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激发创新的7个秘诀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李开复激发创新的7个“小”秘诀,却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痛处……

 

  1、打破“特权阶级”。要脱离官本位的思维,让你的每一个工程师都成为创新先锋。

  中国的“官本位”无处不在,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应的其实是奴性文化!奴才做久了,膝盖和思想都会软化,站起来反而不习惯了!而创新恰恰需要的是独立——独立的思想和个性,很难想象,在“统一”的思想支配下,会产生真正的创新!

 

  2、多放权,少管理,千万不要micro-manage。

 李开复:激发创新的7个秘诀

  中国的管理与此恰恰相反,我们恨不能管到员工打哈欠——注重细节也许并没有错,错得是只看到细节!在我们的企业,授权是个轻松、随意的话题,但真正的授权却从未发生!没有一丝自由的空间,创新从哪里发芽呢?

 

  3、要保障至少有20%的创新时间。20%的时间里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或技术工作。

  创新需要投入——包括时间和资金。

 

  4、降低“无聊的事情”——过多的流程、会议;提供一种保护——别的部门找碴,大老板提出不合理官僚要求。

  李先生显然有蔑视中国管理(社会)的嫌疑——他提到的这些无聊事,对我们来讲可是第一等重要——也几乎是唯一的——事情哦。当然,经常被这些事情干扰——有人说,在办公室里接听过多的电话相当于智商下降5,人都变傻了,创新也就免谈了!

 

  5、小团队才能做出大创新。团队越大越不适合有太多天才,因为他们会有争执、摩擦,降低生产力。

  团队其实是个复杂的话题。优秀的团队能起到1+1>2的效果,但这样的团队并不多——需要领导者、人员构成、机制等多方面的和谐才能实现。团队的最佳人数是4-6人,过多的成员往往导致内部官僚主义,滋生滥竽充数者。

 

  6、激情。宁愿让员工做一个有激情的次重要项目,而不要让他们去做一个没有激情的重要项目,因为前者可能激发他150%的才华,后者可能只激发50%。

  创新是一种“火花”,沉闷的气氛也许适合于官僚体制,但却是创新的天敌。

 

  7、对创新的激励不能玩花招。要给创新者应有的奖赏,而不是空洞的赞美。

“玩花招”=“玩人”,其实是老板(等)对自己权威的一种展示!让满脑子是皇权思想的中国人不玩花招,简直就是剥夺他们的生活乐趣!当然,这种花招可不是局限于创新,而是几乎无处不在的!只可惜,花招玩多了就成为了笑话——你玩你的,员工玩员工的,鬼才会拿你的话当真!最终,企业难逃被玩死的命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3491.html

更多阅读

李开复:看不见的“创新”塑造中国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李开复  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军地位,更没有人怀疑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真的可以轻松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吗?我们需要冷静分析。 数一数中国制造,没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

李开复:微软无处不在的白板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文/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那段时间,凡是到微软研究院来参观的客人,都会忍不住感叹:“这里怎么有那么多写字的白板?”有的客人坐在我们的休息室里,会惊讶地发现,就连手边的茶几都能“写字”。  白板

李开复:我要找什么样的人一起创业?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当本刊记者走进创新工场办公室时,稍显纷乱的布置表明这是一个创建不久的公司。但桌子上放置的《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的书籍好像在阐释这里的与众不同。  这就是李开复即将再次起航的地方。巧合的是,楼下

韩国南营洞事件细节 “李开复事件”看求职的四个细节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2005年7月19日,一条爆炸性新闻在互联网上传开:Google宣布该公司将在中国建立产品工程研究院,同时微软互动服务部门副总裁李开复加盟Google公司,出任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    同一天,微软向美国华盛顿州地方

李开复:学习管理的艺术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苹果的产品总被视为艺术品,而它们的创造者——苹果的员工们,也颇有艺术家的特质,每个工程师都是天才,都个性十足。因此,我深信“放权”才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我把自己看成公司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桥梁,先从高层那

声明:《李开复:激发创新的7个秘诀》为网友重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