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福建长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一 引言

区域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地域单元或空间体现[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区际关系协调、加强与国外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地方政府和理论学界关注的核心,区域经济学也以此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从1950年代开始发展的,在西方国家198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经济学者[2]一方面引进国外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地参与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具体的实践工作,不断地拓展区域经济的研究空间,1990年代以后,面对中国区域经济实践的深入和区域问题的具体化,区域经济研究注重区域空间经济格局演变、区际经济联系、区域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等问题的研究,同时进行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结构转换与优化、城市经济、城乡一体化、区域市场建设、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区域城市与区域形象设计与建设以及区际间差异、区际分工与合作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关注外资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企业组织、多工厂企业区位与空间组织、企业兼并及组建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与区域产业重组与改造等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在中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主要研究中国某个地区如“长三角”或中国与东盟等地域相联地区经济合作。空间跨度较大区域经济之间如福建与长崎分属两外国家的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应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试图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供相关研究者及实践者参考。

二 福建长崎区域经济现状

(一) 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省经济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5年来,发挥自身优势,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措施,促使福建经济跨越式发展,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福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RMB6053.14亿元 ,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2.9%,比中国同期的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居中国第四位。“五五”计划后的六个五年计划均实现GDP翻番,经济总量在中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22位前移到2003年的第11位。人均GDP由1978年的273元增加到2004年的人均GDP达到17218元,超过了2000美元,达到2082美元。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36.0:42.5:21.5调整为2004年13.3:47.6:39.1。总体上看,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效益质量同步提升。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对外经济喜结硕果,外向程度日益提高,截止2003年福建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2434.04亿美元,25年来年均增长20.3%,其中出口额1403.34亿美元,年均增长19.7%。2003年出口和进口总额在中国的位次分别为第六位和第八位[3]。

(二) 长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aihuau.com

日本国经济较发达,长崎县位于日本列岛的西南角,九州西端,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长崎海洋资源丰富,全县岛屿众多(约588个),约占陆地总面积4091.4平方千米的40%,海洋面积则为陆地面积的25倍。沿海的无数半岛、小港口、海角和海湾构成漫长曲折的海岸线,总长达4165千米,仅次于北海道,居日本第二。从事渔业的劳动力占全县总劳动力的5%,居日本第一。渔港数居日本第一,渔产量全国第二。长崎服务业发达,特别是旅游业发展水平高。长崎旅游资源丰富,位于县北部西海岸的西海国立公园是著名风景区。横跨长崎、熊本两县的云仙国立公园更以其春天的杜鹃花、秋天的红叶、冬季的冰霜和温泉而闻名于全日本。据统计,每年到此旅游的人数都在2200万人左右,大大超过本地人口(长崎县人口约153.2万) 。长崎也是日本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崎的造船业早已享誉世界,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无论技术还是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三) 福建与长崎合作的现状

福建省与日本长崎于1982年结成友好省县,到2004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省县在经贸、科教、农林、水产、轻工业、交通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与长崎县贸易总额已达数千万美元,长崎县企业还在福建省兴办了长福石材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福建省-长崎经济混合委员会每年都轮流在两地召开。1980年代福建省从长崎县引进甜瓜、枇杷、葡萄品种,试种获得成功,并在福建省内外推广。1990年,两省县开辟了福州-长崎的海上直达航线。1997年发展为福州、厦门-长崎的货运集装箱航线,厦门-长崎货运临时包机航线试航[4]。20多年来,福建与长崎人才交流紧密,福建省先后聘请长崎县水产、农业、造船、电焊等专业专家和日语教师来福建省工作和讲学;福建省接受了长崎县政府八名官员来福建省学习中文;福建省内几所大学接受了长崎县一百六十五名自费留学生、进修生来福建省学习;长崎县共接收了福建省二百六十七名留学生、进修生到长崎学习水产养殖、汽车维修、果树栽培、造船、建筑、林业、计算机、环保等专业知识。可见福建与长崎两地合作不仅时间长,而且涉及面广。

