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09中国营销
2009年的春节来得特别快,1月25日,中国人民共同度过了又一个除夕之夜。这天晚上,多数的中国人习惯地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编排的盛大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并通过吃年夜饭,燃放烟花、爆竹等方式来庆祝中国的传统佳节。尽管中国的经济深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从节日的气氛来看,中国依然是强大的,中国也是富足的,中国人民也是乐观的,中国人民对前途是充满信心的。
社会各界对经济走势的看法: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对象看好中国经济基本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关心担心但不害怕”是中国社会主流。
调查显示,社会各界对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依然保持较高信心。尽管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但认为中国能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基本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分别占45.4%和35.5%,合计占80.9%。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虽然受金融危机冲击,但2008年中国9%的增长率仍然“一枝独秀”,中国对当年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阶段,继续较快发展的动力充沛、空间巨大。过去的一年里,根据形势的重大变化,宏观调控政策也及时进行了重大调整,宏观调控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家统计局这次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日益显现的情况下,虽然人们非常关心,并有一定的担忧情绪,但社会的看法总体上比较理性。特别是随着中央应对政策措施的不断推出,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保持较高的信心。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促进增长的措施。这些措施标本兼治,既克服当前困难,又为长远发展打基础;这些措施内外兼顾,既扩大内部需求,又稳住外部需求;这些措施既调整结构,又深化改革。 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宏观经济将由2002~2007年的加速增长期向平稳增长期转变:一是GDP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二是内需在需求结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显著增强;三是经济和金融结构的转型步伐加快,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比例将明显提高;四是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力度将不断加大。专家解读未来三年的经济走势
总体上倾向于认为,尽管未来三年我国宏观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的可能,但鉴于内需的增长空间广阔、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以及外部环境将改善等因素,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出现大幅波动的概率较低。 本轮通胀的洪峰很有可能出现在2009年,但专家同时预计,2010年至2011年的通胀压力可望逐步得到缓解,通胀率将逐年回落。 2009~2011年,社会层面流动性整体保持充裕,M2仍将维持较高增速,但阶段性流动性紧张的可能性加大。未来三年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但阶段性资金吃紧的频率将明显加大。 未来三年,境外短期资金输入压力总体加大,但“阶段性资金大出”的可能性在迅速上升,这将成为影响未来三年中国经济金融能否实现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的外生变量。未来三年资产价格可能在波动中逐步上行。其中,房价在涨势大幅放缓后总体可望呈现小幅、稳步上涨态势,但短期内普跌的可能性较大;2009年股市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震荡有可能加剧,2010和2011年则可望维持在较小震荡中逐步上涨势头。 预计,2009~2011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严防通胀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波动风险。监管层的总量宏观调控取向和政策的一大特征是“相机抉择”,高度关注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既要防范经济过热的风险,也要防范经济出现周期性大幅下行的风险,总体取向是紧中有松、有保有压,确保通胀风险可控,同时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多数专家认为,未来三年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步伐将逐步加快。一是将加快推进资源价格改革,逐步实现资源价格与国际接轨;二是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可望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人民币汇率综合制度改革将稳步推进;四是税收政策将有重大调整,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向“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