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 英文 应试教育“猛



一、应试教育——“名”与“利”

教育考试制度,即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制度。本人认为,它本身并没有“罪”,罪过则在于人们对它的扭曲与误用。从科举制度诞生,到“学而优则仕”,再到八股文泛滥成灾,人们对应试教育应该已有很深刻的了解。54岁的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则是中国科举制的极至和“杰作”。试想,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从20岁开始就年复一年地参加应试,20多年应试20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个“秀才”。如果说,古代应试教育是“吃人”,那么,现代应试教育呢?

所谓“应试教育”,我认为,它是一种一切以考试为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制度。简而言而,应试教育热衷于培养“考试机器”。对“考试机器”性能好坏的评价,主要取决于考分的高低。

应试教育的产生,是源于一种人性“功利”的驱动。基本的逻辑是:高分=高能=优秀。对学生而言,考高分=上名校=高收入;对学校而言,升学率=竞争力=奖金福利。

其实,应试教育兴旺不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应试教育的低成本。因为应试教育调强“学一门课就是看一本书、做一套标准化试卷”,于是,死读书、读死书成为低成本教育的流行形式。60——80人坐在一个拥挤不堪的“火箭班”,老师只管“填鸭式”教学,缺少实验过程、没有实践环节,一切为了考试、一切服从考试、考试压倒一切。只要能逼出孩子的高分,哪个做父母的不放心这样子的教育?

 

二、现代“应试教育”与“应试产业”

20世纪70年代末,高考制度恢复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举动。然而,当时教育资源极其短缺,经济建设人才更是稀缺。在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高考制度的恢复,首先给予了普通百姓一个公平竞争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绝好机会,但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社会人才匮乏,大学毕业生作为短缺“物资”,完全由国家计划统一分配、调拨。据统计,高考制度恢复的至少头五年,全国高校的毕业生几乎全部进入了中央及省一级的政府机关。强烈的“高考效应”,直接冲击着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上的每一个角落:上大学,就是进国家机关;上大学,就是捧上金饭碗;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高人一等。

 应试教育 英文 应试教育“猛

于是乎,中国的应试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层层递进。对学生和家长而言,读书就是“考大学”,上大学就是为了当官,或是找一份体面工作;对老师和学校而言,升学率就是学校竞争力;升学率就是奖金和福利。学校、家长不谋而合:老师搞承包;家长搞陪读。

就这样,一个组织严密、规模庞大的“应试”产业轰轰烈烈地发展并不断壮大起来。从补课到家教、再到培优;从高考模拟题库到黄风密卷、再到海淀高考“敢死队”;从高考随声听系列到高考营养品系列,数不胜数。难怪有的商人发现商机后,喜不自禁:高考是中国经济不败的产业,更是中国商人的朝阳产业。

 

三、应试教育的“新收获”

应试教育当真一无是处?当然不是。我努力归纳了一下,可真有两大好处是不容忽视的。

其一,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出生的中国“小皇帝”逐渐长大,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越来越好,在家里的地位有胜父母、爷爷和奶奶,竟直就是一个家庭“小明星”和“小皇帝”,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被人侍候。即便在农村也有一句口头禅:“穷汗养娇娃”。最好吃的留给“小祖宗”;最好穿的买给“小心肝”。应该承认:应试教育在父母心目中的确是“猛如虎”,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残酷”的应试教育劫夺了这些“小皇帝”的玩乐时间,并逼迫他们不得不早起、跑步进校;上课时必须振作精神读书、背书;放学后挑灯题海战,甚至习以为常地熬夜;周末补课即便爷爷奶奶抗议心疼也无动于衷。这大概算是中国“小皇帝”未来走向社会的一种“挫折”教育,当然也算是应试教育送给他们的迎头一棒!

其二,应试教育考试的功利性,客观上也压迫着学生高强度学习,无论他是以何种方式得来的知识,也不问他学习的成效如何,但有一点仍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有些东西他会刻骨铭心、过目不忘,比如,圆周率是什么(据说有的同学高中毕业后仍可背至小数点往后的15位之多),还有一些古文诗歌,当然还有不少的英语单词等。我想,这也是学习知识的任务之一。

于是乎,中国的应试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层层递进。对学生和家长而言,读书就是“考大学”,上大学就是为了当官,或是找一份体面工作;对老师和学校而言,升学率就是学校竞争力;升学率就是奖金和福利。学校、家长不谋而合:老师搞承包;家长搞陪读。

就这样,一个组织严密、规模庞大的“应试”产业轰轰烈烈地发展并不断壮大起来。从补课到家教、再到培优;从高考模拟题库到黄风密卷、再到海淀高考“敢死队”;从高考随声听系列到高考营养品系列,数不胜数。难怪有的商人发现商机后,喜不自禁:高考是中国经济不败的产业,更是中国商人的朝阳产业。

 

三、应试教育的“新收获”

应试教育当真一无是处?当然不是。我努力归纳了一下,可真有两大好处是不容忽视的。

其一,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出生的中国“小皇帝”逐渐长大,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越来越好,在家里的地位有胜父母、爷爷和奶奶,竟直就是一个家庭“小明星”和“小皇帝”,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被人侍候。即便在农村也有一句口头禅:“穷汗养娇娃”。最好吃的留给“小祖宗”;最好穿的买给“小心肝”。应该承认:应试教育在父母心目中的确是“猛如虎”,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残酷”的应试教育劫夺了这些“小皇帝”的玩乐时间,并逼迫他们不得不早起、跑步进校;上课时必须振作精神读书、背书;放学后挑灯题海战,甚至习以为常地熬夜;周末补课即便爷爷奶奶抗议心疼也无动于衷。这大概算是中国“小皇帝”未来走向社会的一种“挫折”教育,当然也算是应试教育送给他们的迎头一棒!

其二,应试教育考试的功利性,客观上也压迫着学生高强度学习,无论他是以何种方式得来的知识,也不问他学习的成效如何,但有一点仍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有些东西他会刻骨铭心、过目不忘,比如,圆周率是什么(据说有的同学高中毕业后仍可背至小数点往后的15位之多),还有一些古文诗歌,当然还有不少的英语单词等。我想,这也是学习知识的任务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2903.html

更多阅读

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现状的思考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乔正明要重视和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已强调了多年。但时至今日,实际情况是中小学的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势头强劲,而素质教育却步履艰难,可以说基本上仍停留在口头上空喊的状态。这是什么原因呢?不少

金庸笔下的应试教育失败典型:慕容复

金庸小说可谓是一部部的励志史,所有主人公最后都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武功以及社会地位。即便是不学无术的韦小宝,也是身居高位,家财万贯,武学上也算一朵奇葩:天下第一逃命高手。但金庸笔下除了这些成功的主人公以外,还有很多大好青年,本来前途

应试教育为何大行其道? 应试教育 英文

应试教育为何大行其道?----新课改进入深水区的思考新课改2003年正式在全国启动,到目前已经十年了。十年磨一剑,现在反思一下看看这一剑磨得如何?是否继续磨下去?应该磨下去。因为:实践证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蓝图仍然是正确的;应试教

应试教育:中国想改?美国要学?

面对特许学校和私立学校的竞争,根据全美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在2010至2011学年,全美各地的学区共有1069所传统公立学校关闭。特许学校和私立学校的严格也倒逼公立学校以更严格的措施管束学生的学业。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公立学校也可以

声明:《应试教育 英文 应试教育“猛》为网友你别皱眉我心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