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中国光伏企业的“生死门”
李梓森
金融海啸袭来,即便是被看作“朝阳行业”的光伏业也难逃一劫。中国的光伏企业正面临两大风险:汇率损失以及需求市场趋缓。另外银行信贷的紧缩,也使“大把烧钱”的光伏企业心里没底。中国光伏企业约98%的市场都在国外,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今年下半年,欧元大幅下跌,对人民币贬值的速度更是超过美元。近几个多月来,欧元兑美元汇率跌幅超过24%。目前,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已下跌6%-8%,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BR表示,“该行业公司的毛利率将下滑”,预计产品价格在11月仍将加速下跌,并将在今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期间下跌10%。
国内知名的光伏企业大都在国外上市,还有很多光伏企业也把融资希望寄托在国外资本市场。阴沉的经济环境已经阻断了到国外融资的渠道,一旦资金与市场的大门同时被关上,国内光伏企业可能会大批休克,甚至死亡。现在已经有80%的光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有的企业已经在压产保利润,有的已经关门停工。业者已开始呈现两极化看法,悲观者认为它与其它产业一样跟着再下滑,乐观者认为它是政府拯救需求的最佳利器,需求可望持稳成长。
光伏企业面临洗牌几个月前,德意志银行发布了一份光伏产业的研究报告,用十分肯定的语气预测这个行业将有大的变化来临。报告称“我们确信,洗牌就要来临!”而且认为“这对很多企业是毁灭性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提醒中国的光伏企业要加强自身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应对即将到来的变化。他说:“当‘洗牌’来临时,企业有技术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比如我相信以无锡尚德的技术和产业规模,这些变迁根本不会对它造成太大的影响。”
目前许多的光伏企业纷纷抛货套现,收缩资金链,降低成本,力求独善其身。然而,面对险恶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的光伏企业在这场风暴中终究要有几家为此“殉葬”。洗牌已经必不可免,在失业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压力下,国际光伏行业的优秀人才和先进装备就会流入中国。到那时,对现有光伏企业最直接的威胁不是有没有订单的问题,而是落后的生产工艺影响到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这些企业将彻底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光伏行业应尽快联合专业的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强与技术部门、金融部门、政府部门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推进产品标准、企业评价、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避免无序竞争,实现创新资源的高度凝聚,快速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核心技术和成本控制是关键!
化危机为转机
世界范围出现的金融危机,让市场和原料两头在外的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感到了压力和危险,名列世界光伏行业第二位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国产光伏电池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成长非常缓慢,需要政府给予政策鼓励和扶持。基于资源禀赋的影响、环境的压力,我们必须要调整能源结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危机是危机也是契机,现在我们要做就是客观全面地认识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状,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支撑点。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光伏专家崔容强用“市场开拓十分困难,市场份额提高异常缓慢。”来总结中国太阳能发电的现状。他说,建议国家出台可操作的上网电价办法和可操作的激励政策及实施细则等,同时,决不能只是向国家要政策、要经济扶持,而应把重点放在商业化、市场化上,提出一个能开拓国内应用市场的具体可行的办法措施。
笔者认为:太阳能光电产业至少有70%仍靠政府支持,一旦政府加重扶持,该产业成长势必快速,逆势而行的可能性极高,更可望快速达到与传统电价相同水平的Gridparity阶段,进一步创造另一个更具爆发力的成长期。应充分利用此次“危机”,把不利因素转换成有利条件,政府应适时出台加速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的利好政策。扩大国内光伏市场的需求。采取政府、企业、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办法把并网发电应用及其他应用领域带动起来。整合光伏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幅度、制定出台行业标准。把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全面的推动起来,形成技术、产品、市场全方位的大发展。打造真正的“光伏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