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走向图 砭石疗法的复兴将有助于经络研究及中医药走向世界



[摘要] 砭石研究的新进展、砭石疗法的复古与复兴、经络研究中关于循经感传等生物物理现像,砭石疗法的特点是以砭石的特殊物性(钙离子、远红外、超声、升温感应、稀土微磁、钾20、负离子等)作用于人体经络及俞穴而强通经络、循经感传、调补气血、整固脏腑、防病治病,在未来20年将成为国外替代医学之首选,因其在疾病治疗、抗衰老、亚健康、美容保健等方面显示较全面的功效。

[关键词] 砭石,砭石疗法,砭石山东,扁鹊石,经络,中医药,循经感传,亚健康,经络美容,替代医学,生命起源,钙循环,砭石纳米,针灸,道家医学,黄帝内经,国学,儒家、孔子圣磬,泗滨浮磬,扁鹊砭石,山东华泰。

Keyword:bianshi,bianshiblog,bianshikoke,bian stone,needle stone,TCM,SATCM,jingluo,web2.0,RSS,Dao,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k68,bianshi.k68.cn,bianque,Qinyueren,Fuqing,SDA,

FDA.

bianshi改编自《砭石集》

1,砭石疗法是以砭石的特殊物性(远红外、超声、稀土磁疗、纳米微晶按摩、共振效应、渗透效应等)与中医的经络腧学理论相结合,加之使用砭术16法(感压滚擦、刺划扣刮等),可对人体作用如下:

1)温助阳气、养筋荣脉,2)宣导气血、疏通经络,3)逐寒祛湿、消痹止痛,4)祛瘀止痛、清热消肿,5)潜阳安

神、止悸镇惊。

2,“砭石疗法”六大特色:1,)无创少痛,在体表施术,不似针灸刺破皮肤或烟熏火燎,2)安全可靠,老少皆宜。3)作用面积大,疗效显著。4)作用方法多,使用砭术16法(感压滚擦、刺划扣刮等)加之砭石物性,事半功倍。5)简变、易学、易用,自疗与他疗相结合,适于家用。6)砭石感法用途广范,如7*24小石佩戴砭石手链可防治腱鞘

炎,如7*24小石佩戴砭石颈椎佩可防治颈椎病等。

3,“砭石疗法”疗法的适用病种:1)软组织损伤类:急慢性扭伤、挫伤、拉伤等,见效快,疗效显著。2)骨伤类:颈肩腰腿疾病、骨关节炎、网球肘等,疗效优于针灸。3)风湿类:肩周炎、膝关节滑膜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的作用稳定、可靠。4)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面瘫及面肌痉挛、神经性肌肉萎缩等。5)心血管、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使用砭道手法配合患者自练333经络砭石健身操,疗效可靠(请来电索要333经络砭石健身操文档)。6)各钟功能性失调及多种亚健康病患:神经衰弱、失眠等。7)用于减肥及美容:改善微循环及皮肤代谢、消斑、去疮,含微晶磨面、玉堂感应、大椎温法、督脉

手法、气海及血海激活、足三里及三阴交调补,真正的全身经络美容法;腹部、臀部、大腿的手法减肥。

3, “砭石疗法”起源:***在针灸疗法出现之前,人们常用磨尖的石头对身体敏感部位进行压

迫以及用温热的石头敷在患病部位,对疾病进行治疗,这种用于治疗的石头称为砭石,而这两种砭石的治疗形式正是针法和灸法的前身。马王堆帛书中的《脉法》一书中就明确地记载了用砭石启脉的医疗实践过程,所以说砭石疗法是最古老的经络疗法之一,是中医之源。近年来,在山东地质学家和中医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挖掘并开发出一系列适于现代人的新砭石工具——泗滨浮石;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人们对经络的认识也产生了飞跃。运用新开发的砭石工具及新总结的手法,结合现代经络研究成果所发展起来的砭石疗法称为新砭

石疗法。新砭石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非医务人员也可操作,在医疗改革的今天,了解和应用新砭石疗法治病是非常有意义的。

 ***  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砭石疗法。

    一、砭石疗法的临床应用

  砭石疗法是以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的,以山东华泰规模化挖掘存储的砭石-泗滨砭石为基础的。泗滨浮石性温,善助阳气,虚实证候皆可使用,尤其对虚寒证的治疗效果更好,且无需油性介质,作用力度较轻,患者易接受。它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包括五

个方面:

    1.温助阳气,养筋荣脉   泗滨浮石有独特的感应增温效应,在与人体的接触中可温补,鼓舞体内阳气,因此对慢性神经肌肉病变所致气血亏耗、不荣筋脉等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宣导气血,疏通经络   泗滨浮石有较强的“吸引”并“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在中或轻度力量手法的作用下,砭石疗法就表现出很好的行气活血的效果。砭石疗法适用于以气血阻滞、经络不通为主症的疾病,如颈腰椎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各种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痛证等。

