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可谓多事之年,从四川地震到藏独事件,再引发到三鹿奶粉事件,后被台湾香港媒体称为“毒奶粉”事件。
三鹿集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股43%。已发展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中国第一。2008年9月,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被查出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导致中国各地多名服食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但三鹿公司之前对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实情进行隐瞒,事件曝光之后震惊整个中国社会。三鹿问题奶粉造成了全国几万几十万婴幼儿的直接伤害,包括因食用该问题奶粉而丧命的几名婴幼儿,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场毒奶粉事件并不是三鹿第一次陷入奶粉危机,早在2004年阜阳毒奶粉事件爆发后,三鹿品牌就被列入媒体公布的不合格奶粉和伪劣奶粉的黑名单,后来经过三鹿的公关,事件得到平息。 这是一场明知故犯的行为,一次利益驱动下的无意识戮婴行动。而导致这次可怕人为大灾难的根源就在于:企业社会责任底线的沦失。追求速度而忘记底线,陷入一种可怕的发展思维,即舍本逐末地追求企业发展。而最基础一层都未履行到位时,发展越快对社会祸害越大。像三鹿这样的企业、这样的行为,社会要毫不留情地“枪毙”。事实上,市场给予了公正的裁决,只是给人们造成伤害难以抚平,也给“中国制造”这一品牌抹黑了。 三鹿事件后,同样受到影响的蒙牛很快作出声明,首先是向消费者道歉,然后承诺所有问题产品收回,对染病患者按国家标准的两倍给与赔偿,并进一步承诺,今后五年内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负责到底。其实蒙牛的奶粉产量少,而且三聚氰胺的含量比三鹿2000多毫克相差很远,但是蒙牛一句辩解的话都没有。特别是牛根生在蒙牛全员大会上的表态更令人佩服:“大品牌要负大责任。无论是与非,无论长与短,我们都要坚决地、彻底地、全面地负责任……为了承担责任,我们做好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准备。即使公司完蛋,我们也要毫不犹豫地履行承诺,把细节做到位,哪怕牺牲自我也要营造出一个干干净净的乳制品市场……我们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琐琐地活着。如果因为负大责任而死掉,死而无憾!至少,负责任死了比不负责任死了光荣得多。这就是我们的‘终极思考’……” 从“三鹿谇死”给我们至少带来二个命题:第一,企业家谈社会责任感不要停留在向贫困区捐款或者向希望工程建几所学校的表面上,而是要内心深处对社会的负责。如果把“不负责”赚来的钱用到“社会责任感”上,其不笑哉?所以,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首先要做人们“放心”的产品与服务。第二,企业的危机管理及战略方面有了更高要求,企业因为一个问题而导致满盘皆输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在这种关键转折点中,企业要么可以迅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么可能会掉到谷底。如何处理好方法不一,但还是不能忽略企业的底线(做人们真正需要的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