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文化的本质是缺乏尊重个人的人本精神和尊重契约的法制精神。
皇帝是中国的特产,西方的King、Emperor等其实都无法与中国的皇帝相比。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国王们算是与中国的皇帝最相近的了,其中最为登峰造极的是以“朕即国家”闻名、号称太阳之王的路易十四。但观其杰作凡尔赛宫的格局,比起故宫的排场,相差仍难以道里计。毕竟太阳之王也是一夫一妻制,不像中国皇帝那样三宫六院的穷奢极欲。 中国皇帝与西方国王的本质区别在于,皇帝是天子,是代表“天”管理国家的。而且,只有皇帝一人有向“天”汇报的权力(祭天)。也就是说,皇帝负责与“天”进行单线联系。这单线联系可了不得,皇帝因此介于人神之间,不受任何法律、道德的制约。明明是一个俗人,却僭称神的名义,生灵之涂炭、历史之堕落,就可想而知了。 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的第一特征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什么事情都是他们说了算。但这仍然只能算作是做皇帝的初级阶段。做皇帝的高级阶段则是翻云覆雨,变化无常,想改主意就改主意。绝对的权力意味着他们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道德的约束,包括他们自己说过的话。宫廷肥皂剧里一句常用的台词是“天子无戏言”,因为皇帝的一句话,儿时的玩伴可以顿时升为万户侯。但他能一句话把你变成万户侯,也能一句话把你变成阶下囚。虽说“天子无戏言”,但拥有绝对权力的逻辑结果是,天子其实句句都是戏言。做臣子的和皇帝一言投机,就可一夜暴富、连升三级;一言不合,就会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洪宪之后,中国人不用担心皇帝这个半人半神的怪物再出来害人了。可是另一方面,皇帝的阴影却仍在徘徊,体现在组织管理领域,是中国大小单位里到处都盘踞着的土皇帝、土霸王。这些人在各自的地界里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潜伏在他们心中的皇帝情结,是中国企业下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
皇帝情结代表中国组织文化的一个源泉:宫廷文化。英雄起于毫末,中国组织文化的另一个滥觞是江湖文化。哥几个出生入死,打下一片江山,首先是排座座、分果果;然后是不服气、内斗;最终结果或者是削藩,或者是分立,总之只能剩下一个人。皇帝做稳了,日子才算安定下来,皇帝情结也就战胜了江湖情结。江湖时代只是向皇帝时代过渡的一个阶段,坐北朝南的日子才叫生活。颐指气使,指鹿为马,不亦快哉!江湖义气?那是武侠小说里描写的事,是成年人的童话。
在企业里,皇帝情结的危害不小。老板专制的第一个结果是鼓励了企业内的投机行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少了,大家都孜孜于做短线。老板身边渐渐围绕了一圈太监式的佞人。佞人是闲不住的,这个夸老板是校长,那个夸老板是一所学校。吹捧的级别越来越高,造神运动慢慢就起来了。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是,老板成了半人半神的怪物,甚至自己都相信自己是经营之神了。
老板被佞人包围的另一个结果是他们很难建立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职业经理人未必是猎头公司从外企挖过来的空降部队,那些勤勉、踏实、想用业绩来实现自己市场价值的员工其实都是职业经理人。老板天天讲奉献,终于有一天也讲起了奖金、股权与分红,那份真诚劲儿、痛快劲儿,弄得职业经理人还有点愧疚,琢磨自己是否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呢?哪知那纯粹是因为老板今天高兴,第二天他就改主意了。谁说“天子无戏言”?对于这些手握生杀大权、没有任何敬畏心的皇帝,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一场大戏,他们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主角,身边的佞人、傍款的媒体是最好的伴奏,而职业经理人不过是道具。道具用完就扔,你听说过有谁对道具讲信用吗?
所以,皇帝虽然不再有,中国人的皇帝情结却使皇帝文化随时有可能在组织内死灰复燃。皇帝文化的本质是缺乏尊重个人的人本精神和尊重契约的法制精神。西方企业家秉持新教伦理,很自然地就建立起基于契约的大型组织、大型企业。在缺乏信仰资源的中国,企业家们要打破皇帝情结,用制度来建立理性化、科层化组织,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困难得多。那边跨国公司不动声色地埋兵布阵,这边中国公司还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皇上圣明”、“臣罪当诛”,荧屏上也仍在没完没了地上演清宫戏,时时刻刻向好不容易有点平等、法制精神的国人灌输大皇帝哲学,让现实中忍气吞声的国人在幻想中享受一点做皇帝的快意恩仇。呜呼,这做了几千年的帝制恶梦,就醒不过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