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 调结构 惠民生 保增长,更要调结构

 稳增长 调结构 惠民生 保增长,更要调结构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这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扩张性经济政策确定了基调,也可以说是针对实践工作中一些苗头及人们所持疑问的一种回应。

    11月初,因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显现的形势,中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启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此举获得国际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在为中央的果断决策、重拳出击感到振奋的同时,也有人表示担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会否引发新一轮投资“大跃进”——特别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尽管中央制定的“十项措施”已经给出鲜明的信号——除了投资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外,4万亿元资金将更多地投向住房、“三农”、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关涉民生的领域;在产业结构方面,也明确地提出要“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但是我们看到,在各地方政府随后跟进公布的庞大投资计划(据称已达18万亿元之巨)中,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偏重于大型基建项目和重化工业项目的倾向。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些项目往往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可以较快地、大幅度地拉动经济增长。  

    如何处理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保增长是否意味着要搁置或者放弃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必须注意到,本轮旨在刺激经济增长、采取扩张性政策的宏观调控,虽然其内在动因与1998年相似,都是为了防止国内经济在强烈的外部冲击下出现过快下滑,但政策内涵及着力点却有了很大不同。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就是,正是在这十年期间,执政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执政党在总结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世所罕见的高增长,最近十年更是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然而,这种高增长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增强了国家实力的同时,也积累下诸多矛盾和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一种以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为依托、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事实越来越证明了它的难以为继。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要改变这种粗放型、低水平的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受冲击最严重、经营状况最困难的,正是那些技术和管理水平粗放、低端、落后的行业和企业。因此,在实行刺激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进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促成发展方式的转变。决不能为了保增长而“饮鸩止渴”,把那些已经或准备淘汰的落后产能再重新扶持上马。要严防一些地方不顾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市场条件等乱上项目。

    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促转型之间,非但不是对立的关系,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一方面,当前经济增长的回落,为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和有利的空间;另一方面,结构调整是为给未来的长远增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动力。可以说,保增长、扩内需是“治标”,是短期目标;调结构、促转型是“治本”,是长期目标,只有把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起来,标本兼治,才能事半功倍。

    需要说明的是,结构调整并不单指产业结构,还应涵盖更广义的经济结构。当前尤其要注意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投资,轻消费”,两者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最近五年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中央此次的4万亿投资政策中,格外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目的就在于以此促进消费。假如消费长期乏力,很可能会导致投资“踩空”,形成产能过剩;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及消费品质的提升,则可以反过来拉动投资,并对投资的方向构成“倒逼”,驱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总之,扩大内需的政策内涵绝不仅仅是强力投资,而增加投资也绝不能只盯住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促进消费理应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内容。在这方面,预计中央还会有更多的后续政策出台。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确保政策不掺水、不走样。

    胡锦涛同志不久前总结了我国发展突出面临的“四个压力”,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这一判断反映了中央对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

    我们认为,这些压力完全有可能转化成为市场和企业自主调整的动力。作为各级政府,应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通过准确、得力的政策引导,与市场形成合力。果能如此,我们将迎来一个以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为亮点的“新增长时代”。

(写于2008.12.04-05,载2008.12.10出版的《半月谈》杂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4781.html

更多阅读

稳增长 调结构 谁说的 稳增长的“陷阱”

     5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速继续下降;进出口方面虽有好转,但并不乐观。投资、消费、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减速,导致经济持续下滑。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调整了当前宏

债市挤泡沫 “稳增长”和“挤泡沫”要并行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  当此微妙时刻,投行、券商的经济学家们纷纷开始鼓吹新一轮货币大投放,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具有官方背景的专家学者,也呼吁中

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 什么才是最好的“稳增长”

  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之中,中国的这种姿态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许,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有可能提振全球经济的重要举措。 

姚景源:稳增长的核心是稳就业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局面?稳增长、调结构如何统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协调?  针对诸多的经济热点和难点,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BMW中经智库专家姚景源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时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

声明:《稳增长 调结构 惠民生 保增长,更要调结构》为网友七色凉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