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09中国营销
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笔者认为可以用007来形容。
第一个“0”是全球零增长。
美国、日本、欧洲同步进入衰退已成定局,而且上半年的经济萎缩可能远远大于预期。全球范围内的银行惜贷现象仍在蔓延,正常的投资、消费、贸易多无法进行,而此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正在显现。就业市场迅速恶化,最终需求的不景气影响企业盈利和投资者信心,反过来制造新的银行坏账,加重信贷收缩。新兴市场国家中一半因商品价格暴跌而陷入困境,另一半则因出口下滑而不景气。尽管不少新兴国家经济增长是正数,但消费者仍然感受到衰退的威胁。笔者预计,今年全球GDP增长仅为1.3%。据IMF定义,全球增长低于3%,即可视为经济衰退。
面对非常的经济挑战,多国政府纷纷推出非常的刺激经济手段。央行们史无前例地联手大幅降息,并向银行体系大笔注资。这些行动一方面制止了金融体系的崩溃,另一方面制造出巨额的流动性。各国政府在财政政策上扩张之大、行动之快,乃近代史上之罕见。截至2008年底,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财政刺激计划已超过5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3%。当财政措施渗透到经济的各个角落后,笔者预期GDP增长有一个重大反弹。下半年的全球增长有望被拉升至3.5%-4 %。但这是一个人造的增长,一个质量不高的增长,一个对多数企业盈利帮助不大的增长。靠公共部门“增杠杆”来抵消民间部门的“去杠杆”,有助于纾缓增长压力和就业压力。不过,这种模式不可能持久,经济真正的复苏仍有赖于民间商业活动的重新启动。
第二个“0”是全球零利率。
世界在滑向通缩。不仅能源、商品、农产品价格暴跌,需求下降势必带来制造业、服务业价格的下降,产能过剩不可避免。通缩的危害程度最终取决于工资和收入收缩幅度。以多国政府、央行的反应速度和政治意愿,笔者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轻微和短暂的通缩,而不是1929年大萧条的翻版。
从来没有如此多的货币当局比赛着向零利率区间冲刺。金融体系的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发展,迫使央行快速反击,大幅降息。估计至今年中,主要国家地区的利率水平均接近于零。数量扩张已经开始成为贯彻货币政策意图的主要工具,央行们通过买卖各种债券(而不仅仅是国债)来影响不同资金市场和债券收益曲线,以达到降低市场利率的目的。美国按揭利率近来的下降,表明数量扩张比仅依靠利率调节更直接、有效。
零利率和数量扩张带来流动性的泛滥,也为新一轮资产泡沫埋下了隐患。不过笔者认为,任何真正牛市,一定要建立在银行信心恢复、经济复苏在望、企业盈利前景改善的基础之上。目前股市的反弹,未必能持久。另一方面,处理雷曼兄弟倒闭的教训,必然会令决策者在没有看清楚形势之前,不敢过早回收流动性。
“007”中的“7”是指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增长引擎。在发达国家陷入衰退之时,世界的目光自然投向中国。笔者估计,目前的民间增长动力不超过5%,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将经济增长稳定在7%-8%。对于中国,就业才是经济以至于社会安定的关键,至于 GDP增长为7%或8%,并不重要。
美元走势仍是2009年市场的一大焦点。联储的零利率政策,带来了近期美元的疲弱。不过,当其它国家陆续加入“零利率俱乐部”时,利差便不再成为左右美元走势的力量。美元在两种情况下会有出色表现:一是全球经济恢复较想象的快,资金寻求更高回报,流向股市;二是金融危机再现,财富寻求避险天堂。笔者看好美元,尽管联储的零利率政策、奥巴马的财政政策会为美元带来动荡,相信美国应该是全球经济中复苏较快的国家。
石油价格跌破每桶40美元,象当时升穿100美元一样,无法用供需关系来解释。市场去杠杆化带来油价的过度波动,投机成分正在被挤出。不过,必须注意到许多产油国的财政预算是建立在石油每桶70-90美元的假设上的。油价暴跌,不仅会造成巨额财政赤字,还可能在新兴市场国家带来政治动荡,这是全球经济一个新的定时炸弹。
股市和债市,再次对经济前景有不同的看法。股市似乎认为,世界经济有一个短暂但可能强劲的衰退,债市则预期一个类似于大萧条的灾难。目前债券违约掉期(CDS)价格反映企业倒闭概率为四分之一,堪与1929年-1933年时GDP大降25%、失业率达25%时相媲美。笔者认为,CDS价格夸大了危机的程度,目前的风险意识下CDS产品乏人问津,导致价格失真。
但股市情绪也许过度乐观。金融体系的崩溃风险已得到纾缓,但银行仍不愿将资金贷出,实体经济流动性短缺仍十分严重。资金流通并不正常。今年(尤其是上半年)的实体经济可能比2008年更困难,巨型企业倒闭的风险与日俱增,消费信贷随时可能带来新一轮银行坏账。全球股市未必见底。至于美国国债市场已进入泡沫阶段,除了避险没有任何其它理由可以解释一个迹近破产的政府可以以如此低廉的成本举债。
本文原载于证券市场周刊,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