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芦山地震,距汶川地震5周年纪念日仅差二十来天。5年时间,两场大地震突袭四川,牵动举国上下。 在成都到雅安的高速路上,民众已然让出了一条生命的通道。在灾区芦山、宝兴县,受灾群众自觉地救人或是自觉地搭建帐篷。 “经过5年两场地震的洗礼,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已经有所增强,尤其自救和救助都显得理性。”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分析说,不过从灾区反馈的情况看,面对灾难的民众再教育显然还比较薄弱,尤其近两年余震的减弱使得这种意识有所麻痹,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应该向美日学习。 忽视的一环 在芦山县城,16岁的王宇和他的同学自行组织了一个小组,进行志愿者服务,帮救援者指路或者帮忙维护发餐秩序。 王宇说他们中学从汶川地震后,每个学期都要举行一两次地震应急演习,“这些非常有用”。这次地震来临时,王宇正在床上睡觉,被晃醒的第一时间,他拉着想夺门而出的妈妈躲进了厕所里,还没有忘记拿上原本当早餐的一袋饼干。 在芦山县,《中国经营报》记者询问了多个农村或是城镇学校的学生,都告诉记者学校会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所以这次地震来临的时候都没有感觉到慌张。 但记者在芦山县先锋社区采访时,多位村民告诉记者,2008年汶川地震后两三年时间,村里还经常宣传一些避震知识,甚至家里还准备了应急包,装的食品、手电筒、衣物等,但随着余震的逐渐减弱,这两年都麻痹了,村里也不再宣传;另外,虽然知道地震发生应该往什么地方逃生,但是政府没有组织过任何逃生演习。 就此,先锋社区一位魏姓组长也承认,这两年余震都比较小,加上一些专家说两百年内甚至四千年内龙门山都不会发生大地震,因此在防震避震方面的意识淡薄了,也就是社区开会的时候大家偶尔提及。“好在这次我们社区损失不大,不像下面的村子那么严重。”魏组长说,这方面的教育以后势必要加强了。 一位外地前来救援的镇民兵连长、武装部部长也承认,他们在2008年后经常搞地震演习,但这两年做得确实比较少,“比较水”。他表示,尤其在龙门山、龙泉山、鲜水河等地震断裂带的区域,应该多进行这方面的演习,而且应该常态化。 “一般教育机构或者是消防系统在防震教育方面能够做得比较扎实,但普通民众往往难以坚持,这就使得防震教育在民众中出现了缺失的一环。”胡光伟分析说,这也就是为什么灾区民众自救能力相对较弱的根本原因。 政府的考量
![执业药师再教育 民众抗震再教育](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013676157156.jpeg)
2013年4月22日,成都军区指战员在芦山县城街头为群众提供免费热食,闻讯赶来的人排起长队领取热水和饭菜。本报记者党鹏/摄影 实际上,就在4月18日,也就是地震两天前,四川还举行了代号为“闪电-A”的跨区域地震救援演练。此次演练主要是为检验承担地震综合应急救援任务的消防部队的战斗力,演练假设四川某地发生7级以上强震,四川消防总队该如何进行搜救。 两天后,地震真的来了。 “因为有了之前的汶川地震,对地震已经有所防备。”成都市民张慧明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四川各地政府都采取了不少措施应对下一场地震,城区的公园和开阔地带被规划为紧急避难场所;醒目的指示牌指引人们通向这些场地;新建的建筑拥有更为强大的抗震能力。 但是没有人组织过张慧明如何躲避地震,甚至她家里的应急包早被孩子丢的不见踪影。记者注意到,在2011年,成都市政府曾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在崇州市鸡冠山乡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演练,但也仅局限于当地村民。 就此,胡光伟认为,日本的经验或许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从1960年开始,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震日。除了纪念1923年的7.9级关东大地震,全日本还会在这一天进行防震演习。学校、公私机构甚至驻日美军都会参加。但是,在同样发生过重大地震的四川,虽然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但我们很多时候是走过场了。”胡光伟认为,政府应该对此履行好责任。 记者了解到,在芦山地震发生后,成都市以及其他城市教育系统又开始组织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进行防震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