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近两年的讨论明显多起来,这与“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环境越来越差不无关系。国家政策也明显加大了对创新的扶持力度,不仅大肆宣传、鼓励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在很多排名、评比中,也都把“创新投入”、“新产品产值率”、“获得专利数量”、企业是否有“技术中心”等项目列入了考评指标。在诸多力量推动下,几年间,中国的创新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我们每年获得的专利数也已名列世界前列;我们的创新投入已经仅次于美国;有媒体称我们的综合创新力已经超过了日本……中国好像从一个创新贫困国,一下子就跨入了创新大国、创新强国行列!创新如此简单?如此简单的东西竟然能成为诸多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显然,这难以让人信服!
当然,中国的统计数据水份之大,也是世人皆知的,特别是中国企业和各级部门有按上级要求上报数据的传统,上面提倡什么,他们就能“造”出什么样的成就来(今年提倡“节能减排”,立即便有几个省的工业数据出现了“可喜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创新”大国的可信性,也就成了大问题。其实,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如何,民众自身就会有相应的感受:创新是文化、社会观念、教育、法律、体制、乃至民族信仰的综合体现,没有宽容的文化和容忍失败的精神,没有激发、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体系,没有鼓励、支持创新的财经金融体制,没有保护创新的法律环境,中国的创新,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真正重大的企业创新,每成功1个,就有99个失败,有99个一无所闻。”(德鲁克)创新不是专利的数量,不是所谓的投入,不是“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这些都是创新的辅助产物,而不是创新的来源。同样,创新也并不意味着绝对的丰厚回报,并不意味着100%的成功,更是与急功近利绝缘!创新是失败,是投入,是思想观念碰撞和宽容的产物,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从这些方面入手,才是提高中国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 中国的创新,任重而道远!
注:管理e栈开辟了《专题讨论:如何认识“创新”?》专题(http://www.earm.cn/bbs/thread-1955-1-1.html),搜集了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讨论。
曹 操
20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