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老百姓的希望再次被点燃,但很快降价药品的“失踪”和百姓的“失望”变成了残酷的现实。从11月20日起,国家发改委对部分药价进行了第20次调整。以后每两年,药价将调整一次。然而据报载,在南京一家三甲医院,记者进行了电子查询,发现32种中成药肿瘤用药只剩下了7种:华蟾素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莲胶囊、复方红豆杉胶囊等,此次限价的其余25种中成药全都不见了踪影,消失药品数超过限价药品总数的75%。而在另一家大型医院,32种受到最高价格限制的中成药、肿瘤用药,也只剩下8种还能买到。消失药品24种,占总数的75%。肿瘤患者平时经常使用的华蟾素片、消癌平片等都已经寻找不到了。尽管这只是两家医院的情况,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许多降价药确实又在“玩失踪”了。其实,这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在国家财政对医院补偿不足的前提下,以药养医是医院无法根本改变的生存法则。目前,百姓普遍反映的药价虚高,其实质也是医药流通渠道过多,环节复杂,整个商业利益链把生产、流通中原本应该透明化的东西隐藏在重重黑幕中,让老百姓很难悟到其中暗藏的机关。因此,虽然发改委规定了医院的药品加价率不得超过15%,但医院实际加价率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最少也在40%以上。

所以,每次发改委的药品降价,都好似一出自娱自乐的游戏,轰轰烈烈的来,悄无声息的走,或者是雷声大,雨点小。总之,没有起到应有的实质性效果,仅仅起到了吸引老百姓眼球的新闻似关注。这也与发改委与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在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上缺乏整体协调有关,我想也只有在几个部门共同认识到目前普遍存在的药品购销中腐败商业利益链的破坏作用,已严重制约到医疗体制健康发展这一带有原则性重大问题时,或者医院本身客观存在的“以药养医”状况得到迅速扭转或改变,在具体操作上,只有真正触及牵涉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利益性的游戏潜规则,在打破的同时要建立起新的方法、新的机制,这样才会真正不产生自娱自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