    3.逐寒祛湿,消痹止痛   由于泗滨浮石在温运气血、疏通经络的同时,还可逐寒祛湿而止痹痛,故对风湿类疾病治疗效果良好。一般有风湿证候的患者在治疗中会很快感觉到砭石作用部位发热、疼痛减轻,砭石疗法对这类疾病的疗效比较稳定。

    4.祛瘀止痛,清热消肿   泗滨浮石对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及碰撞、扭挫伤等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在实热或瘀热证中,泗滨浮石可吸收机体发出的过多的热量,并将其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辐射。应注意的是,体表疼痛严重的病灶,要使用轻手法如擦法或

感法,避免使用过大的压力,以防加重损伤。

    5.潜阳安神,止悸定惊   泗滨浮石具有石类重镇沉降之性,可收安神定惊之效。

    二、砭石疗法的适应症

  砭石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多,基本包括七大类:

    1.软组织损伤类   包括急慢性腰扭伤、肌肉拉伤、膝关节脂肪垫劳损等,这类病例基本上可做到治疗1次见效。

    2.骨伤类   颈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引起的坐骨神经痛、退行性骨关节炎、网球肘等,对这一类疾病的治疗,砭石疗法往往获得良效。

    3.风湿类   膝关节滑膜炎、肩周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砭石治疗该类疾病作用稳定确切。

    4.周围神经病   末梢神经炎、贝尔氏面瘫、面肌痉挛、慢性神经疾病导致的肌肉萎缩等。

    5.心血管疾病  各型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等。

    6.各种功能性失调  神经衰弱、失眠等。

    7.用于减肥及美容   用砭石在面部刮擦有明显的改善面部肌肤代谢、消斑、去疮的作用;在腹部做手法可消除腹部脂肪,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三、砭石疗法的操作要领

   砭石疗法的操作比较简单,是总结了山东民间的砭石手法而来,包括刮、擦、刺、推、点、揉等,对风湿疾病中出现条索、结节等征象的病人,可在局部做类似推拿的分筋、弹拨等手法。可以说,新砭石疗法的操作手法与针灸、推拿、刮痧有一定联系,但有更好的特效。具体操作要领如下:

    1. 在患部的操作   在患部体表处施以相应的手法,如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可在腰部痛处施以刮、擦、滚、刺等手法,治疗时间为30分钟。

    2. 远处穴位的操作   除在患部操作外,还选择病灶所在经脉通达的远端穴位进行操作,如腰痛可选委中和交信穴。

    3. 循经操作   沿病灶所在经脉上下大范围施以手法,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如膝关节炎可在大腿根部至踝关节进行刮、擦等手法。

    4. 对侧操作   除在患部的操作外,还应在患部对侧相应部位施以手法,可起到沟通气血、整体调节的作用。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或痉挛,先在患侧局部及风池、翳风等穴施以刮、擦、划、刺等手法,后在健侧面部相应部位及穴位施以相同手法,可加快疾病痊

愈。 应针对不同疾病、不同病位灵活选用不同治疗方法,以对证治疗、

手法适宜为要。一般来说,砭石治疗的时间应在30分钟以内为宜,手

法用力适度,由轻渐重,使患者不觉痛楚,尤其是一些比较敏感的患

者,手法不可过重。

    四、砭石疗法的五大特色

砭石疗法之所以流传至今是与它的特色分不开的,它主要有五大特

色:

    1.痛苦小   :砭石疗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痛苦小。由于不刺入皮肤,所以基本无痛苦,但仍可产生酸胀等“得气”感觉,维持相应的疗效。

    2.安全  : 砭石疗法是一种无创治疗,基本上可避免感染。泗滨浮石是一种非常光滑圆润的石头,不会引起皮肤的损伤,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采用恒温技术将砭石的表面温度控制在安全温度范围,可以避免烫伤。另外,有关科研部门已对泗滨浮石的化学成分和放射性

进行了测定,证明其有害元素和放射性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3.作用面积大 :  砭石疗法使用的复合砭具,其尖端为毫米量级,与穴位的大小近似,即使取穴不很准,也可产生足够的刺激量。砭石疗法中的刮法、擦法和循经划法等,为动态刺激,其作用范围更大,它不仅仅作用于穴位,而且可作用于整个经脉及相连的络脉、孙脉和经筋等,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了治疗,这是砭石疗法对某些疼痛症有特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砭石疗法中的温法可使用较大体积的砭块,如果放在腰背部,可同时对督脉和两条膀胱经实施作用,对腰疼有明显的疗效。