三 福建长崎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一) 福建与长崎经济合作积极作用

加强福建与长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对双方甚至对中日两国都有积极作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双方市场扩大。加强两地区域合作组织以后,可以使两地企业市场扩大,通过两地扩大至中日两国市场及其他国际市场。第二,贸易创造良好效益。通过加强两地贸易合作,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进行相关的税收优惠,成本高的产品被伙伴城市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原来由本地生产的,现在从伙伴地进口,新的贸易得到创造。从生产角度讲,本地成本高的产品被伙伴地成本低的产品所替代,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从消费角度讲,使本地在该项产品中的消费开支减少,这两项所得使国民福利提高。第三,促进未来中日自由贸易区或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

  (二)福建与长崎悠久历史关系

长崎是日本国距离中国最近的城市,由于地理上的优势,长崎自古以来一直同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从公元607年开始向当时的中国派遣的外交使节“遣隋使”和其后的“遣唐使”,通过长崎海域的壹歧、对马、五岛三岛过渡到大陆,长崎凭借着有利的地理条件,起到了外交和通商的窗口作用。17世纪,日本进入江户幕府时代几乎全部停止了同外国的交往。长崎成了当时日本唯一能够同中国从事贸易往来的港口。江户幕府设置了“唐人屋敷”(专门为中国人设置的居住区)。后来,由于来长崎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国人相当多,常常使“唐人屋敷”爆满,不得不将供中国人居住的区域逐步扩大。中日贸易最盛时,整个长崎地区的人口只有5万左右,而来自中国的商人就达到了1万之多。孔庙则是长崎现存最大的凝聚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物,也是日本唯一的孔庙。在长崎市内,还有兴福寺(又称南京寺)、关帝堂和中华街以及其他与中国文化交流历史见证。早在中日邦交恢复之前,长崎县议会就通过决议,要求同中国复交。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该县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1982年与中国福建省结为友好省县关系。中国于1985年5月,在长崎开设了总领馆,并开辟了上海至长崎的定期航班。

(三)中国与日本区域经济互补性

日本的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1975年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后工业化”时代[5]。中国二十年来经济发展强劲,中国经济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维持增长的重要支撑,为日本经济借出口拉动复苏提供了重要的外需市场,这在日本被称之为“中国特需”[6]。据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提供的资料,“中国特需”对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至少在1%。未来5年到10年,日本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可能还会比现在增加一倍。加强与中国的经济交往,还有利于抵消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压力,在新的基础上形成分工体制,使双方受益。中国劳动力成本大约是日本的1/20,吸引了大量日本企业来华投资,以获取更高效益。日本企业也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市场。同时,中日贸易某种程度上还表现为日本的“企业内贸易”[7],也就是日本的母公司将生产设备、零部件等出口到在华子公司,子公司再加工成制成品返回母公司。由于中日双方在经济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利用好日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以及其在企业管理、金融改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推动中日两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两国人民都有好处,稳定发展的中日经济关系有利于维护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福建与长崎两地经济也可从两国、两地经济互补性中获益。

四 福建长崎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快,甚至超过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参与多边贸易机制时也参与到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WTO成员,同时从属于各个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于排他性的区域一体化实质性安排,WTO成员的基本态度是容忍或欢迎。从更广泛意义上看,区域性组织和多边性行动在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可以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排斥。正如经济学家诺斯所说,“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成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的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8]。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货币同盟、经济与货币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六种形态。目前影响面比较大、涉及优惠范围比较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欧洲联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等。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将在2010年成立,加强中日自由贸易区或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是两国发展必然需要。福建与长崎两地经济合作对于两地经济一体化可能趋势、未来两国可能实现经济贸易一体化也将是有益的。

(二) 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合作与竞争势头强劲的新形势,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9],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福建山海资源得天独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社会事业更加进步的现实基础,在国际和国内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福建的位置,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实力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赢得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步伐,使战略机遇期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时期。福建提出遵循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理论和方针,突出福建作为区域经济联结点的重要地位,积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将推进与其他经济区的对接,加强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福建经济实力,发挥福建作为内陆地区出海口的重要功能。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需要福建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国外相关地区的经济对接,为福建也为长崎经济界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 中日关系出现新变化

