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文化?许多企业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而且这个问题已经被无数的人问过无数遍了,给出的答案也各抒己见,不一而足。但相当多的说法(议论也好理论也罢)存在一些致命的也是幼稚错误。这些定义或说法姑且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缺陷理论”。
关于什么是企业文化,一个普遍共识的定义是:
1.广义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2.狭义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3.企业文化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这三点概念定义,如果正好这么理解,实属偏颇,哀汝之不幸也。这三点概念定义,带有认识上的缺陷或局限,已然成为“企业文化的缺陷理论”。因为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必然会造成许多理论的过期,没有永恒的真理,只有对真理的永恒的追求。
笔者经长期实践和分析,不能完全苟同以上定义,并且给其找出三个缺陷。认为其中的缺陷一经放大,尤为误导企业,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理论桎梏,并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许多阻碍和模棱两可,以至于造成一些企业输在败在对企业文化的误解却浑然不觉,可惜可叹且可悲。因此提醒:
第一个缺陷:
人类在创造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同时,也造就了人类进化本身,就是说,广义的人类文化,应该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生共存的人群。如果说创造一种区域文明的人群消失了,那么,该人群文化仅仅是其他存在人群研究该人群文化的历史文物,这种历史文物证据可以是遗留的物质财富,也可以是精神财富,但也只是该区域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总和。不吉利的说,人类从地球消亡,人类的文化对于人类而言也就不复存在了,尽管曾经的存在是物质世界的真实,但也只能成为知晓人类存在的其他星球文明,称之为某时期的地球人类文明。从这个角度思考,补充完善的广义定义应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与之共生共存的人群的总和。即,精神、物质与人的总合。缺一不可,缺其一,至少不能称其为人类文化。
因为人是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承的主体,所以,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中,也包括了人类本身的文明进化,因此,文化的定义如果不包括人,那就是一种缺陷。
狭义的企业文化的定义在关于人这一点上缺陷还算不明显,起码提到了“员工行为”。但仍然缺乏人力资本构成能动性要素,企业的文化总和,应该包括共生共存的企业人,因为人是第一资源。一个企业,从诞生起,就是一个营盘了,无论铁打的钢做的铜铸的,企业人可能如流水之兵,经常更换,甚至连最初的创立者都离开了。如果说企业的人都走光了,该企业文化也就烟飞灰灭了,谈不上总和了。
第二个缺陷:
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组织的客观存在,具有其独立性,就是说,无论你是否认同或遵守,企业成立的第一天就存在了。所以说关于“企业文化……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反而成为一个缺陷。正因为有不“认同或遵守”,至少是部分企业人局部不“认同或遵守”,才产生了那么多的意见分歧,价值观分歧,以至于导致分道扬镳,甚至成为竞争对手。笔者在培训中也强调人这个因素的重要性,假设一个企业在原有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另换一拨人为这个企业工作,这些人从来没有被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主流熏陶过,那么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立马就会发生变化,有的人可能认同和遵守原来的企业文化,有的可能按自己的方式理解后进行变化演绎,有的则可能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创新,有的可能干脆就走上反叛。因此,说企业文化是为全体员工遵守的总和,就出现了一个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也不能自圆其说的现象,所有的员工都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思想的企业才有企业文化。
第三个缺陷:
这个缺陷主要针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时间,该定义说企业文化是长期、逐步形成的。很明显就告诉人们,刚成立的企业没有企业文化,企业成立越长越有企业文化,这个逻辑导致的理解如同说刚酿造的酒不是酒,刚出生的人不是人一样幼稚,那意思是说“人”就是生下来后,逐步形成的……才是人。其实人在怀胎三个月后成型,没出生堕胎也被相关法律所限制,说明这是人的雏形,只是这个人还不能为社会贡献什么,当出生后具备了人的社会属性之后,新生儿同大人们以及几十岁的老人们共同称为人,而且人与人千差万别。从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说,企业文化不是逐步形成的,是企业成立的第一天就产生了。长期逐步形成的,只能说明它的生成发展特征,说明它因为强势或适应力强,或不断优化,才一路发展下来。而我们看到,一些强势企业,才诞生几年,其创造的价值就敌过百年老店,难道这个新兴的企业,就没有企业文化了吗?
当不同的人加盟成为该企业的企业人后,必然会带来其他的价值观念,来影响现有的企业文化主流。它们影响甚至颠覆该企业的速度,决定新的企业文化形成的时间;反之,企业主流的文化同化和消化掉外来文化元素的力度和速度,也决定了该企业文化保持本色的时间。因此,企业管理者既要考虑企业文化主流的稳定性、唯一性和一贯性,也要考虑时间的博弈成本。不洗他人之脑,反被他人洗脑,也许就这么简单。这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有强势的领导人,突出了老板文化。当然,事实上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往往是一种在企业人相互的沟通与融合中,在外部环境影响和民族文化基础上,趋向于形成对企业发展更为有利的企业文化。
从以上三个缺陷分析可以看出,既然企业文化是逐步形成的,全体认同的,究竟是靠时间、靠制度强制执行或自愿认同,概念定义上没有阐明和概括,等于否认了企业文化是具有未实践前的创造性与前瞻性的,也包括否认了在实践过程中也会不断有所创新和融合这些特性。
总之,通过对原有企业文化理论概念定义上三个缺陷的分析,我们总结补充完善的企业文化的狭义定义应为: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正在实施的约定全体员工需要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包括它们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以及企业人构成的总和。”
正因为有了约定、需要其认同并遵守,才会发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才会因为不断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姿多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有自己生机勃勃的个性,才有老板文化合理存在的空间和道理。
如此,我们才有理由重视企业的第一财富“人”,重视每一个企业员工,我们才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培训。无论是知识的补充,观念心态的统一,技能的提升,乃至心灵的安慰,都需要在学习型组织环境下,得以真正的培训实施,如此,和谐社会才不至于纸上谈兵,可望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