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白银农业水资源持续开发和科学利用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白银作为西部干旱地区,农业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和科学利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和科学利用,是白银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白银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干燥,水旱灾害频繁。年降水量185—485毫米之间,蒸发量是最低降水量的16倍之多。白银市自产地表水资源总量1.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56亿立方米,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多年平均过境流量1.87亿立方米。目前,省上许可我市水资源量为10.5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取水量为10.09亿立方米,地下水为0.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605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水平的一半,达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奇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是我市的基本自然特点。治国必先治水,治水才能安民兴邦,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为防御水旱灾害,历届白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兴修各类水利设施,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在抗御水旱灾害中发挥了显著的减灾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707处,其中,电力提灌工程1538处,装机2960台套,28.8万KW。全市已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29.02万亩,其中:电力提灌115.25万亩,占89.3%;沿黄自流灌溉10.98万亩,占8.5%,井泉库灌溉2.79万亩,占2.2%。

  建国50多年来白银农业基本条件的根本改善,主要得益于各类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挥效益。这些水利工程的兴建,不仅为当地群众创造了最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条件,也为改善环境,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与全市第一个大型高扬程提灌工程景电一期工程建成的1975年以前相比,全市农业人口由93万人增加到2004年底的136.44万人,有效灌溉面积由81.49万亩增加到129.0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0.88亩水浇地增加到0.94亩。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彻底改变了群众生活基本靠天吃饭,依赖政府救济的状况,群众开始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可以说没有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就没有白银农业的今天。

  二是增加了地方和群众收入。2004年,全市水地粮播面积为83.48万亩,平均粮食亩产为481.9公斤,粮食总产达40.23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54.15万吨的74.29%;全市粮食总产由1975年的26.13万吨提高到现在的54.15万吨,增加了一倍多。大中型提灌工程的建成,不仅确保了全市粮食安全,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2004年全市大中型提灌工程灌溉的水地,经济作物产值达10亿元,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60元。

  三是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大中型提灌工程的建设,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条件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区域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干旱山区向灌区移民的条件,高扬程灌区共解决干旱山区移民18.1万人。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截止2004年底,20处大中型灌区内发展乡镇企业723家,产值达4.8亿元,比工程建成前的350万元增加了131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社会公益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灌区内共建成卫生院(所)560个,建成中小学校807所,从业人员近万人。灌区的兴建也促进了交通、运输、商品经济等的大力发展。

  四是改善了生态环境。由于高扬程灌区的形成,灌区种草种树有了较大发展,全市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目前的5.4%,有效地阻碍了腾格里沙漠向南推进。全市通过田间林带绿化以及向城区周边供水绿化,绿化面积达12.3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小气候,为人们创造了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景电灌区的平均风速由上水前的3.7m/s减缓到目前的2.4m/s,蒸发量由3300mm降低到2000mm,平均相对湿度增加2%。

  在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衡。白银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黄河过境水,但由于国家统一管理,年分配给白银的仅10.905亿m³;境内祖历河水量小且水质差,难以用于灌溉;地下水的开采已达到饱和程度,可开采量仅0.5亿m³;天然降雨总量少,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利用率较低。全市人均占有水量仅为605m³。二是水利设施不完备,老化失修严重。现运行的水利工程,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限于当时的财力、物资和技术水平,工程标准低、配套差。设备运行三十年左右也到了“退休”时限,且部分设备修理所需零部件现已不再生产。三是投入机制不健全,发展后劲不足。“九五”以前,白银市的水利资金投入,主要靠国家无偿投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现行投入机制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四是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缺乏生机和活力。由于灌区农业生产结构不尽合理,科学合理用水不够,大多是大水漫灌,灌溉成本高,一方面灌区群众水费负担过高,另一方面造成高扬程灌区不能按成本征收水费,致使水利管理单位不能走向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五是水利科研及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诸如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质监测、水环境保护与监测、水土流失防护与治理、高效节水措施等问题,都是在水利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但目前白银尚无这方面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许多工作尚未开展。

