏”转为“保”,通货膨胀问题的重要性从“首要任务”降格为“突出位置”。而官方披露的会议公报也已经看不到“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提法。这一政策基调,显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央决策层对经济增长下滑、失业上升有了明显担忧,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各方搏弈及各种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因此,在宏观政策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全面放松”是必然的选择和趋势。

综合平衡成为政策的主导。任何政策目标无非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年初以“双防”为重点的政策选择无疑是物价稳定,即抑制通货膨胀,而下半年的政策目标,对通胀的关注将有所下降,保持经济增长成为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再加上扩大就业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国际收支平衡因素,我国的政策目标主导将是政策目标的综合平衡。中国政府对通胀的容忍度可能有所提高,只要经济增速保持在10%左右,CPI在6%左右,就业持续增长,国际收支状况没有大的恶化,就应该属于可以接受的“平衡”发展。

产业升级将成为重点。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大的宏观调控时期都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时期。而我国的宏观调控以后的发展能力关键取决于产业升级的结果。而我国客观上也存在产业升级的需求,我国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劳动力成本上升,据有关资料测算,今年一季度物流相关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总额比上年同期提高18.3% ,上半年服装生产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平均上升了13.25%,国际经济发展下降造成出口增长减弱,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产业转移,环境保护、高耗能等企业的升级换代、人口老龄化的准备等,都要求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和产业升级。宏观调控不过是为加快和推动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和外部环境,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将成为未来政策的重中之重。而在现实中,有的省市已经开始推动产业升级。2008年5月,广东省政府颁发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配套文件——即“腾笼换鸟”政策,对九大传统劳动密集型及资源依赖型行业的73类产品制造商下达“逐客令”,“鼓励”其生产环节从珠三角转移至粤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中。

货币政策有保有压将体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在面临不确定性的变化因素、国际国内多变的条件下,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同时也要兼顾防止经济滞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要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弹性,调控的手段和方式更要体现出大的智慧和高超的技巧。在货币政策上,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已经基本到位,下半年将对年初“两防”的调控目标进行修订,虽然不会明确要“放松”货币政策,但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在力度和范围上作些调整。正如央行新闻发言人所表示,货币政策要“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和金融的不确定性,要分出一些重点,在力度和节奏上做出区别,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人民银行已调增2008年度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反应了央行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意图。同时也预示着货币政策将更多地体现为产业、行业及特殊需要的特点,体现为整体上的从紧和局部的松动。上述央行人士表示,此次央行调增信贷额度重在缓解小企业获取信贷资金难的问题,这也是区别对待商业银行所体现出的最重要的政策意图。

在汇率方面,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在7月份已明显放缓,下半年美元将不会大幅下跌,人民币升值幅度将较上半年有明显下降。

在利率方面,考虑到国内实际负利率的严重情况(上半年CPI达7.9%、一年期存款利率达4.14%计,负利率水平超过3%),下半年加息具有较强的理论可能性。但考虑到目前楼市股市低迷、企业成本较高、出口压力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对资金成本敏感度不高的情况,利率上调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减弱,但下半年小幅上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财政政策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财政政策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生产者提供补贴或减税、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等刺激经济以抵制经济下降过快。积极的财政政策效应的好坏就成为政策效应好坏的关键,投资项目的选择和投资的效果以及补贴的选择至关重要。通过补贴、退税等方式减缓物价上涨压力、弱化企业成本上升压力,目前,已经出台了一些类似的举措,自2008年8月1日起调整部分纺织品、服装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把中小企业纳税规模标准从年纳税额30万元提高到约50万元,提高所得税门槛。同时,要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强制干预防止通货膨胀向农村转移。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农民多种粮、养猪,同时通过政府干预,切断通货膨胀向农村转移的渠道,如限制农村用电电价、油价、生产资料价格、化肥、农药价格的上涨,从压低农民的生产成本等入手,保护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从根本上解决潜伏的粮食危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

民间金融合法化的尝试扩大。尽管民间金融直接冲击着宏观调控效应、金融秩序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但考虑到我国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没有形成,对民间金融招安的方式将继续扩大使用。一是将继续扩大小额信贷机构试验范围。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是试图收编沿海一带的民间小额贷款业务,将民间借贷市场纳入合法、规范的轨道。随着各地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无论从数量还是业务范围都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以期加快收编和转正民间金融资本、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的目的。二是扩大和发展村镇银行以补充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残缺。自2007年3月1日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挂牌以来,到2007年12月,已经正式建立近20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大的银行机构从县及以下撤走网点后留下的空白,同时也吸收了民间资本和民间资金,有利于弱化和减少民间资本的增长和发展。下一步村镇银行机构的设立将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的经营区域将从村镇扩大到县城。三是中小企业银行的设立。2008年08月04日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将有望更多的吸收民间资本的参与。

房地产行业将进入调整并产生三大趋势。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关键时期,以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为代表多方和以消费者、中央政府、新闻媒体为代表的空方的较量格局正逐渐向有利于空方的趋势转化。但政策变数仍然存在,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到现在仍然余震不断,而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基因,同时,从国内市场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分析报告,无论是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面、消费者的需求和供给方的资金困境都难以支持房价的持续高涨。可见,如果政策面不发生大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的多空较量将持续对空方较有利的格局。我国的房地产企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考验。经过房地产业的大的调整洗礼的理性回归,我国的房地产业将催生以下三大趋势:即土地要素市场的规范化、房地产企业的集约化和房地产开发融资模式的创新。此文章作于2008年8月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5412.html

更多阅读

房地产调控政策汇总 比调控更重要的是房地产的根本制度

     7月下旬以来,国务院先后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近日,督查组已督查结束陆续返京,多数省市获得积极评价。这一新闻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为什么在房价上涨的情况下各地

2016年房地产宏观政策 专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价和建议

  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意政策调整的方式、时机和力度。虽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接近尾声,但认为世界经济回升的基础仍比较脆弱,因此对于调控政策的退出或调整持谨慎态度。  调查显示,虽然较多(61%)经济学家认为目

声明:《宏观调控的目标 我国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趋势及我们的视点》为网友夏有森光若流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