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财务管理与改革
摘要: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以及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规范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与压力,并提出了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后勤服务业
高等学校管理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科研、后勤等各方面的管理,而财务管理是这一体系的核心(见图一)。而财务管理体制又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它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及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将直接影响和制约高校管理的效率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已把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这些必然要求大量的资金及高效的资源配置,而这正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如果一个学校资金紧缺,甚至正常的教学秩序都不能维持,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只能说是水中捞月、缘木求鱼。因此高校管理必须确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高校改革必须以财务管理改革为重点。
一、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1)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是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财务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的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由政府机关的附属机构转化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正由计划经济财务制度向新型的市场经济财务制度过渡;资源分配的财务制度向资源的效用优化财务制度过渡。总的来说如下: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实行校(院)长负责制。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必须单独设置财务处(室),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院)长和总会计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不得在财务处(室)之外设置同级财务机构。
(2)资金来源方面。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下表:
全体样本高校经费来源结构(%)
(表一 2003底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及改革基本思路”,对全国90多所大学进行抽样调查)
由上表可知,从近三年的变化趋势表明中央政府拨款占总经费的比例基本不变,地方政府拨款的比例逐年降低,学费、办班和科研提成的比例逐年提高,但增长幅度不是很大。而从平均值来看,中央政府拨款占很大一部分,同时地方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占一定比例,而其他资金来源只占极小的一部分。
(3)资金管理方面。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大多都注重对现金的一般日常管理.对货币资金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不同货币资金存放形态及转换以降低货币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资金闲置或不足,不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较高。
二、 高校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国家知名大学)的显著特点是“所有者缺位”。它的出资人——国家(有的为捐款人),是高校净资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但国家不要求偿还其所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获取经济上的利益。这样,高校会计不实行成本核算,不计算损益及盈余分配,财务管理弹性相当大,高校校长和中层干部手中都有签字权,极易发生以权谋私。
由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可知,企业财务活动所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如何进行协调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有为突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直接反映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对所有者来讲,经营者所得的利益,正是其所放弃的利益,在经济学中这种所放弃的利益也称为经营者的享受成本。对于高等学校来讲,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财务进行管理,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资源缺乏有效的配置与管理。
这与计划经济中国家与企业关系有点相似,在计划经济下国家投资企业,国家是企业的主要投资者,为维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企业也不用自负盈亏,一切都有政府兜着。企业从政府手中把钱拿过来,而具体怎么去花,花到什么方面,花的是否有效率等方面政府就没有直接监管的可能了。
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财务问题,必须改进高校现行财务制度。
(2)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与当前财务管理的矛盾。
当前财政投入仍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外,学费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获得的收益,以及社会各方捐资助收入等多方面筹集的事业资金也是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由表1可知,虽然财政投入仍然是我国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资金来源存在多元化的趋势。而我国高校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基于单一的财政投入资金模式的。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与当前高校资金来源多元化趋势是相矛盾的,也与“建设一个依靠政府拨款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目标有些不符。因此,我们必须改革现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以适应高校资金来源多元化趋势的要求。
(3)后勤社会化与当前财务管理的矛盾。
1999年12月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6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要求,从2000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至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它对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特别是财务管理体制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如何理顺各种财务关系,规范会计核算,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建立既适应高校未来发展需要,又符合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高校财务工作一项紧迫的任务。因为只有改革当前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后勤集团模式。只有这种模式才能提高竞争力,实现高校后勤集团的高效运行。
三、 强和改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供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和学者们共同探讨。
