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透露,国家未来会考虑火车客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对于火车票价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希望是“保本微利”,“保障公共服务基础上,适当考虑运输企业的发展。”(11月28日新华网)。
铁路投融资体制以及火车票价市场化很早就有专家提出来了,之所以一直迟迟不能有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在于铁路本身特点决定了市场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市场化的目的在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通过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形成合理的票价形成机制,以提高效率,调动生产要素积极性。而铁道部如果实行火车票价的市场化改革,要达到改革的目的,必须有几个前提条件: 首先,要打破垄断。目前铁道部一统铁路运输管理、运营、投资建设,整个铁路运输、管理、投资基于一身,比垄断更加垄断,连任何一个小的市场主体都没有,何谈市场化,何谈竞争,何谈市场化票价形成机制呢?同时,铁道部还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连基本的公司化改革都没有进行,却管理着本质上属于经营性的运输业务,这种“商不商、政不政”的“四不像”体制,如何一步就跨越到市场化机制。铁道部官员大谈票价市场化改革,以笔者看,实属一则笑话。要实行铁路票价市场化,必须打破铁老大一统天下的局面,从铁路建设的投融资体制上实行多元化改革,铁路产权多元化,才能有接下来的铁路客运票价市场化。这个相当难,因为铁路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投资非常大,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依靠举国体制来建设。而且,铁路本身属性如电力一样,真正市场化,真正形成多个竞争主体很不容易,总不能一个地区、城市、乡村树几排电线杆子、修多条铁路吧。 其次,必须改变供需严重失衡的局面。当前,铁路客运供给能力远远小于需求,供需严重不平衡。虽然确实有价格因素,但主要是铁路客运能力提高慢,不能适应广大民众外出旅游、工作,特别是农民工流动性增强的需要。在这种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情况下,并且预期很长时间不能解决的前提下,均衡价格很难形成。若实行市场化,就等于大幅涨价。在加强铁路客运建设,客运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并且打破垄断情况下,才能实行市场化,也才是真正的市场化。 再次,铁路票价市场化必须防止出现住房市场化、教育市场化、医疗市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住房市场化使广大百姓住不起房,教育市场化使百姓上不起学,医疗市场化使百姓看不起病,火车票价市场化千万不要使百姓坐不起车、出不了门,特别是挡住了两亿多农民工外出打工之路。铁路基本上是国家投资;铁路涉及面非常大,特别是涉及农民工外出等低收入者利益;铁路具有公共服务的强大职能。这些属性就决定了铁路客运票价市场化改革究竟是不是方向,很值得商榷。单从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所说的“保本微利”就与市场化相背离。同时,这次美欧金融危机告诉世人,市场化并不是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带有如马克思所说的本身不能消除的痼疾。在现代社会,市场机制常常失灵,并且这种失灵往往导致“车毁人亡”。 当然,当前的普通火车客运票价(动车组等高速车除外)与汽车客运相比较确实不算高,也许多年没有提高过了。若想提高价格,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动议、听证会听证等程序实现,大可不必打着市场化的旗号和幌子。包括铁路在内的有关管理部门和垄断企业,决不能把市场化当作绑架消费者的枷锁和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