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泰斗,有厉股份之称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在北京大学第三届”信用中国”论坛专家峰会上指出,缺乏信用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道德尤其信用是调节社会的第三种方式.
厉以宁教授以三农问题的改革为例指出,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用.现在农村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式,即订单农业.公司基于自己的需求和农民订立合同,农民按照合同种植农作物,发展养殖业.但是这样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公司不按合同向农民付款,最好只好通过法院解决,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对公司的信任;二是农民收获后,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合同订立的价格,那农民就不履行合同,将自己的产品卖给市场.出现这样的情况,农民和公司的信任关系完全破裂,合作的可能成为泡影.信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
现在逐步兴起的农村协会是农民组织起来和公司订立合同,维护农民的利益,在调查时发现,有的协会发展较好,真的基于农民的委托,和农民建立了信任关系;但也有的协会名不副实,为了自己的利益,辜负了农民的信任.农村协会和农民要取得双赢,共同发展,必须基于相互信任.科技部正在推广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也是基于特派员和农民的相互信任才能取得双赢.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更需要农民的信用关系.
厉以宁教授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解决在更大程度上需要信用的建立.此外,信用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备要素.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信任.当前造假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原因有两个:一是对造假者的惩罚较轻,二是受害者不能较好地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信任制度的缺失,消费者协会的信用正在经受考验.人们对自己买商品担心被骗,影响人们的生活稳定.当前许多交易的复杂甚至不成功也是由于信任的缺失.
厉以宁教授最后以辽宁阜新的转型成功说明相互信任的巨大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阜新下岗职工基于信任把一次买断工龄的资金交给政府,政府给他们提供创业机会,实践证明,他们成功了,现在每位下岗职工的年收入1万元以上.
信用是合作的基础,也是取得双赢的前提.市场和政府是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但还不够,需要道德这个第三种手段才能较好 地促进经济发展.而信用是道德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都要建立自己的信用,社会才能稳定和谐的发展,经济才能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