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三洋液晶电视 2007 液晶电视普及年



2006年的平板电视市场绝对是一个烽烟四起的战场,液晶电视毋庸置疑成为了这场酣战中的大赢家。商家的竞相促销让消费者们喜出望外,液晶电视的市场增长势头和它的价格下跌速度同样迅猛。看上去,液晶电视的身价与它的体积一样,越来越合消费者的胃口。有关方面称,07年液晶电视还将保持占据市场头牌的地位,并将引领平板电视市场进入液晶电视普及时代。

  回顾市场 液晶成绩喜人

  从2006年年初开始,液晶电视就不断打出价格牌,市场中到处充斥着这样的消息:32英寸液晶电视跌破5000元,37英寸液晶跌破8000元,40英寸液晶跌破9000元……而在4月份信息产业部公布高清电视的国家标准以后,等离子电视的市场逐渐压缩,液晶电视在平板电视中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五一和国庆两大销售热季更是让液晶电视的销售情况锦上添花。在30英寸和40英寸级的平板电视市场中,液晶电视经过一路“义无反顾”的价格厮杀,已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

据赛诺平板电视第3季度季报显示,2006年前3季度国内平板电视内销出货共计336万台,其中液晶电视内销出货280万台,同比增长209%;等离子电视内销出货56.5万台,同比增长28%。赛诺监测数据显示,至2006年9月,40英寸以上(含40英寸)平板电视市场,等离子的销量份额已被液晶电视压至27%。

aihuau.com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2007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预测报告》显示,从2006年初到年底,不同尺寸的液晶电视平均销售价格降幅都在30%以上,其中32英寸和42英寸降幅更是逼近40%。去年液晶电视主要的市场增长点在于一二级市场,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比较高,液晶电视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二级城市家庭购买电视的首选。一级大城市已经呈现出向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消费的趋势,而由于价格因素和消费水平,大部分国内消费者仍然对40英寸以下液晶青睐有加。

 2007年 三洋液晶电视 2007 液晶电视普及年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fK的最新研究结果,对比2005年,中国平板彩电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1)液晶彩电发展远远超过等离子,液晶彩电增长约250%,等离子彩电增长约44%。

  2)液晶彩电尺寸结构升级,32英寸液晶彩电销量占比最高,大尺寸37/40/42英寸液晶彩电发展迅速,在37-42英寸段液晶彩电对等离子彩电形成巨大的竞争威胁。

  3)液晶彩电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液晶彩电品牌和型号在2006年明显增多;国外品牌加大了对液晶彩电的投入,对等离子彩电的投入明显少于液晶彩电。

  4)价格战依然是平板电视竞争的主旋律。

  5)平板彩电销售渠道中家电连锁卖场占比进一步提升。

 从GfK最新的零售数据可以看出,平板彩电的发展重点还是液晶彩电。首先,液晶彩电目前在21大城市销量占比约为64%。而且,液晶彩电已逐渐向中小城市渗透,中小城市份额占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次,最新零售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大零售商和厂家在促销上也是重点主推液晶彩电,使得液晶彩电的销量迅速上升,10月份销量占比在各类彩电中达到32%;对比去年同期涨幅达到173%。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显像管彩电占比大幅下降,比9月份下跌约7个百分点。

  另外,市场发展带来了液晶彩电尺寸不断升级,液晶彩电中32英寸以上液晶彩电涨幅最大,达到354%。18寸以下小尺寸液晶彩电对比去年同期呈快速下降趋势,各尺寸中32英寸液晶彩电目前占比最高,37/40/42英寸份额还将不断扩大。

  由于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平板彩电降价等因素,使得消费者偏爱32英寸及以上大尺寸的消费趋势还会保持下去。

  回顾2004年到2006年的市场,可以看到液晶增长明显快于等离子2005年。对比2004年,GfK对65城市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液晶电视销量增长了408%,销售额增长405%;PDP销量增长了157%,销售额增长了69%。从市场规模看,液晶电视的销量是PDP的2.6倍,销售金额是PDP的1.4倍。从增长形势来看,液晶电视明显快于等离子的发展。2004年对比2005年的销量数据,传统的显像管彩电的份额从91%下跌到83%,背投从6%下跌到3.9%,而等离子从1.5%上升到3.5%,液晶电视从2%上升到9.2%。

  从市场表现来看,根据GfK对全国100个城市零售市场的监测结果,与2005年上半年相比,2006年上半年,液晶电视的销量获得了227%左右的增长,销售额获得了268%的增长;相比之下,等离子电视销量只增加了49%,销售额只有5%的增长。GfK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液晶电视的品牌数几乎是2004年上半年的两倍,而等离子的品牌数量却保持稳定。

  持续降价 打下普及基础

  如果说持续降价是普及液晶电视的动力,那么新生产线的量产则是大屏液晶电视的普及的前提。

  业内人士认为,液晶电视降价的动因主要来自全球面板供应能力持续提高,2006年国内数条第五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开始量产,日韩的第七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也已经投产。上游液晶屏产能急剧扩大,导致了大屏幕液晶电视价格的大幅滑落。同时,外资品牌如索尼、三星开始本土化操作,主动发起了价格战,对国内彩电市场产生了震动性的冲击。为此,国内品牌不得不进一步降价以保住市场份额。此外,国内大型家电连锁渠道商频繁实施降价促销,也是液晶电视降价的重要原因,在五一、国庆和元旦这三个黄金销售期,市场竞争已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陆刃波认为,2006年液晶电视企业仍保持基本的盈利空间。按照液晶屏幕占整机成本的60%-70%计算,用平均销售价格减去整机成本,获得的液晶电视销售毛利率都在30%以上,保证了彩电企业最基本的净利水平。因此液晶电视行业并没有面临降价带来的亏损。

