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同事威廉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技术出身,高级经理,最近在带他的团队做一个神秘的合资项目,经常看到他的秘书在打印间的碎纸机那里销毁文件,像是电影里“国军”撤离大陆前的忙乱景象。 忽然有一天,威廉带着有点僵硬的笑来到我面前,举着几张纸说:“我的项目谈成了,两周后举行签约仪式,”威廉犹豫了一下,“我需要在签约仪式上讲话,你,能不能帮我写个讲话稿?” 做公关多年,写这种讲话稿是我的强项。我洋洋洒洒不到一小时就写完了。稿子传给威廉,他只是在电邮中回复说谢谢,便再没有下文。 这段时间正是美国总统大选的高潮,总统候选人、前总统、候选人的夫人轮番上阵,或纵论国事,或晓以亲情。巴拉克(奥巴马)不是一个总统,他就是我们当中的一个,他上大学也是靠贷款的。远隔万里盯着电脑的我们,听了这些都会感到一丝触动。 离签约仪式还有两天,威廉说要请我喝咖啡,他神色有点凝重,半天才开口说:“我从来没有在这样的场合讲过话,你的稿子很好,但我不肯定是否可以讲好,有没有关于演讲的窍门?” 我说,先讲一个你们国家的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他最初演讲的时候,会把所有的要点记在一张纸上,讲的时候瞟一眼。可是那些要点记住了,顺序却经常出错。后来他想的办法是只把句子的第一个字母写在指甲上,讲完一个要点立刻把指甲上的这个字母舔掉。这样下来,台下的人总觉得他更关心自己的手而不是演讲,还有人关切地问他手怎么了——威廉有些附和地干笑,看来我的故事讲得很差。 “这样的签约活动每天在中国有成千上万,就是走过场,没有人会在意你讲什么,大家都是念稿子。” “可是我不知能不能念好,我从来没有讲过这样带政治高度的话题。”

最后商定的办法是,在讲话的头一天晚上,我帮他演练一遍,记下演练中所有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重新排一遍,直到双方都感到满意为止。 签约活动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却涉及无数细节的项目,我和威廉的团队都在忙碌。已经半夜12点了,我指指手表,示意他该去排练演讲了,他看着手中的宴会排位表满脸愁容:好几个重要人物没有确认参加,他和秘书正在以类似数学排列组合的方式,制定数十种预案。威廉无奈地看着我,说这事一定要今晚搞定,演讲排练可能没时间了。我说好吧,稿子我会再打印一份,到时候给你。祝好运。 签约仪式准时开始,主持人介绍嘉宾,最高级别的是主管工业的副省长,还有省市各厅局的领导。轮到威廉讲话了,他手里没拿稿子,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只顾忙别的,打印稿忘了给他。 威廉开始讲了,他手上没有稿子,眼睛一直盯着观众席的一个方向,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颤抖,他讲一句停顿一下,等旁边的翻译译成中文,这倒是一个缓冲,可以想词儿和调整状态。威廉讲得十分流利,好像完全没有稿子,只有我知道他说出的词是我写下的有点灵气的“陈词滥调”。我越听越吃惊,难道他把整篇稿子都背下来了? 稿子的内容讲完了,威廉还在继续,他好像完全忘记了紧张,他的目光开始与公众交流:“合资企业的签约是美中高科技领域合作的新的里程碑,是两国人民友谊桥梁的进一步延伸。1972年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尼克松先生引用了毛主席主席的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威廉的讲话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副省长还专门走到威廉身边,称赞他讲得好,坐在我旁边的省办公厅的一位处长嘀咕着:“老美真是有素质,能脱稿讲话,个个都象奥巴马。” 客人太多了,我一直没有机会向威廉祝贺。隔着很多人,远处的威廉看到了我,他把左手拇指伸到嘴边舔了一下,又舔一下右手拇指,然后挥挥手,冲我得意而腼腆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