1970年代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济关系获得长足进步,日本曾经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并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 日本还是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和无偿援助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中日经济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去年两国的贸易额虽然创下新高,但增幅则低于中欧、中美贸易。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中,日本的位次已从长期占据的第一位下滑至第三位,落后于欧盟和美国。2004年,韩国对华实际投资已达到62.5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对华投资。日本对中国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ODA)中的日元贷款,不仅数额从2000年以来逐年下降,而且日方对中止贷款的日期也有了时间表。导致这些新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国与国之间经济关系发展的动力在于互利,由于中日经济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从中长期看,中日经济关系还会向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两国经济关系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发展中日经贸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中日关系对福建与长崎的关系有一定影响,只要两地加强交流,可以增进友谊,可以共谋两地两国的持续发展。

五 福建长崎区域经济合作的措施

(一) 加强两地政府高层交往

区域经济的合作往往需要区域政府高层重视,福建与长崎空间上有一定距离,通过加强两地高层交往,深入互相了解,有利于增加经济合作意向。长期以来,福建与长崎两地政府官员对两地经济合作高度重视,两地高层交往持续进行。1982年10月16日,原省长马兴元与长崎县前知事高田勇正式签署了福建与长崎县缔结友好省县关系的协议书。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双方通过友城渠道累计互派团组和人员523批、8486人次。其中福建派出团组和人员229批、3877人次,接待对方来访团组和人员294批、4609人次。福建先后派出37个由省级领导率领的友好或经贸代表团访问长崎县,长崎县历届知事、议长也先后率团对福建进行友好访问[10]。高层间的互访,有力地推动了两地国际交往,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今后还可继续加强。

(二) 推进两地人才互动

人才是现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加强两地人才交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引进日本文教和经济技术专家,派遣人员到日本进修培训,是福建学习借鉴日本先进经验,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福建通过友城渠道从日本聘请了100多名外国专家、学者来闽讲学、任教、提供技术咨询或指导。他们带来了国外科技前沿信息,帮助指导福建人员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提高了福建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根据福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特点,先后向日本派遣了国际交流人才,专业涉及造船、农业、水产、林业、建筑、环保、医学、金融、管理等10多个门类。长崎高层次人才来闽交流科研合作项目,这些人员回国后,大多成为各行业的骨干,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但总体上看,双方高层次人才交流人数还是偏少的,今后可以在合作的领域及人员进一步加大加快。

   (三) 继续两地文教体育交流

文体交流有利于增进区域之间人民的友情,从而有利于经济合作的开展。2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省县科教文化交流活跃,友城关系不断扩展,城市之间、大学间、研究站所之间的友好关系陆续建立;友谊不断加深,长崎县政府和友好人士多次为福建贫困山区教育事业或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捐款捐物。通过友城渠道,迄今为止,福建先后聘请长崎县专家来福建工作和讲学;长崎县官员来福建学习中文;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各级各类学校先后与日本友城结为友好校际关系约20多对,双方留学人员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回国后,利用在对方所学的专业和知识,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推动两省县的友好关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82年来,福建歌舞团、杂技团、木偶剧团、京剧团等文艺代表团共13批、192人次赴长崎县进行文化交流。1987年长崎县管弦乐团113人也来福建访问演出。福建青年女排、武术、高中足球、龙舟代表团共4批,72人次赴长崎交流,长崎龙舟队和武术代表团也赴福建访问、交流。教育、文化、体育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了两省县的友好关系促进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四) 推进福建长崎经贸合作

 福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福建长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福建长崎友城交流促进了经贸合作关系。在与长崎县的友好交往中,双方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谋求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两省县在多领域的合作。自1982年来,福建每年都组织专业考察团访问长崎县,长崎县也相继派团访闽,商讨两省县产业合作的可能性。福建长崎县经济混合委员会每年轮流在两地召开,至今共举办过15次。多年来,通过友城渠道,促成了福建一大批对外经贸科技合作项目。来自长崎、冲绳等友城的企业在福建兴办了21家独资或合资企业,总投资金额达数亿美元。近几年来,福建先后在日本举办了20多场展销会、推介会和投资说明会等,成交额达数千万美元。此外,在每年“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和“9·8”投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中,日本友城都积极派人参会、设展,促成了福建与友城对口企业签订一大批合作协议或意向书。未来两地经贸中的工业企业的合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五) 加强两地农业合作

