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家准备拿出4万亿来进行一揽子投资,目的在于拉动内需,帮助国家渡过目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据统计全国各地已经有计划出资18万亿来拉动内需。这么大的投资如果投资方向出现问题,不但不可能解决问题,可能还会造成产业失衡,最终加大国内的经济危机。 解决中国内需的关键在基层,以往内需不足,就在于我们的基层收入过低了。目前我国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这个二元结构主要就是针对经济领域说的,城市已经处于发达国家水平,而占国家人口总数近三分之二的基层乡村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水平,这样的形势使国家理论上存在巨大的内需市场,但实际上由于发展的低水平,这个内需市场也是低水平的,仅仅停留在满足生存的消费层面,更高的消费层面对于基层乡村消费者来说都是奢望而已。 我所说的基层乡村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层的县城,一部分就是我们说的农村。基层的人员又可以分为基层的公务员和基层的群众。 先说公务员领域,目前人们说到公务员几乎同时想到的是腐败分子,这是少数公务员败坏了公务员队伍荣誉的缘故,毛主席时代的公务员可是人民的公仆,形象很高大,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公务员钻法律的空子,利用手中的权力搞腐败,被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同时国家治理腐败不力,导致一些腐败现象很普遍,比如公款吃喝风、公车私用风、豪华建筑风屡禁不止,行政效率不高导致大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得人民群众对公务员队伍很失望。 但实际上我们公务员队伍的主流还是好的,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现在的成果,与公务员们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是他们维持了政府的运转,尽管问题很多,但不能一概否定他们的功绩。能够腐败的公务员并不占公务员队伍的多数,大量的基层公务员只有默默工作,靠工资生活的份,不排除他们可以吃几顿饭、偶尔用一下公车办私事,但这些都是普遍的明面上的腐败,除此之外,普通公务员根本与腐败沾不上边,能继续深入腐败的是那些掌握实权的领导干部,只有他们才可能实行权钱交易。我国打击腐败效果不好,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打击腐败没有重点,对准的是全体公务员,而不是把打击重点对准掌握实权的干部,没有对他们实行点对点的监督和打击,这是我国反腐败效果不好的一个根本原因。 基层乡村的公务员与中等城市以上的公务员,就是级别相等的,收入差别也是巨大的,不是一个档次,这一点从网上大家晒的工资数已经可见一斑,就我所在的地区(河南北部),同一级别的公务员,县里与市里能相差一半,县里一个副科级工作十余年的人员才1200元左右,市里是近 3000元。这样的差距还是公务员之间的差距,其他行业的差距就更大了,就是一些垂直管理的部门,比如工商部门,县、市的差距也是很大的,这样的现象在中国估计也是很普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公务员之间的差别也是重要因素。 在公务员队伍中,基层的公务员人数是最多的,这在于基层县城的基数较大,一个市里面只有一个中等城市,其他的十余个都是县城。基层公务员收入这么低,使他们购买力同样十分低下,这也是我国内需不旺盛的一个重要方面。再看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我在网上搜到:国家发改委昨天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报告称,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32609d98027fa3c2148e3e1b5c1b31a6fa30226101c4c50d6d0aa9435cfdf04128715c7ea3de95c81cd2ace32f38fb2c23001a913615c418dfdc3652d656914d98ae0e93b9e733e3b9a3d9c82523dd23726df4fb9c5b7003ba69e76445f4a7e95f642c07ccea2714f54e0059&p=8373ca16d9c450e708e2937f5854&user=baidu)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全部突破一万元大关,平均达到15000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700多元,比上年增长13.3%。(http://www.cctv.com/news/xwlb/20060216/101754.shtml)
这两个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在2005年至少在3倍以上,这意味着城市居民可以购买3件东西时,农村居民之能够买一件。但实际上情况比这还糟糕,因为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太弱了,他们大都是靠天吃饭的,收入了几个钱,还必须存起来养老,这样能拿出来即时消费的钱是少得可怜的。我们要知道,13亿人口中我们有8亿是农民,有8亿人还处于这样的收入和消费状态,可见我国的经济建设还是多么的任重道远。
我国内需不足,原因就是占大多数人口的基层收入太低了,如果继续深入找基层收入低的原因,那就是国家对基层的投入太低了,除了近几年对农村搞了几项补贴之外,其他就很少投入了,乡村道路是质量最低的,用不了一两年就吭吭凹凹,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投资,如果算投资为何不好好修一下呢?我看只能算低效投资,除了引起群众反感,制造一批腐败,带来的其它效益是很小的。要拉动内需,把大量的钱投向基层,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方法,如果还对基层不管不问,只能导致城乡差别越来越大,这也是与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既定战略相违背的。 把大量的钱投向基层,基层有钱了,城里企业的产品才会有销路,城里的市场才会盘活,城市税收才会增加,城市实力也会加大,同时农村的市场得以成型和壮大,城乡共同发展,基层才会与城里一样繁荣。 把大量的钱投向基层,为他们修路,建设基础设施,为他们提供收入较高的工作岗位,建设社会保障体系,解放基层群众手里的钱,使他们敢于消费,这样才能全面拉动内需。 为基层的群众建立牢固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拉动内需的一个重中之重,如果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对群众的可靠保障,群众收入提高了也还会把钱存起来,这样起不到拉动内需的作用,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目前拉动内需战略的现实需要,这一点希望高层重视。一个是医疗保障、一个是养老保障,一个是失业保障,这三个保障体系必须得以有效解决,才能使得拉动内需战略建康生效。 大力建设县城,在县城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吸引大量农民进县城务工并定居成为市民,从而改造现有的农村结构,将是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个宏观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村现代化,让基层乡村与城市一样繁荣,是我国拉动内需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