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典地板真的很德国”,然而今年央视3·15晚会揭开了这一弥天大谎。连续六年被授权使用3·15标志,并入选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的欧典地板,给消费者来了一个品牌形象的大骗局;从事件的起因来看,更象一幕闹剧。
2006年的3月15日,是一个万众期待的日子!每年的今天,消费者都想通过央视和全国性的媒体知道自己身边隐藏的罪恶与危险。然而今年却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媒体将镜头伸向了品牌自身:品牌形象与品牌的来源----地板业的骄子“欧典”被一锅端了,问题不是出在他的产品,而在其品牌形象的虚假—--使用假身份证,愚弄了消费者一把。抛开双方的商业恩怨不说,每年重复的寻找假冒伪劣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央视与消费者的欲望,因此今年央视的315将关注的焦点不再局限于产品的质量安全因素,而开始接触到了产品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消费者引以为傲的品牌文化与形象!从而引发了另一个话题:品牌形象欺诈。
当一个品牌其虚假的贵族外衣被掀开,这个品牌就被拉下了神坛,前期辛苦所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品牌美誉度以及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口碑都付诸东流。我们可以看到,欧典地板现在全国已经开始陆续被清场,消费者、经销商陆续开始投诉与退货,我认为其最严峻的问题会是来自消费者层面的麻烦—包括已经使用了欧典地板的和签定合约尚未使用的消费者。消费者原来心理、精神层面上的满足现在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这种损失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企业来说都是无法弥补的。
但是,纵观国内的品牌,这种虚假的品牌形象与文化不仅仅只出现在地板建材行业,几乎遍及服装、医药保健品、餐饮以及化妆品等各个行业。一个品牌取一个洋名再加上一个类似于“since 1903”的标注,或到国外注册一个公司再回到国内经营,编一个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就成为了一个来自于某某国家的著名品牌;这种简单的品牌形象塑造方式已经是一种为消费者和管理部门所漠视的存在现象,但潜规则一凫出水面注定要为公众所关注。
中国的企业在生产制造方面是一流的,但在品牌塑造方面却还处于二流乃至更低的水平。产品质量与品牌形象的不对称,成为了中国许多企业的一个心病,为什么一个本土化品牌与一个起了洋名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差距如此之大,难道是中国的品牌天生就缺乏贵族血统?恐怕答案未必如此!
急功近利的品牌建设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的企业,更多的是将眼光放在了眼前的利益,在关于通过对品牌形象的有效塑造而获取未来的溢价方面乏善可陈;在市场竞争中,我们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在与消费者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强加消费者以自己的意志。市场在成熟,竞争在加剧,消费者在成熟,而我们却徘徊在品牌建设之外。
中国的消费者是聪明的,经过一次全国性的品牌教育后,难保他们不带着有色的眼镜去审视他们认为可疑的任何一个品牌。因此,在问题发生后如何进行及时的处理固然重要,但怎样从根本上解开这个困局,就成为了众多“出生不正”的企业与品牌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急迫性问题。否则,今日的欧典未尝不是日后的其它某某品牌的榜样。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剑走偏锋!尤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由于自身的短板较多,市场和竞争是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停滞,反而会变得更加激烈,因此随时要有意识的去完善企业的品牌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与相关利益团体的对等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与消费者、政府、媒体等诸多影响因素;否则,我们的品牌建设就成了钢丝上的独舞—--固然壮观,但更危险,当然这也需要来自各个层面的支持与包容。
事实证明,成功的企业和品牌,总有自己的个性,总是准确的面对自己的目标消费者并满足其消费需求。打造一个品牌就象孕育、抚养一个孩子,允许犯错,但在犯错后要及时改正,并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使自己在某些方面获得免疫力。而在品牌建设和经营过程中,诱惑与风险共存;能否抵制诱惑、防范风险就是考验一个品牌是否成熟的标志,而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道路,还很长,请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