农业在区域经济合作之中的比重较少,但受益的人口面除农业从业人员外,农业经济发展,直接提高区域人民的消费质量。农业在福建经济总量中占13%左右,长崎农业技术水平较高,福建长崎两地农业合作历史较长,20多年来福建引进枇杷、甜瓜、葡萄等品种,并向长崎、冲绳县等提供了甘蔗、花卉、蔬菜等28个品种的种植技术。长崎县农业专家中山忠治先生1985年以来多次到福建指导农业种植,在福建建立了第一家巨峰葡萄种植基地,并为巨峰葡萄的推广做出很大努力。2003年,福建全省种植巨峰葡萄5.8万亩,年产值1.5亿元,其产量和产值都占福建葡萄种植的80%。他还引进许多果树栽培品种,协办柑桔园,推广数万亩,使数以万计的山区农民通过种植葡萄、柑桔脱贫致富。2004年3月25日,福建省农科院与日本长崎县综合农林试验场在福州签署科技交流备忘录。规定从2004年4月1日到2008年3月31日,双方将重点围绕农作物可持续生产技术、亚热带及温带果树的品种及栽培技术、耐热性家畜及牧草的生产技术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分别由福建农科院与日本长崎县综合农林试验场、果树试验场及畜产试验场每年互派3位研究人员到对方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未来两地农业合作空间还很大。

  (六) 加强旅游环保经济合作

旅游业是现代化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越来越大。长崎旅游业发达,旅游开发水平较高。福建旅游开发水平总体较弱,但也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如武夷山、厦门鼓浪屿、湄洲妈祖文化、泉州海丝文化等,正积极建设闽南商贸滨海旅游区、闽北生态文化旅游区、闽中商务休闲文化旅游区等旅游带。如何以市场促销为手段、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塑造区域旅游形象,规范旅游服务,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不断开发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等方面,福建可以进一步加强与长崎合作。20年多年来,福建与日本友城在旅游、环保方面的进行初步交流与合作,1980年代福建就开展了日本长崎和冲绳两县来闽旅游包机业务,两县游客占了来福建的日本客源的相当一部分,开辟了福建旅游的国际新市场。自2001年以来,福建连续组团赴日本长崎、冲绳县等开展旅游滚动促销活动,使日本游客每年均突破10万人次。在环保方面,福建与长崎签署环保合作与交流备忘录或合作意向书,开展治理大气污染、环境检测、人员培训等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环保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加强两地环保合作研究,最终有利于两地经济合作长远利益。

(七) 加强海洋经济合作

福建与长崎海洋资源丰富,加强海洋资源合作对两地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海洋经济一般是指人类以海洋资料为劳动对象而进行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海洋及沿海区域将进一步成为人类活动的空间。18-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研究开发海洋经济尤其是港口经济,增强国力并以此为依托对世界进行殖民掠夺,20世纪美国、日本的发展与其进行海洋经济研究开发建设是分不开的,中国台湾省、香港及新加坡与韩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他们进行海洋经济研究和开发也是分不开的。因此加强两地海洋经济合作是促进两地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日本造船专家稻井秀穗先生根据福建与日本长崎县的友好协议,为福建造船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他指导福州马尾造船厂仅耗资48万元就把0.5万吨的船台改造成了2万吨级的船台,节约资金300万元,2001年福建第一艘3万吨出口德国集装箱货轮诞生。双方今后可以加强科学规划海洋产业布局,综合协调各类海洋资源开发,逐步形成海岸带、海岛、近海、远洋等多层次的海洋开发格局。合理开发利用滨海石英砂、建筑陶瓷、地下热水等资源,加快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海盐及海洋化工、海洋机械等产业的发展,力争在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领域有重大突破。

