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4c下面三个键失灵 第二种失灵与第三部门](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541382371545.jpeg)
一、第一种失灵是什么? “第二种失灵”是相对于“第一种失灵”而言,所以,我们必须先清楚何谓“第一种失灵”。第一种失灵是指典型意义上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通常指的是政府在提供私人物品上的职能失灵,比如政府办企业不仅没有效率,还往往导致权力“寻租”,造成腐败。于是人们要改革,“不找市长找市场”。这种“政府失灵”我们通常称为经典意义上的政府失灵。而市场失灵则通常只是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失灵。这是由于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回报与付出无法对应,如果靠利益驱动就会造成“搭便车”、“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困境。所以解决公共物品共计要“不找市场找市长”。这就是经典意义上的市场失灵。因此通常的说法是: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上是失灵的,而政府在提供私人物品上是失灵的。于是公益靠政府、私益靠市场就成了一般共识。 二、第二种失灵与第三部门 根据前文的介绍,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是互为解决的,即市场失灵之处可以指望政府,政府失灵之处可以指望市场,这样也就体现不出需要第三种组织了。可是随着当代民主福利国家与自由市场体制的发展这两种选择都出现了问题。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又提出了“第二种市场失灵”和“第二种政府失灵”。 所谓第二种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仅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存在着失灵,在提供私人物品时,市场也有一些功能缺陷。例如主要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有效地识别商品品质,于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就成了单靠市场不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需要有“消费者协会”这类组织存在。亦即仅靠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有时候也会失灵。另一方面,政府不仅在从事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生产中存在着失灵,在公共事务方面,政府也有失灵之处。例如按照现在的一些研究结果,民主政府的社会政策往往有一种“中位取向”,作为受选民委托者,它往往体现大多数选民的利益,而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中那些最弱势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需要。因此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往往有许多空缺,例如妇女、儿童、残疾人、赤贫者的保护等等。而这些利益有时最需要关切地。同时还有人认为,即使政府能够提供服务也有个效率与成本问题。不管什么性质的政府,作为雇员机构都有官僚组织的弱点,运作成本高,容易导致浪费与文牍主义。因此需要别种公共组织介入,它们是志愿服务形式,有特殊的热情而不是冷冰冰的“公事公办”,成本也较政府要低。还有人指出,社会除了维持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物品供给外,还应该有追求理想的先锋式“试验要求”,而唯利是图的市场组织不会去做这类无利可图的事,政府组织用强制机制去做“社会试验”则可能导致危险的乌托邦灾难,所以,志愿者组织就成为这类试验的核实手段。试验成功社会可以受益,试验失败社会也不会受害。 三、志愿失灵 需要注意的是,第三部门,即志愿者组织也存在失灵问题。有人称之为“志愿失灵”(相对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而言),或曰“慈善不足”,即第三部门有时候不能积极通过志愿途径聚集足够的资源。据我所知,目前各国第三部门普遍存在资源危机,详细而言,一是劳务危机,一是财务危机。我们知道,典型第三部门的工作人员事务无偿劳动的,但事实上鼓膜的组织都不可能只靠义工来运作,于是出现了许多带薪的志愿者。当然,他们的薪水应当只是维持体面的生活,更他们的努力相比是很少的。而在资金来源上,捐助和遗赠也远远不够,大量要靠政府资助,即依靠强制机制而非自愿聚集的资源,也搞一些营利活动,这是由于资源不足而采取经营行为作为补充。但是它既然受政府资助,能否坚持“非政府”的独立性?有了经营行为,如何保持“非营利”的公益性?能否克服这两大危机,关系着第三部门未来发展的前途。 参考文献:《变革之道》秦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