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和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经济经常被形容为是以出口为导向的,而房地产也屡屡被称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理清出口、房地产和中国经济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理解中国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根据我们的研究,可以用“自行车模式”将其生动表达出来:中国经济是一辆自行车,出口和房地产则是其两个轮子,而且房地产是掌握方向的前轮,出口则是提供动力的后轮。
在信息技术已得到充分应用、全球化已得到充分发展的当今时代,支撑一家企业前进的最重要因素是市场。企业是国家在生产一端的微观经济行为主体,那么支撑一国经济前进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所有企业市场的加总,即总需求。如果市场出现萎缩,其销售收入必将减少,利润和现金流会随之减少,生产可能无法维系,那么企业将不得不面临危机;同样,如果总需求出现萎缩,一国经济的产能将不能被完全吸纳,也会陷入危机。
作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产能,如何消化?依赖外需和内需两块。外需这一块自然是出口了,而在内需上,房地产则占据核心地位。简而言之,出口和房地产是吸纳中国产能的两大核心领域,是支持中国经济这辆自行车保持前进的两个轮子。
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上,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组织和运转的核心。在中国的需求结构中,出口、投资和消费三者(也即三驾马车)之间并非是平行和相互独立的,而是出口高居主导地位,投资和消费则屈居辅助地位。对于中国经济体系而言,唯有依赖外需的出口是相对独立的,是个自变量,而投资和消费都均为出口的函数,都是因变量。所以,唯有出口是中国经济真正独立的驱动力,投资和消费都或多或少受制于出口。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的投资是围绕出口而建的,中国的产能扩张是出口导向的产业链的扩张。如果出口萎缩,也会相应地引发整条产业链上的投资萎缩。前一阶段,中国进口下滑的速度高于出口便是一个侧面例证。很大程度上说,我们的进口是服务于出口的,要么是原材料,要么是构建产能的投资品。另一方面,消费的增长取决于收入的增长,收入的增长则取决于产业的繁荣,而中国的产业又是已出口为中心的,所以,消费的增长情况最终也是和出口的繁荣程度相关。故此,出口是中国经济这部自行车的后轮。
如果说出口是中国总需求的核心,那么房地产则是中国总需求中内需部分的核心,它统领内需导向部分的投资和消费。一方面,房地产对上游诸如钢铁、水泥、建材、化工、机械等基础投资品产业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又对下游的家具、汽车等消费品产业进行拉动。但是,房地产(这里指家庭住宅)本身是一种消费品,其最终支撑力量是真实的有效住房需求。据上文分析,房地产的繁荣也是和出口相关的,不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立力量。房地产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势的风向标,但远非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这是说房地产是自行车前轮的原因。
进一步,可以这么理解,中国总需求的核心在外需,内需受制于外需,会随外需的萎缩而萎缩;中国内需的核心在房地产,也会随外需的萎缩而走冷。去年以来的经济表现很好地支持这一判断。中国经济形势在2008年9月后的骤然恶化,即总需求恶化是随外需骤然恶化才发生的,这是美国金融危机恶化的结果。同时,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走冷也是在出口走冷后出现的。
这里有必要澄清三种容易产生误导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应对危机应该用内需替代外需。这一说法的目的没有问题,中国的确需要提振内需。其错误在于,忽视内需和外需的相关关系,没有意识到内需必然会随外需的下滑而下滑,从而大大低估了提振内需的难度。第二种说法认为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是很大,其依据就是净出口在中国GDP中的份额不是很大,才7%左右。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忽视了进口也是主要服务于出口的,而净出口就是用出口减进口,完全抹杀掉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出口对GDP的贡献不仅仅直接表现在出口上,而且间接对投资和消费提供支撑。第三种说法认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所以政府应该对其大力扶持。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在于,没有看清房地产本之于中国经济并非一个独立力量,他需要收入增长的支撑,在之前和出口高度相关。
(共道战略研究所 首席研究员 蔡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