  陆刃波认为,2007年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成本还会降低,国内外品牌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液晶彩电价格还将逐步下降。但和前几年相比,降价幅度将放缓,很难出现去年那样的降价风潮。即使2007年液晶电视市场仍保持降价的态势,业内专家认为彩电企业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空间。陆刃波认为,随着上游液晶面板成本继续降低,液晶彩电整机成本也将随之下降,与此同时,随着液晶电视价格逐步接近探底价,消费者持币心态减弱,液晶彩电市场销量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据家电分析研究机构的预计,2007年全国液晶电视零售量可达800万台。因此,虽然利润趋薄,但销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能保证盈利的空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预计2007年液晶电视年平均降价幅度在20%左右,预计到2007年底,37英寸液晶电视主流产品价位将降到8000元左右,探底价格则在5000元;40和42英寸液晶电视主流价格应该在10000元和11000元左右,探底价格则分别在6000元和8000元。当市场价格接近探底价格时,大幅度的降价行为才有可能停止,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据记者在北京相关卖场了解的情况,日前从最低售价4000元左右的32英寸到价位高达30000元的47英寸段液晶电视比较畅销,而国产品牌和合资品牌由于价格差距不明显,则是平分秋色。

  来自康佳、创维、TCL、厦华等企业的市场人士则表示,春节期间,除中小尺寸市场外,他们均将重点布阵高端产品,对37英寸、42英寸、46英寸等大尺寸平板市场发起强烈攻势。如康佳将把其双倍高清打造成大屏液晶的主打品种,并将推出一系列大屏新品;厦华重点推出目前中国最大的52英寸真高清液晶电视,市场参考价仅29999元;此外,上述厂商还开始重兵布阵大屏高清客厅市场。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液晶电视市场依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发力空间,对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令人拍手称快的好消息。无论是从产品价格还是使用感受上来说,液晶电视与CRT电视、等离子电视相比,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市场预测 前景乐观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字, 2004年,我国平板电视的销量为46万台,2005年为200万台,2006年为500万台,每年的增幅都在100%以上。那么07年到底是不是“液晶电视普及年”?这不仅是广大消费者的期待,也是众多厂商的愿望甚至目标。

  《2007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预测报告》显示,在经历数年平板电视高速增长势头之后,2007年的国内平板电视市场仍将"高歌猛进",预计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万台至760万台,增幅超过50%以上。这份报告称,今年增长的部分将主要来源于二三级市场,其消费需求比重将由现阶段的15%提升至30%。2007年,一线城市的竞争将体现为品牌综合实力的竞争,二三级市场则主要是渠道竞争,且仍以37寸以下中小尺寸为主。此外,随着大尺寸液晶屏的量产,在40英寸以上大屏幕市场,液晶对等离子的市场比例将继续呈现压倒性优势。2007年,大屏液晶的市场比重将占到65%,液晶电视整体比重将达85%。

  GfK的研究人员认为,从上游供应情况看,上游对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入远远大于对等离子生产线的投入。随着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升级,必然带来其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另外,液晶彩电尺寸覆盖大中小尺寸,更能满足消费者多方位需求,而等离子彩电由于受制于技术和成本因素的影响,目前销售还是以42英寸为主。而且,液晶面板供应的多元化对国内品牌十分有利,使得国内品牌普遍更加重视液晶彩电。价格战依然会是2007年液晶彩电市场的主要竞争手段。

  随着2005年10-11月份索尼降价进攻液晶彩电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开始重视液晶彩电市场,加大了对液晶电视的投入,并主动降低零售价格,导致国内品牌份额开始滑落。为此,国内品牌不得不进一步降价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保住市场份额。GfK的零售监测数据表明,2006年7-10月,国产品牌累计市场份额又有所上升,但这种上升却是依靠其不断降价实现的。由于产品尺寸结构不断升级,使得有一段时间液晶彩电市场的均价总体呈上升趋势。然而,从2006年3季度开始,由于国内外品牌纷纷大幅降价,使得液晶彩电市场的整体均价开始下滑。

  与此同时,国内品牌的均价还是大大低于国外品牌。究其原因,除了国产品牌本身产品定价低外,国产品牌中37/40/42大尺寸液晶彩电销售占比低于国外品牌也是重要因素。2007年,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成本还会降低,国内外品牌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液晶彩电价格还将逐步下降。GfK的研究人员有更为乐观的看法,他们认为2007年液晶彩电将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预计全国的零售量可达800万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1232.html

更多阅读

看三洋充电器生产日期的方法 三洋爱乐普充电器

  下载 (57.47 KB)三洋MQR01,JD0,代表2005年4月30日2009-8-16 18:02三洋MQR01,JD0,代表2005年4月30日    maxellQ2MHCN,JFR,代表2005年6月18日    三洋MDR02,IJ8,代表2004年10月28日     三洋MQR03RNU,NCM,代表2009年3月13日

合肥三洋洗衣机维修 合肥三洋非公增发命悬一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合肥三洋(600983)到底是怎么了?  日前,一直坚称要自主技术创新的合肥三洋,每年却要面临“居高不下、持续上涨”的技术商标费用支出。《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合肥三洋不仅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还自称“

玉柴晏平陷入泥潭 合肥三洋陷入被商标“绑架”泥潭

  明明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承诺,自2003年起的10年内“三洋”这一商标上市公司可以无偿使用,但自2004年上市后持续7年内上市公司每年却需要支付不菲的商标使用费。合肥三洋再度让众多中小投资者陷入商标费“迷雾”中。   隐藏在

声明:《2007年 三洋液晶电视 2007 液晶电视普及年》为网友乱的很有节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