 二、白银农业水资源持续开发初探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水越来越成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世界性课题,无论是富水国家还是缺水国家,都十分重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市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在黄河。在国家对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集中分配的条件下,我们一方面要抓好大中型灌区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黄河、大通河、洮河等河流的可用水资源,争取国家批准新上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持续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目前,我市干旱半干旱山区尚有55.64万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群众脱贫致富问题,采取整体向灌区移民是最有效的办法。根据现阶段农业科技水平,只有保证人均1亩水地,才能有生产、生活基础。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率7‰计算,到本世纪中叶,白银农业人口将发展到200万人左右,需要增加有效灌溉面积70万亩,才能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才能保证小康的实现。因此,无论是现阶段解决干旱半干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问题,还是长远保证白银农业的持续发展,都必须从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入手,持续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同时,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调查评定,2004年,全市农村136.44万人中饮水不安全人口88.305万人,占64.8%,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必须得到充分重视。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加快白银农业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和科学利用。

  一要对大中型灌区进行改造。目前我市已经建成以景电、靖会、兴电、刘川、旱坪川、工农渠、中泉等工程为代表的大、中型灌区,这些灌区的建设,对改变我市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工程大多没有全面实现规划目标,且经过几十年运行后,出现机电设备老化、灌区设施不配套、能源单耗高、效益衰减等问题。通过对景电、靖会、兴电、刘川、旱坪川、工农渠、中泉等大、中型灌区实施节水续建配套和泵站改造项目,建设延渠扩灌工程,可以实现达标面积25万亩,提高灌区效益,解决灌区周边和部分旱山区移民问题。

  二要争取立项新建一批工程。我市境内可新建的骨干灌溉工程主要有:引洮工程白银项目区可发展30万亩,平川西格拉滩电力提灌工程可发展灌溉面积15万亩,景泰兴泰电力提灌工程(或引大入景工程)可发展13万亩,靖远双永工程可发展有效灌溉面积6.5万亩。另外,兴建小型水利工程,可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3万亩。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80万亩。会宁、平川中南部、景泰西部、靖远北部是我市经济和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但是这些地方又有较为平整的连片耕地,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因此规划会宁实施引洮工程,不仅解决会宁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长期困扰会宁经济发展的城市缺水问题也将得到根除,为会宁经济全面腾飞奠定基础。西格拉滩位于平川区中部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之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自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修建西格拉滩电力提灌工程,能有效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并可接纳贫困山区移民4-5万人,改善农业基础与工业不相匹配的矛盾。引大入景项目实施后可彻底扭转区域内缺水状况,可为8万多群众和11万多头(只)牲畜提供优质饮用水源,还可从根本上改变正路、大安、寺滩、喜泉等乡镇部分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提高人均年收入,受益区内将形成大片新绿洲,使秦王川、景泰川连成一片,成为一条绿色长廊,对改变我省气候环境,避免风沙侵害,保护农作物具有重要意义。双永工程的实施,将解决靖远县北部干旱山区三个乡27个村4万人的饮水困难,稳定解决当地群众吃粮问题,并且适当可以考虑周围困难群众的移民问题,该工程建成后,还可在山坡地发展大量灌溉林地,增加当地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靖远县、白银市北部防风林的作用,有效减少城市周围的风沙天数。上列全部项目完成后,全市水利布局趋于平衡,困扰全市的会宁中南部干旱山区、平川中南部、景泰西部、靖远北部的缺水问题得到根除。

 三要创新和完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近年来,我市坚持深化各项水利改革,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改革求发展,水利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我市靖远、景泰、平川已经成立了水务局,开始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根据水资源紧缺现状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优化配置的需要,全面建立权威高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二是深入贯彻落实《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我市灌溉农业以高扬程提灌为主,提水扬程高,输水线路长,灌溉成本大,目前水费成本在0.17-0.42元/立方米之间,而灌区目前执行的水费标准为0.17——0.24元/立方米,由于不能按成本征收水费,严重影响工程正常运行。为了实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水费改革,逐步达到按成本征收水费。三是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水利投资渠道。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国家始终是投资的主渠道,我们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力量,鼓励投资,加快建设。四是全面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大中型工程,实行主体工程企业化,田间工程社会化管理,发挥“专管”和“群管”两个积极性,强化工程的运行管理。

  四要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通过实施《白银市淤地坝建设规划》、《白银市祖厉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和生态修复工程等水土保持项目,不断扩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全市治理重点是祖厉河流域多沙粗沙区治理和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立健全水保机构及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有效减少地面径流,降低水土流失,改变祖厉河多泥沙现状,使祖厉河流域生态环境有根本性改善,为改善全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要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干旱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在“十一五”期间发展梯田50万亩,使全市梯田面积累计超过200万亩,干旱山区人均达到3亩。

