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15日表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大、资产质量明显提高、资本充足率显著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各项指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11月15日新华网)。
蒋定之副主席列举了一些数据来证明“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到今年9月末,资产总量达59.3万亿元,是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的5倍多,是3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时的195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由2002年超过20%下降到现在的5.5%;2003年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只有8家,现在达到了192家;整体抗风险能力加强,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2002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税前利润为364亿,到去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达4467亿。 笔者认为,银行业资产总量与纵向比较,无论快慢都会增长,特别是与改革开放30年以前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因为那时就四家银行,并且还不是商业银行而是专业银行,其本质不是银行而是财政的附庸和出纳。与10年前比较也十分勉强,因为那时四大银行刚刚开始向商业银行转轨,股份制银行没有几家,外资银行几乎没有。关于不良贷款问题,确实比以前有所下降,但是,这种下降主要是依靠国家注资埋单,进行剥离实现的,依靠商业银行自身努力比例很低。这就意味着,如果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未知,那么,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关于资本充足率问题,众所周知,四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一些国有控股银行都是依靠国家大量注资达到8%标准的。拨备覆盖率只是抗风险能力一个量上的指标,抗风险能力强弱关键在于内控机制如何?至于盈利能力问题,这几年我国银行业实现利润确实大幅增长,但是,过分依靠贷款利差的单一盈利模式隐藏着巨大隐患,并且,去年资本市场过热,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代理业务盈利巨大,随着股市低迷,利润肯定受到影响。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愈演愈烈,美国是危机“发源地”,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在旋涡中,而且波及到了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可以说,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可能免受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上,特别是出口企业上。石油企业、钢铁企业以及航空企业的全面亏损,江浙、广东出口加工企业的倒闭和破产,已经拖累到了经济增长速度。中央政府果断做出了两年内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提振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决策。足可以看出经济形势之严重。 金融危机本身对中国金融特别是银行业已经带来了具体影响,比如:包括三家国有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海外投资、购买美国次级债券,出现了损失和亏空。经济决定金融,有什么样的经济就有什么样的金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些企业出现了亏损和倒闭,作为银行业不可能置身事外,银行的贷款资产肯定会受到影响。当前,股市低迷,商业银行代理证券、基金中间业务收入已经大幅下降;房地产低迷,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质量正在受到挑战;出口中小企业出现倒闭、破产,银行不良贷款马上就会暴露出来。因此,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之中的中国银行业,无论如何不能说“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一方面“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不符合事实,另一方面,容易导致自我陶醉,麻痹意志,产生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影响估计不足,容易“轻敌”现象。我们宁可把形势估计的严峻些,也不能沾沾自喜于“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