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留有余地的“中国式”制度

 管理故事:留有余地的“中国式”制度


  哲理的故事

  这是一座天然海滨浴场。海滩上铺满细沙,厚厚的、软软的,赤脚踩上去,舒服极了。

  从海边向海里游去,大约一百七八十米就到了“禁区”。所谓“禁区”,就是说,这一百七八十米之内的海底是平缓的、安全的,水深处最多不过一米七八;而在一百七八十米之外,海底就像山崖一样,突兀的、笔直的。齐刷刷地深入下去,深不见底,深不可测。此处水温骤然下降十几度,且有鲨鱼出没,十分危险可怕。据说,每年盛夏时节,这里都要发生多起游人溺亡事故。

  后来,海滨浴场为安全考虑,在大约一百米处的海面上拉起一道“红线”,告诫游泳者“到此为止”,不要再向前游了,否则就有生命危险。为什么不把“红线”划在一百七八十米处,而定在一百米处呢?管理者说,这样做是为了留有余地,保险系数大一些,万一有人越过“红线”,还有七八十米的“地带”是安全的,不至于一过“红线”就会发生什么事故。如果出现什么险情,抢救也来得及。可见,管理者的用心是良苦的。然而,令人不解而又难以想象的是,“红线”标出后,仍有一些胆大妄为者不听招呼,独闯“红线”,铤而走险。有人还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从这红线过去还有几十米才到危险区呢。”

  后来又有人提出,干脆把“红线”移至一百七八十米处,一点“安全余地”都不留,过线即是“鬼门关”。如此“警戒”,果然奏效。从此,再也无人敢冒生命危险越过“红线”了。

 

  曹操点评:中国人喜欢做事留余地,制度建设更是如此。中国人骨子里是蔑视制度的。一方面“邢不上大夫”,违反制度是权力和“后台”、“背景”的象征;另一方面,“制度是狗”,人们只对于自己想拒绝的人才讲“制度”,这时候制度就成了敷衍搪塞、索贿受贿或打击异己的工具。为了满足这两方面的“猫腻”,制度当然不能制订地过于严格,否则制度的制定者——官僚们——就失去了操控的余地。“制度是用来被违反的”,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在中国还真是真理。这样的制度当然难以产生积极作用——相反,它只能制造不公和腐败。长久以往,它影响的也不仅仅是制度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的行为规则和文化观念,以至于“下不为例”、“特事特办”、“原则上”一类的屁话到成了真正的“制度”。由此来看,中国之所以形成目前的“中国式”制度文化,其实是不难理解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3217.html

更多阅读

管理故事:盲人不相信

  管理故事: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

管理故事:猴子的绝招

有一天,一个猎人经过一座猴山,烈日炎炎,他想坐下来休息一下。突然,他发现前面有数不清的枪靶,走上前去一看,每个枪靶上子弹命中的都是十环,这下可把这个猎人惊呆了,心想:我长这么大,学了这么多年打枪,从来没有见人有这么好的枪法,简直就是神枪

董栗序讲管理故事:逃跑的老黄牛

从前,有一个农夫,依靠一头老黄牛耕种几亩地来维持生活。这个农夫还养着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一天,老黄牛因为多吃了稻草而被主人打了一顿,正在伤心地哭泣,这时小花猫走过来。   小花猫喵喵地叫了两声,笑着对老黄牛说:“老牛啊,老牛,你可真是

管理故事:逃跑的老黄牛

  从前,有一个农夫,依靠一头老黄牛耕种几亩地来维持生活。这个农夫还养着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一天,老黄牛因为多吃了稻草而被主人打了一顿,正在伤心地哭泣,这时小花猫走过来。  小花猫喵喵地叫了两声,笑着对老黄牛说:“老牛啊,老牛,你

管理故事:厕所的问题

某日早上,某摩托车生产企业的行政部经理急冲冲地跑进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汇报说厕所冲不干净,希望可以装配水箱加压装置。总经理听后大怒:“厕所冲不干净都来找我?!”行政部陈经理赶忙解释说:“我已经多次和集团工程总监反映水压不够的

声明:《管理故事:留有余地的“中国式”制度》为网友笔下成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