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迄今为止没有一家像样的区域门户成为互联网上的主流声音,但作为打破马太效应的最强势力,它的出现和发展值得期待。在国内,最早尝试区域门户的主流门户网站新浪网曾经开通了多个区域的门户页面,但在其后,因为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些页面又悄然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小型资本在这一领域的尝试。马可·波罗成为名人是因为他游历了很多地方,而在如今的互联网上,能够达到马可·波罗成就的人成群结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互联网把地球变小的同时,也同样使我们的世界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域,扩展到了更遥远的空间。但是,这些遥远的空间实际上属于“长尾”,因为世界上只需要一个马可·波罗。互联网的优势使得它通吃了“长尾”效益,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于网民而言,最根本的利益仍然是与他真正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个小型的圈子,这个圈子并未因互联网的作用而被肆意扩大,它仍然被强烈的地域特征所局限。新浪开通区域资讯页面的失败,也向我们证明了赢家未必能够通吃。互联网应用在继续细分,互联网上的需求也同样在被细分。而实际上,区域门户与大型门户的冲突是直接的,二者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和从用户身上获得利益的方法也是相同的。我们看得到新浪能够取得每季度获利几千万美元的业绩,而区域门户至今仍然在往里面倒贴钱,并因此而忽视了它们,这显然会犯错误。中国可能只有一个新浪,但它还会存在30多个省、市、自治区,甚至往下延伸到市、县级的区域门户,当产业链成熟时,由它们所迸发出的总价值量,将远远超过新浪,甚至是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的总和。互联网经济仍然是传统经济的延伸。在传统经济中,区域经济构成了庞大的经济群体,并且是经济体的主流。对于媒体而言,除了华尔街日报,在美国,最具有发展优势的仍然是那些区域中较活跃的社区报纸。它们可能未必为我们所知,但它们因为为特定地域的人群提供最有指向性的服务而获得了最好的生存空间。在国内,华商集团对区域类媒体的布局曾经颇成气候。虽然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而不得不出让了部分区域媒体,但这个尝试也为区域媒体的联合做出了范本。在互联网上,这一过程将来得更晚一些。大量的小型资本在区域门户盘踞,虽然这些资本之间的联系显得并不紧密,但它们的力量是惊人的,并且因为利益的问题,这些资本之间形成合作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在中国,因为特殊的环境使然,这样的资本合作将可能来得更为容易。现有的区域门户中,其中一个最庞大的资本来源是政府出资、当地的区域媒体出资等,虽然这样的资本在进行市场运营时可能缺乏民间资本的灵活性,但它们有着很好的血缘关系,较容易形成联合。少数另类资本的参与已经说明了区域门户的前景。在湖南,由民营资本主要参与的红网的发展走在了其他区域门户的前面。因为资本的灵活度较高,其发展速度也更快,能够创造出更多吸引人的服务,并因此获得效益。但是,区域门户中,类似红网这样来自小规模资本的网站的未来还难以预料。我们不能忽视一直在考虑通吃通信产业的电信运营商们。几乎把区域门户普及到了中国所有的县城的电信运营商,成为了区域门户中最有可能胜出的竞争者。但是,国内的电信运营商的体制又是怪异的,比如中国移动,我们可以说它是一家电信运营商,也可以说它其实是由几十个省的移动运营商拼凑起来的。因为其旗下的各省市电信运营商的经营自主权较大,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合作并非是亲兄弟之间借点钱这么简单。这也导致了由电信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所建立的各地信息港的联合出现了难度。中国电信甚至一度推出其门户网站,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大量信息港之间缺少沟通,难以成为一盘棋。这些已经普及到了县城的区域门户如果能够形成某种形式的联盟,并以更为合适的管理方式把它们统一起来,由一只只小蚂蚁来“搬家”,谁也难以预料这是否会是一个新的互联网巨无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