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将步入中等增速期应以服务业促经济保就业中国经济将步入中等增速时期,将来常态不是GDP增长10%,有可能是5%-8%。中国要尽快从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推动的增长转向服务业拉动的增长,从而在较低的GDP增速上同样实现全社会的充分就业。目前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中,出口增速大幅下降,甚至可能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同时,由于产能过剩,需求萎缩,国内投资正在减速,剩下唯一的引擎就是国内消费。但国内消费的情况也不太乐观,尤其是居民消费。
![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将步入中等增速期](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564651947591.jpeg)
自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且靠居民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会面临GDP增速下降问题。居民消费需求受收入制约,不可能像固定资产投资一样每年增长20%。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居民消费平均增长率大概在10%-12%,比固定资产投资20%多的增长率差一半。所以如果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GDP增长率就不可避免地要降低。中国今后将进入一个中等增长速度时期,将来的常态不是GDP增长10%,有可能是5%-8 %。中国多年来已经习惯10%甚至10%以上的GDP增速,无法接受GDP下降主要是就业问题所致。此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投资来推动,投资大多数投在制造业,而由于改革开放30年制造业产生的就业仅仅占到全国就业的25%左右,30年间比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制造业并不能有效地创造工作机会。同时,由于中国长期鼓励制造业的发展,造成服务业落后于世界其他各国。2007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到40%,而印度是50%、日本是65%、美国是80%以上。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GDP增长3%就能解决就业问题,而中国增加10%还感觉就业有压力,原因就在于中国经济结构长期扭曲。因此,中国要尽快改变政策思路,把中国经济从固定资产投资推动的增长、从制造业推动的增长尽快转向服务业,从而在一个较低的GDP增长速度上同样能够实现全社会的充分就业。此外,中国还需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解除政府管制,使服务业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应该解除对金融服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娱乐等服务业的管制,特别是对金融服务业的管制。现在80%多的中小企业没有金融服务,5亿农民也基本没有金融服务。如果放松管制,中国的服务业将获得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