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大萧条间各种激进主张呈出不穷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董登新(教授)
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了全球性金融海啸,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同样遭遇了寒流的袭击,面对出人意料的经济困境,中国政府及时主动地采取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经济救援计划。然而,随着人们预期取向的不断悲观,民间出现了类似“十教授进言”的现象,有的是“北京十教授”,也有的是“南方十教授”,当然,还有“全国联名十教授”,更有独行侠教授或专家“给国务院温总理的一封信”,如此等等。其实,早在80年前大萧条的美国,就曾出现过大量所谓“十教授进言”之类的社会现象,实在是不胜枚举。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萧条从美国向世界蔓延扩散,前所未见的经济危机让美国人措手不及,数百万失业人口在全国城市的大街小巷之间流浪飘泊,9000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破产。由于当时的美国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全国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然而,更为要命的是,当时执政的胡佛总统(任期为1929——1933年)却主张政府不干预、不作为,为此,危机不断恶化,社会要求改革的各种呼声“狼烟四起”,一浪高过一浪。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均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大量激进主张,有老人提出的,也有年轻人提出的,既有医生提出的,也有牧师提出的,还有小说家提出的,他们的主张和观点包罗万象,众说纷纭。下面我们不妨列举几个最有代表性的“进言”,让大家共同娱乐,一笑了之。
(1)“人人都是国王”(Every Man a King)。这一口号是由路易斯安娜州的州长、民主党人Huey Long(任期为1928——1932年)提出的。他将他的主张称为“分享我们的财富”(Share Our Wealth program),他希望政府没收有钱人和权势者的财产并全部充公,他要求联邦政府保证每个家庭收入不低于5000美元,使他们可以维持基本生活标准,这包括一个家、一个工作、一台收音机和一辆汽车。他同时建议限制私人财产:私有财产不得超过5000万美元,遗产不得超过500万美元,每年收入最高不得超过100万美元。
(2)“汤逊运动”(The Townsend Movement)。这一运动的发起人是南加州的一个医生,名叫汤逊(Francis E. Townsend)。1933年,66岁的汤逊医生失业了,他既无存款,更无养老保障,他提出:政府应向年满60岁的老年人提供每月200美元的退休金,受益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已退休;过去无犯罪性记录;领取退休金后必须在30天内全部在美国国内消费掉。
(3)“火与硫磺”(Fire & Brimstone)。这一主张被称为“社会公正运动”,它是由一位在广播电台布道的神父科尔林(Father Charles E. Coughlin)提出的。他将宗教与政治混为一谈,他认为,他的敌人除了魔鬼,还有跨国银行家、共产主义者和工会。他的社会改革主张包括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将所有银行国有化。
(4)“结束加州的贫困”(End Poverty in California,EPIC)。这一主张是由一位加州的小说家辛克莱(Upton Sinclair)提出的。他公开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1933年,他起草了一份解决加州经济问题的纲领性建议书,内容包括12点计划,其中,第十点建议:向每个年满60岁、在加州居住至少满3年的老年人每月发放50美元养老金。
(5)“火腿和鸡蛋”(Ham & Eggs)。该主张是由一名小商贩诺贝尔(Robert Noble)突发灵感而想出来的。他建议州政府发行临时货币,每周星期四给该州年满50岁的老年人发放30美元临时货币作为养老金。
(6)“毕哥鲁计划”(Bigelow Plan)。这一计划是由一位牧师毕哥路(Herbert S. Bigelow)提出的。他主张给那些无法获得工作的、年满60岁的人每人每月50美元(生活在一起的夫妇合计为80美元)的基本保障收入。
(7)“美国福利联盟”(General Welfare Federation of America)。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后,收到了来自全美各地的老年人来信,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南加州一位老妇人在写给总统的信中说:“我今年72岁,没有任何人照顾我”;维吉尼亚州的一位老妇人在写给白宫的信中说:“我是一名60岁的寡妇,现在急需医疗帮助、食品和燃料,恳求你们同情同情我吧”。为了反映这些民意,有人在华盛顿组成了“美国福利联盟”,他们提出:年满60岁而无法获得工作的,以及30——60岁之间失去劳动能力的,均可获得每个月不低于30美元,但不高于60美元的固定养老金。
(8)“专家政治论”或“技术统治论”(Technocracy)。这是一种十分荒诞的主张。它认为,所有政治和所有经济的安排都是基于“价格体系”(即以传统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这已过时,因此,有望重构一个成功的现代世界,让工程师及技术专家按照工程原理来管理这个国家。专家政治论的口号是“为使用而生产”,它与资本主义体系下“为利润而生产”相区别。它也成为了当地“极左”运动的口号。
以上种种“进言”或“主张”,实际上大多都是在危机初期提出的。在经济危机或大萧条期间,由于舆论预期趋向悲观,再加上当时的美国尚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且危机初期政府不作为、不干预,因此,人们面对失业和收入锐减,深感不安,于是,各式各样的“进言”通过各种形式纷纷展现出来,其中,大多以养老保障为议政焦点。
目前,在金融海啸冲击下的中国社会,同样出现了大量民间“进言”或“主张”,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凑一整十,或是干脆自说自话,当然,也有一些“独行侠”亲自给国家领导人写信进言,有人给温总理写信,也有人给国务院写信,还有人给全国人大写信,其中,尤以“十教授进言”最有代表性,最近,已有若干批“十教授”进言,他们大多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高度,甚至还有人言之凿凿地宣称“国务院采纳我的建议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些进言或主张绝对不是“沽名作秀”或“情绪发泄”,对此,我们完全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既是危机与萧条时期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言论自由、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值得肯定。
自2008年9月以来,类似“十教授进言”的主张,大小数百种,其中,较能赢得股民或网民“叫好”的主张大致包括三类:救股市、救房市、保民生。具体内容包括免缴股票交易印花税;建立股市平准基金;不允许大小非减持;让社保基金接盘大小非;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2万元;给中小企业免税一年;给全体国民发红包,或者干脆将4万亿平分给全体城乡居民;建立农村普惠制老年津贴;让农村人同享城市人的社会保障福利;只有将股市和房地产“炒起来了”才能真正扩大内需;如此等等。这些主张无论是否正确、合理、科学,也不管它是否代表某个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或者这些观点的主张者是不是某个集团利益的代言人,总之,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来自最基层个体的一种呼声、一种观点、一个看法、一个说法,多听比少听好,兼听比偏听好,不必过于较真。
政策建议:在危机与萧条特别时期,政府应该学会危机管理,积极主动疏导并引导舆论,兼听社会呼声,吸纳合理建议,为高层科学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