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积极探寻扩内需与保增长的最佳结合点
● 王民官
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如何通过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走势及其影响,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积极效应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青岛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结合工作职能,在实现扩内需与保增长的最佳结合中实现突破的一个重点课题。
把开展国内招商与扩内需调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实现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需要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面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市经合办及时调整国内招商工作思路,整合招商资源,充实完善国内招商组织引导、投资促进和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合力搭建投资促进平台,促进全市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根据我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市经合办把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和高效农业大项目作为年度重点项目,突出抓好中央直属等六大类企业定向招商、中中外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实现引进内资的数量持续快速增长。通过狠抓《青岛市重点项目提报制度》的落实,实现了对内资大项目的引进、落户、开工、投产等全程跟踪。2008年,先后组织协调我市有关部门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塘、中西部等地区开展招商促进活动735批次,2301人次,其中副区级以上领导带队171批次,在谈项目363个,签约116个,总投资额776.35亿元。
几年来,正是有了诸如像中船重工、中国铝业、上海宝钢、中冶东方、莱钢建设、北冶钢铁、济钢国际物流等“国字号”企业纷至沓来,有了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海协信托、恒丰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具备实力金融机构的相继入驻开业,有了中石化、大炼油、中海油、华电、上汽通用五菱等特重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我市利用内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市经合办统计,2008年,全市共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978个,全年实际到位资金407.8亿元,同比增长11.24%。
随着这些个大项目的引进落户,对于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现代服务业项目比重,增强产业化集聚等,都发挥了积极的拉动作用。2008年全市利用内资中,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 2.3:52.8:44.9。其中,一产项目28个,实际到位内资9.6亿元;二产项目540个,实际到位内资213.6亿元,项目个数和到位内资同比下降15%和5%;三产项目410个,实际到位内资182亿元,分别增长21.6%和30.7%。2008年,全市引进为上汽通用五菱微面和发动机配套的九州汽配、中天鹏锻压制造等14家,引进为大造船配套的船用柴油机研发基地、船舶及港口机械等项目11个,引进为1000万吨炼油和中海油海洋工程制造等40个配套项目,有效地增强了石化、造船、汽车机车等产业的集聚度,内资大项目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帮助青岛企业“走出去”发展,实现低成本扩张,是我市企业实现结构性调整的内在要求
企业扩张是许多企业的必由之路,作为青岛市的一些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降低能耗、减少成本、扩大规模、占领市场等诸多问题,企业能否“走出去”发展,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此,市经合办想为企业着想,事为企业急办,充分利用与对口帮扶地区政府的资源优势,积极为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发展牵线搭桥,帮助解决企业在当地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如青岛红星化工厂原在青岛市区,主要生产碳酸钡系列产品,90%销往国外,效益一直很好。但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运费提高、原材料涨价等原因,企业一度陷入困境。该厂认识到要利用原料产地的比较优势,从而确定了到西部地区投资办厂的路子,以投入闲置设备的方式,先后在重庆、贵州等原材料基地投资办厂。在重庆投入500万元闲置设备,以托管方式兼并了当地的一家企业,形成了5200万元的资产,2000年就实现利税1800万元,出口创汇700多万美元,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到我市对口帮扶的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新建了红蝶钡业公司,盘活了镇宁自治县存量资产400万元。经过四期扩建,形成了年产20万吨碳酸钡的生产能力,产销量为世界第一,解决了700多名下岗工人和贫困农民的就业问题。“一人进红星,全家齐脱贫”成为当地农民的顺口溜。在红蝶钡业公司基础上组建的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首家东西部结合在西部地区上市的公司。
2000年4月,国务院温家宝曾到安顺市视察过红星集团在当地生产钡盐的企业,并在当年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对红星等我市企业以经济合作方式参与扶贫开发给予高度评价,称为“东西合作成功的典范”。2002年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到我市红星集团在铜仁地区的“贵州红星梵净山冷水渔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视察。详细询问了红星集团在贵州铜仁地区和安顺市两个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和参与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情况。温家宝总理听完汇报后高兴地说:“红星过去在青岛时是个困难企业,走出来参与扶贫开发,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但企业发展了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双赢”。
由于我市在2004年以来推动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00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东西扶贫协作会议上,市经合办被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单位”称号,党组书记、主任矫胜法被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个人”称号。
现在,海尔、海信、青啤、欧美投资集团在西部地区的投资合作项目进展顺利。海尔集团投资28亿元的重庆海尔工业园、青啤集团投资4亿元在成都建40万吨啤酒生产项目、海信集团投资3.5亿元在成都建50万台电冰箱基地项目、欧美投资集团投资29亿元在内蒙古建生物发酵工业园等,六和集团进入菏泽曹县,投资建设饲料生产、禽类屠宰加工和禽类繁育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建设投产,既提高了我市名优大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又扩大了我市在中西部地区的知名度,受到中西部地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和领域,是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的最佳选择
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为青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整合对内、对外两种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市经合办在国内经济合作中积极倡导“真诚合作”品牌,不断拓展与国内重点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领域,我市区域合作正跨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青岛与潍坊构筑全新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去年,在我市成功举办了2008青岛潍坊周暨2008青岛潍坊博览会,两市共签订项目合同152个,投资额达225亿元。2008年12月27日,潍坊市人民政府与青岛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青潍输油管线正式开工建设。通过全面实施《青潍框架合作协议》,政府和民间的往来日益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交流成果逐步显现,两市合作框架初步形成、运行机制基本建立,青潍一体化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青岛与日照的合作进一步密切。日照接轨青岛已走过了5年的历程,两市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不断深化。在2008年11月26日举办的青岛日照合作高层峰会上,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青岛日照区域合作一体化发展备忘录》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一系列合作文件,共签约了合作项目82个,总投资额达104亿元。
随着我市先后与潍坊、日照两市推进一体化发展等协议的签署,莱州市和乳山市先后在青举办招商说明会,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有关部门与潍坊、日照签订合作协议337个,协议投资总额371亿元。2009年2月25日,青岛港集团、日照港集团和烟台港集团共同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自愿结成战略联盟,联手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这也为提升半岛港口群的整体合力,促进半岛城市群实质性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青岛与杭州签订了《关于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框架协议》,协议鼓励双方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与联系,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通过共同构筑信息平台,加快信息化步伐。积极推动教育、科技的交流合作。拓展物流流通领域合作,促进市场开放。加强服务外包的合作。深化旅游合作的联手开发、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等。协议签订后,两市的高层交往不断,企业间的合作不断深入,标志着青岛市积极打造城际合作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为充分发挥青岛市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成员优势,青岛市同环渤海32个成员市共同签订了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天津倡议》,签订了打造环渤海“金项链”无障碍旅游圈的合作协议,借助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海信集团等企业纷纷到天津及环渤海地区投资发展,投资1.8个亿建设的天津海信广场已于去年正式对外营业。
市经合办还注重把开展区域经济交流与招商引资有机地结合,在积极做好会展、接待、联络和组织协调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寻找外地来青投资洽谈的商机,积极推动青岛市与环渤海重点城市间在投资、贸易、信息、人才等开展广泛的合作,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