  五要提高农村人畜饮水标准。农村人饮解困工程自2000年启动以来,截止2004年底,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90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31%;打水窖55374眼,硬化集流场444.77万平方米,使三县两区65个乡镇280个村的42.14万人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共完成建设投资15336.4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427万元。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完成后,国家为了改善饮用高氟和污染水的群众饮水条件,计划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我市已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上报省上和水利部,可改善农村56.8万人的饮水条件。

  三、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战略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控制性要素,是生存之源、发展之本。白银自产水量少,可利用水量有限,地下水贫乏,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当前,白银的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分别占6.1%、24.4%、69.5%,三者比例为1:4:11,欧美发达国家的三者比例为1:2:3。农业是白银的用水大户,水的利用率低,浪费大。近年来,我们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黄河流经我市258公里,为我们发展大工业和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限于黄河水资源全流域优化配置和调度,可供开发的水资源十分有限,而我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依靠传统的行政措施节水做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们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白银的节水工作基础较为薄弱,节水水平不可能短期内赶超国内先进水平,只能实事求是,探索一条切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发展道路,稳步、有序、扎实地推进城乡节水工作的开展。根据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张掖市的经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明确初始水权,确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多种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制定规划,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向节水、高效领域配置。目前,我市的水资源规划工作已全面展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一)健全政策制度保障节约用水。节约用水具有系统性、宏观性特点,应有相配套的政策作为后盾。应抓紧制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加强节水“三同时”管理(即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出台有如“节奖超罚”等有利于促进节水发展的优惠政策。把节约用水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制订《白银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强化节约用水。以点带面推进企业、单位取水计量工作,开展水平衡测试。明确节水工作的领导机制和部门责任,统一认识,定期落实节水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二)完善指标体系指导节约用水。节水工作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是用来明确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各企业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是用来规定社会的一项工作或产品的具体用水量要求。要加强各行业取用水现状的调研,确定符合白银市实际的用水控制指标,具体落实每年度的计划用水工作和定额管理工作,注重多渠道开源。通过控制指标的方式和奖励先进的手段,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

  (三)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水资源作为战略性自然资源,需要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来配置和调节。在明确各行业用水定额指标的基础上,加快水价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体系,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用水类别差价、季节差价等。应根据“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将超计划用水加价费作为节水专项资金,加强管理,专款专用,用于节水技改项目和节水工程的建设。实行节水补助金制度,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金额作为奖励节水先进的资金,以激发工业企业节水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节水工作良性循环。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约用水。推广使用高科技节水器具是节水的关键。但由于大多是商家的自发行为,缺乏有效监督,节水产品的质量也良莠不齐。因此,要加强节水的科学技术研究,加大节约用水的科技投入,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型器具和节水型生产工艺,建立和完善节水技术推广和服务网络。同时,供水部门应加强供水管网的维护管理,提高管网监测和维护管理水平,减少漏失。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白银农业水资源持续开发和科学利用
  (五)增强全民意识鼓励节约用水。节水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政府责任,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义务。要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水资源形势,宣传创建节水型城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宣传节水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逐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节约用水工作的节水机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5225.html

更多阅读

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市群进行深入广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部分,本文主要从城市群区域的规划治理、方针政策、原则、协调等方面论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城市群区域的规划和管治(Govern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反思

为了进一步落实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科特色化建设,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高三一轮复习探索可行的教学模式,高三年级在九月中旬开展了高三教师PK课。本节课的内容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大纲要求了解中国走

杭州铁路枢纽总图 浅谈杭州东站枢纽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枢纽建设成为各大城市争相借以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手段。在枢纽建设的同时,通过商业设施的设置和使用,周边土地的整合、出让,整体环境品质的提升来获得资金平衡,促进枢纽周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杭州东站

3d火车危机2摩登时代 后危机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 周涛(伊顿公司中国区总裁) 纽约股票市场开市至今一直存活的上市公司只有40余家,其中就有伊顿公司。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并一直强大地存在,伊顿靠的就是不断的快速应变和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植入到自己的业务,从自身做起,同时也为

2016年柴油机市场浅析 浅析专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专业市场在中国区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入世贸组织和网络市场的冲击,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转型升级与创新。本文以广州大型专业市场为例进行研究,为专业市场持续高效发展提供理论技

声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白银农业水资源持续开发和科学利用》为网友懒子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