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三角经济整合,民间推动力量强大,内地在开放程度上有阻力,应顺应民间。”
“珠三角企业的困难不在于信贷,在于没有订单!” “要扩大内需,关键是改革分配制度。有了市场,企业自然可转变求存。” “楼市调整处于第一轮。关键看经济环境,也许还有第二轮、第三轮……” 月初,得知自己当选香港经济机遇委员会委员时,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笑言:“特首揾我因我讲真话!”前日,他欣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粤港经济整合、珠三角企业现状与出路等,说出一连串真话。来源:南方都市报
大珠三角整合民间推动力量强大 南都:经济机遇委员会委员包括冯国经博士、戴维思主席等,均认为在目前的严峻形势下,香港必须加强加速与珠三角的经济整合,以增强抵御危机的实力。 在这个问题上,你的看法怎样?在你看来,大珠三角的经济整合可着重从哪些方面着手加强? 施永青:我一向主张无为而治,民间的推动力量很强大,政府只需顺应,不妨碍就好了,不需要刻意去加强或加速。以我的观察,两地的融合以经济动力为主,但内地在开放程度上有阻力。香港政府是肯听企业意见的,也乐意整合的,但实施还得靠内地。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两地经济一路都在整合,已经很不错。但也有阻碍,关键是政治因素。 南都:有香港企业告诉我,大企业通过WTO便可进入内地,用不着CEPA;而对中小企业来说,CEPA门槛又太高。根据你对业界的了解,实情到底如何?确实有这个问题的话,该如何解决? 施永青:中原进入内地时,没有WTO也没有CEPA,类似中原的企业还有很多。有本事的企业,没有条件也会创造条件进去并发展好;没有本事的企业,才会等着别人给他优惠。 那些叫苦的企业,大多实力不强。即使它们得到优惠进去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不一定能发展得好。香港的企业应该转变观念,不能总想着内地给予政策倾斜给予照顾,而应该有公平的市场观念,自强一点。 南都:CEPA正在深化推进,香港的专业人才可到广东发展。广东很希望藉此提升广东的服务业,而香港方面,则可减轻就业压力。对此,你认为效果会怎样?还有哪些措施可更好地促进人才流动? 施永青:其实在CEPA之前,香港就有人才到珠三角工作,他们不一定是所谓的专业人才,关键是有能力。之所以会去,一是薪酬高,二是内地房价便宜。但他们没有一个人留在珠三角,过不了几年都会回来的。为什么?因为内地收税比香港重。 CEPA协议出来后,要想促进更多香港人去珠三角并达到上述效果,我建议税制合理化。这些人的税按香港来收,香港政府再把所收的税转给大陆即可。 中小企一直“经常性死亡” 南都:香港中小企协会统计显示,目前珠三角6.7万港企中已有1.5万失去联络。中原在珠三角城市均有分店,涵盖住宅及厂房出租等业务,你本人也跟港企老板多有接触。可否谈谈你所了解的珠三角企业运营现状? 施永青:我觉得没有那么严重。其实中小企一直“经常性死亡”,平时的倒闭数量也不少;而现状的严重程度,关键是看跟往年相比,“新增死亡”有多少,是否达到“生死平衡”。 而“新增死亡”中,相当部分并非倒闭,而是关停,即由地方政府派人进驻或封厂。新劳动法出台后,工厂为避免大笔遣散费,都不敢裁员。但订单、利润又越来越少,不少企业只好偷卖原料或设备来周转,其中也确有企业偷银走人。 这次一定会有一批企业死掉,这是不可避免的。早在雷曼破产前的8月份,我就提出了“冰河期”的概念,现在已无异议,经济大环境将持续恶化。倒闭潮在去年下半年已有苗头,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明显。受其影响,中原地产在珠三角的各分行交投量大幅回落,跌幅超过6成。 信贷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没订单 南都:严寒之下,你认为这些企业的关键困难在哪里?政府及企业自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施永青:现在大家都说是信贷困难,其实,中小企的信贷困难从来都有,并不是新问题。关键是没有订单!以前企业拿订单抵押给银行,银行才给贷款。现在连订单都没有,你再怎么鼓励银行,银行也不会放贷呀。(下转C02版) 还有一点,就是劳工合同法,我认为现在的劳工合同法真执行起来,是超前于现实的,企业实在承担不起。必须看到,这次企业倒闭潮是全球性的,不只我们。帮助企业,证明有效的不外乎两点,一是减轻企业负担,如减税、减费,简化手续甚至支援资金等。二是增加企业的灵活性。我强烈建议,暂缓或放松执行新劳动法及环保法规。这些以后再做,现在保命要紧。 但是,不可能所有企业都被援助。我建议政府“除弱扶强”,看到实在很差的,就让它早点倒掉;重点援助那些实力强的,加把力,帮他们挺过去。 同时,要相信企业的求生能力。有人说金融海啸打断了珠三角经济转型,我不赞成。走投无路,没有人要求,企业自己也会千方百计地转变求存,至于怎么转,谁也预设不了,由市场决定。在此过程中,肯定会有一批企业顽强生存下来,冬天过后,实力更强。 只要有市场,企业转型自然而然 南都:你刚才说到订单减少,现在中央正努力刺激内需,珠三角企业可否争取到国内的订单呢? 施永青:首先,我怀疑内需是否能有效扩大,因为目前的分配制度不合理,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资本投入分配。而那些大老板,他们几乎什么都不缺,能调动的需求空间其实很有限。关键是工人、农民还有企业的中层管理等,他们才真正需要钱,也有消费需求。 我认为企业的部分利润,可以不按股本,而是按工资比例来分配,从而惠及普通工人。这方面可向欧洲学习,让工人可以加入董事会。而美国、香港的工人虽有花红,但很少,只是象征性的。 把企业利润改成按劳分配,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复制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第三世界的基础上的,并且消耗大量生态和资源。全世界都学美国的话,首先不可行,地球环境也承受不了。 内需扩大了,自然会有订单,企业自然会想办法去争取。尽管珠三角不少企业专攻欧美出口的,有贴牌生产或只生产零件的,一下子转过来很难。但我相信,只要有市场,企业总会想办法,转型也就自然而然了。 珠三角楼市首轮下调料年底结束 南都:10月底你曾表示内地政府应该“敲锣打鼓”地救市,并称当时开始救市已经晚了。一个多月来,又推出了一系列新措施。在你看来,内地的楼市还会继续跌下去吗?何时到底? 施永青:中央宣布拿出4万亿元来救市,这个姿态十分高明,相信可以有效调动市场信心,让气氛回暖。而目前,市场信心是最关键的。 其实,内地楼市的泡沫要大过香港,此次调整是必然的,目前还处于第一轮,接下来是否还有第二轮、第三轮,则要看经济环境的变化。 一般第一轮是最猛烈的,就像现在直线下跌。不过,4万亿的救市姿态,相信可帮助珠三角的楼价快一点找到支持点。我预计今年年底,广州和深圳的楼价可以暂时稳定下来,较晚开始调整的其它城市则稍迟。稳定下来后,是否还会有再一轮下跌或反弹,则要看整体经济形势。
20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