(八) 加强其他服务业合作

20年来福建服务业取得很大进步,已占经济约39%,但与长崎县服务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双方合作空间较大。福建未来需要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会展、会计、律师、公证、保险、咨询、电信以及社区服务、农村服务等服务业,重点建设福州、厦门、泉州物流枢纽中心、若干个重要物流节点和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现代化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构建不同能级的现代物流配送圈,发展第三方物流。进一步发展地方特色金融,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各类金融市场发展,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培育市场定位准确、科技含量高、影响面广的大中型专业展会,不断提高会展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水平。这些都可以积极借鉴长崎及日本国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加强相关行业对接及合作,使双方在合作中受益。双方还可加强在市政建设,城市改造等方面合作。

六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福建经济将进一步对外开放,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大力削减非关税措施,继续执行多领域的开放承诺,银行、保险、旅游、分销、建筑、教育、医疗等众多领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这将使福建作为新兴市场、投资地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延伸,这将为长崎、为日本企业优化调整全球布局,继续利用福建生产要素优势提供机会,促进福建长崎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新发展。未来发展福建长崎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要在已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拓宽合作领域,要贸易与投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进一步加强双向投资合作推动两地整体经贸合作发展。在继续扩大传统的产业、技术、人才合作的同时,积极推进两地企业、研究机构在更多领域的联合研发与合作,共同开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共同开发第三市场。通过加强对话、合作解决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推动两地经贸合作关系取得新发展。两地区域经济合作未来可能受中日关系影响,希望通过两地经济合作是为推动两国建立更加良好关系提供物质基础,通过加强文化交流、高层交往加强两地人民与政府互信,为两地更好经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福建与长崎经济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两地通过深入交流,开展更多元合作,并拓展到多个领域,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加强更多方面合作,包括贸易、金融自由化的对策、环境节能和循环经济、农业海洋经济提升、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地方市政建设、防治传染病、老龄化社会的对策、发展新兴企业、安全生产等,共同促进福建长崎两地、中日两国经济发展,造福予两国人民。

参考文献

[1]沈山. 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2~65

[2]李京文.走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经济[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建国55年以来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EB].

[4]沈外友.共同努力碩果累累[N].福建日报,2002-7-15

[5]赵晓.中国应以平常心看待日本的重新崛起[N].新民周刊,2004-12-10

[6]王延春.“中国特需论”在日本涨潮——访原日本驻华使馆经济参赞津上俊哉[N].日本华侨报,2005-1-12

[7]刘军红.中日贸易超过日美贸易:一个非常真实的谎言?[N].联合早报,2005-2-5

[8]张永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与广西发展机遇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3(9):30-32

[9]福建省人民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D].福建省委组织部,2005

[10]新华网.共同努力硕果累累——福建省与长崎县结好22周年回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1540.html

更多阅读

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在阐释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国内房地产发展四大热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例,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农业产业化理论

一般而言,国际上流行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平衡发展理论——主张地区间、产业间平衡发展,适用于较高发展阶段和较小区域。平衡发展理论认为各地区、各产业应基本保持同步发展,通过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

东北亚区域合作 东北亚区域经济中的黑龙江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东北亚地区人杰地灵,具有尚待开发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廉价、素质甚高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很有潜力的购买力市场。东北亚地区许多重要的技术指标也名列世界前茅。可以预见,东北亚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必将对

流量经济 大有可为 区域经济报道大有可为

     区域经济报道大有可为  ——本报新闻外包服务恳谈会引领新思潮  曲江新区管委会文化局局长王海熙对区域经济新闻的发展理念,也许可以用来概括眼下新闻外包服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新闻部门与各开发区、政府部门进行合

跨文化交际论文 浅析宾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前言  宾西镇位于哈尔滨市宾县的西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而成为哈东经济开发区,是未来的热点。同时宾西的区域经济发展路线也是学术界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认为宾西的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应该是在跨文化交际之中营造

声明:《福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福建长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为网友满腔的辛酸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