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础理论是会计等式,也有人把它叫会计方程。这个等式从1492年到现在,一直就没有变化过。我经常说,会计从1492年到现在就没有发展过,指的就是会计的基础理论,一直就没有发展。由于公司及公司业务的变化,作为反映公司经营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自然发生了变化,但这个变化不是我所说的变化。会计等式指的是资产 = 负债 + 业主(股东)权益,这个等式是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负债和股东权益。这个表是个存量表,它的变化通过流量表,也就是损益表(利润表)来反映,并最终转化为股东权益。
由于会计的基础理论存在问题,对于一个公司有没有利润,有多少利润,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的。公司的总经理不知道公司到底有多少利润,财务总监也不知道公司有多少利润。这是因为通过利润表计算出来的利润,它是用货币和非货币两种标准计算出来的,而且,利润的存在方式也是以各种资产的方式存在的。
会计的理论缺陷来源于经济学的理论缺陷。就我所了解的经济学而言,它无论在逻辑起点还是逻辑分层都存在严重缺陷,这种缺陷反映在对货币的处理上,一是没有把产品循环和货币循环分开;二是没有把货币和货币载体分开。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够说清楚货币的。用这种存在重大理论缺陷的经济学,怎么能够不产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所以,要修正会计的理论缺陷,首先要修正经济学的重大理论缺陷。
会计等式根本就不成立,因为资产是不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的,理由是:资产由资产数量和每种资产的价格计算出来的,而资产价格是一直变化的,资产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资产额的变化,当资产价格上升时,资产额越来越大,当资产价格下跌时,资产额就会变小。负债是不会变化的,会计主体欠其他人或组织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它不会变多或变少的。股东权益的变化反映企业的盈亏,盈亏以外的变化,按理是不能增减股东权益的。
现在,可以具体分析会计等式了,资产 = 资产数量 x 资产价格 = 负债 + 股东权益,资产价格变动时,由于负债不会变化,只能通过股东权益的变化来使等式相等。如果不调整股东权益,资产不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的。比如,某企业9月1日的资产为100亿,负债和股东权益为100亿,由于资产价格下跌,该企业9月21日资产为70亿,负债和股东权益还是100亿,这时,70亿是不会等于100亿的。
为了让资产永远等于负债和股东权益,会计上有很多处理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将资产价格的变化反映到股东权益上,使不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的资产与之相等。比如,会计上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来调整存货,这个方法的前提是谨慎主义原则,当市价比成本低的时候,借记费用,贷记存货备抵。费用通过利润表里的利润减少或亏损的增加,转到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项下。存货净值等于存货减存货备抵,存货的减少正好等于权益的减少。
怎么避免会计等式不等带来的问题?现在的会计基本上拿不出什么好方法来。要避免这个问题,就必须改良会计等式,将资产 = 负债 + 股东权益改为:(负债 + 股东权益)- 货币资产 = 非货币资产额 + (-)非货币资产变动额 。同时,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从会计方法到会计计量进行全面的改革。
技术上看,非货币资产变动额的处理相当于工业会计里计划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差异”的处理,以还原企业经营过程及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不是像现在,每个会计期间调整一次,且调整的过程和结果不系统、不完备,让人屏蔽在会计方法的细枝末节里。更为麻烦的是,几乎没有会计人员知道,对资产的一些处理是由于会计等式的原因,即资产不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而引起的,这对于他们提高业务水平是相当有害的。
最后要说的是,本人从1982年从事会计工作以来就一直在想怎么证明会计等式,很可惜一直没有成功,最近再次思考这个问题时,发现它本来就是不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