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中,公司政治是一个不太阳光的说法。不过管理和政治又是相通的,正如兵法可以用之于商战一样,管理也可以从政治生活中受到有益的启示。比如周正龙的虎照。
对于一个山民的造假,由省政府出面做结论,而且由此引发省政府机关为期三个月的整顿,足见有关领导决心之大。正当人们担心这次整顿会不会虎头蛇尾时,央视新闻播出了在该省政府机关处以上干部大会上有人呼呼大睡的照片,此“呼”盖过了彼“虎”。这倒可以使我们对虎头蛇尾有新的理解。虎头蛇尾本来说的是一种动态过程,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现在看来,它还是可以并存的:头大如虎,尾细如蛇。台上的人慷慨陈词,台下的人呼呼大睡,这难道不是“虎头”“蛇尾”的并存“辉映”?动态与并存的虎头蛇尾并非截然分开的,前者往往是由后者造成的,因为“虎头”的决心是要靠“蛇尾”去执行的。可以想见,整顿大会之后,“蛇尾”们得到的令箭和鸡毛是一样的,不实之风我行我素。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蛇尾”们的执行表态即使“没有任何借口”,我们能够得到的恐怕只能是“鸡肋”。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优秀的管理者是不必在执行的过程中处处表现出虎威的,却需要部属能够虎啸山林。如果部属只是一些“蛇尾”,那么尽管老板虎视眈眈,也是很难将虎气贯彻始终的。因为在这个组织体系里,已经存在着“蛇尾”的成分或者基因。即使没有制度的“短板”,“蛇尾”们也会使之渗泻。由此看来,有时候解决“蛇尾”问题比补齐制度的“短板”更重要。宋代的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十中记载了一个“一钱斩吏”的故事,说是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到钱阳这个地方担任县令。当时,社会上军卒凌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风气甚浓,张乖崖下决心整治。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上藏着一枚钱。经过盘查,小吏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张乖崖下令将小吏押回大堂拷打,小吏不服气地说:“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难道你还能杀了我!”。张乖崖见小吏如此嚣张,就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然后把笔一扔,手提宝剑斩了小吏。钱阳小吏就是个“蛇尾”,如果不将他去掉,张乖崖的整治计划无疑会虎头蛇尾。
张乖崖“一钱斩吏”的法权现在是没有了,不过他的做法的寓意对于我们今天研究解决“蛇尾”问题仍然有借鉴意义。首先,要敢于和博弈惯性较真。所谓军卒凌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风气,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现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是一种博弈惯性。如果听任“蛇尾”忝列于“虎头”之下我行我素,不与博弈惯性较真,好经是很难落地的。“蛇尾”不把“虎头”当回事,“虎头”反而容易被其俘获。其次,要敢于和“现管”较真。“蛇尾”其实不是尾,而是“兵头”,在执行环节上一般是独当一面的现管,在老百姓眼中比县官厉害,至少是被认为在代“虎头”行事,力量不可小视。如果不与“蛇尾”念歪经的行为较真,结果就不仅是半途而废,而是面目全非。再次,要敢于在小事上较真。钱阳小吏认为“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料定“虎头”并不会计较。如果“虎头”也不以为然,“蛇尾”就会心安理得,事情就会越来越糟糕。《汉书·枚乘传》中说:“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其中的道理正如张乖崖所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如此一来,“虎头”的雄心也就有头无尾了。
“虎头”“蛇尾”原本是不能并存的,然而“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苏洵在《辨奸论》中提出,管理者如果要做“愿治之主,好贤之相”,就要善于“辨奸”,不能在对执行者的任用中“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很难说一个执行者的“蛇尾”行为为“奸”,而是一个如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问题。管理者虽然不能像张乖崖那样手斩小吏,却可以砸掉“蛇尾”的饭碗。不仅要惩治于已然,更要防患于未然,唤醒呼呼大睡中的“蛇尾”。否则,管理者无论怎样追求管理的高境界,都只能是虚张声势,“正龙拍虎”还会玩出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