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合作 加强科技合作交流的对策



“十一五”期间,国际科技合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与要求,围绕一个中心,服务两个大局,取得三个突破,实现五个转变。

一个中心,就是要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此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瞄准世界科技、产业发展前沿,努力拓展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服务两个大局,就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外交工作两个大局。取得三个突破,就是要在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方面取得新突破,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做出贡献。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在战略目标上,从一般性国际科技合作,向以《规划纲要》为指南、以需求为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转变。二是在合作方式上,从注重项目合作向整体推进“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战略转变。三是在合作内容上,从注重一般的学术交流、技术引进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转变。四是在合作主体上,从以政府和科研机构为主,向政府引导、多方共同参与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转变。五是在任务确立上,从自下而上的立项机制,向以《规划纲要》为导向的自上而下的立项机制战略转变。

(一)调整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的作用

在新形势的挑战下,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作用应主要集中于制定战略、改善环境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一是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统筹协调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跨部门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集成国内科技资源,协调对外科技合作;二是发挥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引导作用,形成协调有序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平台;三是完善政府间科技合作模式,努力提升合作层次和质量;四是充分发挥部门和地方政府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局面;五是围绕国家经济科技外交重大决策,充分发挥我国驻外科技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与政策研究体系,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调研工作。

(二)加强国际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学术组织,支持我国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大科学工程。建立培训制度,提高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支持我国科学家在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建立内地与港、澳、台的科技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形成有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支持科学家们的自由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协调,突出重点,精心组织,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形成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世界科学发展潮流的学科布局。学科战略不仅与本国的科学技术积累和支撑有关,也与世界学科发展的趋势有关。制定学科战略,要结合我们的积累和需求,根据不同领域的国际合作的特点,学科的水平和意义制定各学科的国际合作战略。增加国际合作交流的经费投入。

(三)推动企业间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坚持对外开放,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出口,鼓励和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鼓励措施,激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向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投资,形成一个以中央政府为核心,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为辅助的投资体系。要顺应企业R&D国际化的重要趋势,努力促进和大力支持一切可能的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形式,从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技术引进和技术转让,到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国际科技组织和国际科技会议开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开展跨国的联合研究开发活动、建立跨国的国际技术战略联盟及在海外分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等等。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走出去”创办研究机构,利用发达国家的市场环境进行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和市场拓展,籍以提高我国的高新技术水平和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出口份额。要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作为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重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走向世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向国际惯例靠拢,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

(四)加强技术保密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国际合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又蕴涵风险。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加强合作过程中的技术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经济科技全球化为基本前提,特别要强调知识产权制度对社会创新活动的激励、支持和保护,并保证全球知识资源的有效流入与有效整合。其中,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不仅要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机制,强化保护和管理自主知识产权的责任。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系统建设,为中国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

 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合作 加强科技合作交流的对策
(五)推动国内地方及部门间合作交流

在我国科技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加强地方科技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创新合力,提高我国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因此,“十一五”期间,科技部等部门将进一步建立国际科技合作部门、地方协调机制,搭建好国际科技合作的大平台,促进跨部门、跨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在有效集成国内科技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开展对外合作。一是要加强国家各部委与地方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科技发展示范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促进国家基础科学的发展繁荣和技术创新加速。二是加强科技较为发达的地区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错位发展。三是加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合作方式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支持和引导非国有企业参与东西部科技合作。四是大力虚拟层面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来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如通过网络开展技术贸易、委托进行科技实验等。五是大力推动跨部门的产学研合作交流机制建设,形成创新合力。

(六)大力发展科技合作中介服务机构

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支持发展服务于先进技术转移的相关合作中介机构,利用好一批水平较高、资质信用好的国内外科技中介机构,发挥其在技术转移、风险投资、需求调查、资源评估、知识产权服务、法律咨询、外事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管理规范、办事公正、服务高效的科技合作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服务。针对各类合作计划和项目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相关制度,加强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项目实施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项目的顺利实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合作实效,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4461.html

更多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和应对策略于世峰  从去年开始我班就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不久,我就以为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搞成功了。但后来却感到小组合作并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上课讨论的虽然很激烈,但进步却不明显,成绩和没实行小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应是不同等次学生合理搭配,针对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它的好处是:一、促进认知、情意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调动了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和评价办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和评价办法别处淘来的,感觉很有启发,和老师们分享一二年级小组合作学习七字歌小组讨论声音小,开口之前要想好。别人发言认真听,意见不同我不吵。他人不回我帮忙,为组争光集体好。无论对错要谦虚,团结互助往前跑。学习纪

声明:《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合作 加强科技合作交流的对策》为网友微凉离别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