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民营经济投资持续高增长,前9个月全国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接近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成,创出近8年来的最高水平。
日前在郑州召开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全国工商联公布了国内第一份系统、全面的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引起了众多经济界和企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这份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特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了论述。民营带动内需
来自全国工商联的最新统计,今年1至9月,全国民营经济中的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77亿元,同比增长30.3%,增速为多年来所未见。同时,民营企业为主的民间投资的方向呈现出“多元化,结构日趋合理”的特点。由于行业准入的逐渐放开和自身实力的增强,国内民营经济开始涉及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服务业、教育文化产业、新闻出版业,以及高速公路、市政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并且创造了“组团投资”等新形式。引人注目的是,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国内民营企业进军第三产业的新亮点。
专家认为,随着民营经济投资的异军突起,我国从政府主导的投资高增长开始转向政府与民间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共同增长,这是今年国内需求显著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权威部门介绍,目前我国民营经济正呈现出数量加速扩张和质量飞跃的双重景象。
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户数12年里增长了24倍,同期个体工商户增长了79%;民营经济注册资金增长了58倍,达到2.8万亿元。
民营企业在总量快速发展的同时,个体质量方面也有显著提升。根据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会员企业分析报告,企业年营业收入1.2亿元以上的有1582家,其中最多的已达355亿元;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远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
此外,民营企业的总资产、销售、净资产回报率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都好于同期全社会的平均情况。2002年,内资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到48.5%;全年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中,据估算有四分之一是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
全国工商联有关人士介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截至目前,私营企业数超过20万户的已有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6个省市,其私营企业数占到全国总数量的近6成。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上缴的税收占县级财政的比重一般为50%左右。而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入库税收超过了6成,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明年有关键性转变
明年将是我国全面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措施将全面启动,全国工商联的专家分析认为,2004年对我国民营经济而言将是非常不平凡和极为重要的一年。
日前在郑州召开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全国工商联的有关专家在分析我国民营经济未来发展走向时认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将会在未来一年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民营经济的指导思想从政策支持完全转向制度保障;民营经济参与国有资产重组的政策障碍基本消除并得到积极鼓励,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出现高潮;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将获得全面的平等的国民待遇;以民间投资为主导的社会投资将取代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国有投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中小民营企业将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力度;大型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成为各级政府关注支持的对象;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金融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会加大;全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可能出现根本性变化。
“见利忘义”须克服
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课题组的研究分析认为,目前民营经济单靠数量扩张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全局上继续保持数量加速扩张的同时,一大批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将进入产业结构全面调整优化升级和提高整体素质的阶段。
此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有企业活力大大增强,外资经济非常活跃,内资民营企业面临的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
课题组的专家分析,目前整体规模分散、经营模式传统家族化、产业结构趋同和技术水平较低是民营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大型民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尚未形成,产权结构不合理、经营水平偏低、融资难、竞争力不足和缺乏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时,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面临诸多挑战,一些民营企业素质不高,见利忘义,制假造假,偷漏税,不正当竞争,劳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还时有发生。
据悉,全国工商联将联合社会力量,打造每年发布两次的分析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走势的权威“品牌”。从今年开始,全国工商联每年将定期在春季举办中国民营经济专题研究会,秋季举办中国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会,经过几年的努力,力争把这两个会打造成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的权威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