1. 实践表明,在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投资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即"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不应"大一统"地行使本应由民间资金力量行使的高等教育投资权利与义务,应当允许公立与私立并举、非营利法人和营利法人共存的办学格局的存在。在明确产权、权利、责任、义务的条件下,高等学校的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总之,高校要由以往“政府主导办学”模式中的零责任或负很少责任向高校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或领导者负大部分责任的模式转化。高校领导模式的这种转化,将导致高校的办学思想和观念、高校领导人的产生方式和标准、高校领导体制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高校领导人的权力及责任范围、高校领导人的权力行使及负责任的方式等一系列内容的变化,从而使高校的活动能够更加贴近高教活动的本质和宗旨,为高校的本质性进步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2. 随着目前各高校内部办学形式多样化和筹资形式多元化活动的展开,财会人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是高等院校办学体制的方向,财务管理人员要配合制定一些激励政策给予积极支持。既要认真宣传国家财经法律和有关经济政策,使各种形式的办学创收活动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又要帮助创收部门树立理财思想,同时也要做好一切服务工作,提供一切方便。在分配制度上要打破过去平均主义思想,要拉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配距离,创收与不创收不能一个样,效益好与效益差不能一个样。从而调动全校广大教职工参与各项办学创收活动的积极性,筹集办学经费以增强学校办学整体财力。高校是人才、知识和科技比较集中的地方,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调动各系办学的积极性。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进修班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办学活动。同时还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和科学技术进行咨询服务、开放实验室等各种有偿服务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大胆引入社会资金办学,美国在利用这种方式创收方面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是一条值得推广的开源渠道。在美国,从由社会人士自发捐资兴建的被称为"先有哈佛、后有美国"的哈佛大学开始,美国人民捐资办大学所体现的"哈佛精神"一直发扬到现在,社会集资办大学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1890年那鲁大学创设了第一个校友基金会,于是大学设立基金会向外界筹资就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后来成立的公益性的慈善基金会如卡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逐渐成为大学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同时要利用国家近几年来对校办企业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向效益好、见效快的校办产业投资,以取得丰厚的利润回报。依法多渠道的筹集资本,减少国家的负担。
3.在后勤集团方面,我国高校应借鉴国外的经验,放开手让后勤集团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法国高校的后勤服务业社会化程度很高,不仅学生食堂、宿舍,就连图书馆和一些体育中心、文体中心,甚至就业指导中心都不是学校的,只有这样才能引入竞争体制,促进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这样高校可以专心致志搞教学搞科研,后勤服务业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利因素搞服务,两者互相协作,各尽所职,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4.建立与现在高校发展相一致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学校理财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会计核算日益复杂,会计数据也日益丰富。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和会计数据,全面系统地分析高等学校财力资源的配置状况,掌握学校财务的总体实力,分析和比较学校的办学效益,检查和监测学校的财务风险,需要建立专门的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以便对这些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反映和预报。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可以从总体上起到正确的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合理的评价与比较,将财务管理的基本思想融进评价指标之中,通过财务管理评价系统的考核起导向作用,引导高校的财务管理走向良性健康的道路。高校财务管理评价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各级管理部门正确的把握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为分类指导和制定奖惩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高校财务管理评价系统的建立还可以对各高校财务管理起到激励作用,通过对高校的总体绩效和分类状况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励高校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使财务管理不断完善,以更好的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5. 适应适应的发展适时的运用高科技的财务应用软件。随着计算机科技和财务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财务管理软件越来越成为高校财务核算、管理的重要工具。优秀的财务软件可以大大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优化管理资源、从而实现规范的、科学的管理。
6.尝试在高等院校内建立与企业财务管理类似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并且吸取政企分离经验,进一步尝试政校分离、校企分离,给高校自主能力,给高校附属企业自主性,这样才能与市场经济更好的接轨,使其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适应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各大高校一方面应该拓宽筹资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多样化;另一方面应该科学配置现有的资源,以提高资金与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我们应该在注重办学的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强调高校办学的经济效益。即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注意精打细算,讲求成本核算,注重办学效益,通过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成本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因此利用好这些资源时要重点反映公用支出与人员支出、教学科研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校办产业等事业支出的比例、节约支出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因此,只有通过以上相关对策,不断完善我国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以实现高校财务改革与高校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从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现代化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1. 2003底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及改革基本思路》
2.国家审记长:少数高校财务管理出现失控现象(2004年09月02日)。
3.《高等学校筹资对策分析》武德昆 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5)
4.《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制约性因素分析》马寅生,李柯 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8)
5教育部:高校财务管理和管理体制(提纲)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