    4.作用方式多 :  除一般机械性刺激引起的神经兴奋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神经反射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外,砭石的主要作用还在于通过砭石的作用力和力的变化,对组织间隙和间隙中的体液产生直接的影响。砭石疗法中循经划法可机械地扩大经脉线下的组织间隙,使阻塞的经脉得以畅通,使循经的组织液得以流动,另一种较宽范围的循经刮法可在组织液中产生一种动力,增进组织液的循经流动,加快代谢物的排除。使用更细腻的手法,还可对肌肉粘连形成的筋结点、皮下硬索等病灶部位施行外科手术式的分离和柔化,达到消除病灶、疏通经络的目的,实际上就是《黄帝内经》中圆针的用法。另外,使用复合砭具比一般的徒手按摩要更省力,效果更好。除了力学作用外,泗滨浮石在作用于人体时还可发出丰富的超声波脉冲及超远红外线,具有一定的理疗作用。

    5.简便易学 :  由于砭石的体积较大,并可根据感觉调整位置,故对取穴精度的要求不是很高。由于其安全性,初学者一开始便可放手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因此容易掌握,便于普及推广。

****由于砭石疗法的上述特点,使它成为现代中医外治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可以和针灸等方法互为补充。另外,由于砭石疗法安全、无痛、无污染及易操作,使之有可能成为家庭医疗保健的首选方法。目前,砭石正在积极地进行砭石疗法的推广培训工作,希

望它在推进二十一世纪人人享有医疗保健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    砭石疗法与针灸等传统疗法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痛苦小

    针刺疗法的最大缺点是它的痛苦较大,有人很惧怕针刺产生的胀痛,一些敏感的人还可出现晕针和滞针等不良反应,有些人由此拒绝针刺治疗,这在西方人当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针灸在世界范围的普及。砭石疗法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痛苦小,由不刺入皮肤,它对血管上的感受器和神经干等容易引起较大疼痛的地方作用较小,而对肌梭感受器和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等仍保持较强的刺激,故仍可产生酸胀等“得气”感觉,维持相的疗效,而不会出现晕针和滞针等不良反应。

二、            安全

    众所周知,针刺疗法的另一大缺陷是它的易感染性,特别在爱滋病流行的今天。人们谈针色变,一个废弃的注射器针头都要小心处理,何况一根长长的刺入人体的针灸针。由于砭石疗法不用刺破皮肤,是一种无创治疗,因此不存在感染的问题。砭石疗法所使用的泗滨浮石是一种非常光滑圆润的石头,不同于一般的刮痧板,即使用很大的力量,也不会引起皮肤的损伤,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砭石疗法中的温法采用了恒温技术,将砭石的表面温度控制在安全温度范围,避免了艾灸时可能引起的烫伤。  有关科研部门已对制作砭石的主要材料泗滨浮石的化学成分和放射性进行了测定,证明其有害元素和放射性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因此用泗滨浮石制作的砭具进行治疗,从医疗器械的角度具有完全的安全性。

三、            作用面积大

    针刺疗法的作用面积很小,一般在零点几个平方毫米,其中的感受器数目有限,产生的刺激有时不强;当取穴不准确时,有时甚至产生不了什么感觉。砭石作用于人体的面积较大,砭石疗法使用的复合砭板,其尖端为毫米量级,与穴位的大小近似,即使取穴有点不

准,也可产生足够的刺激量。砭石疗法中的刮法、擦法和循经划法,其作用范围更大,它不仅仅作用于穴位,而且可作用于整个经脉及相连的络脉、孙脉和经筋等,在更广的范围内实施治疗,这是砭石疗法对某些疼痛症有特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艾灸的加热面积一般为几个平方厘米,砭石疗法中的温法可使用较大体积的砭块,如果放在腰背部,可同时对督脉和两条膀胱经实施作用,对腰疼有明显的疗效。

四、            作用方式多

    砭石疗法的作用方式与针灸有一定的差异。除了一般的机械刺激引起的神经兴奋,及其由此引发的一些神经反射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砭石的主要作用还在于通过砭石的作用力和力的变化,对组织间隙和间隙中的体液产生直接的影响。现代经络研究表明,经络实质的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体的组织间隙和间隙中的组织液,组织间隙的低流动阻力(低流阻)是组织液流动并实施传递营养、排除代谢毒物的重要保证。砭石疗法中循经划法可机械地扩大经脉线下的组织间隙,使阻塞的经脉得以畅通,使循经的组织液得以流动。另一种较宽

范围的循经刮法可在组织液中产生一种动力,增进组织液的循经流动,加快代谢毒物的排除。在砭石疗法中使用更细腻的手法,还可对肌肉粘连形成的筋结点、皮下硬索等病灶部位施行外科手术式的分离和柔化,达到消除病灶、疏通经络的目的,实际上就是《黄帝内经》

中员针的用法。由于复合砭板的形状,整个手掌的力可集中到一个很小的面积上发出,大大增加了压强,因此比一般的徒手按摩要更省力,效果更好。除了力学作用,作为砭石主要工具的泗滨浮石在作用于人体时可发出较多的超声波脉冲,据测量,为水牛角刮痧板的10

倍多。泗滨浮石还有超远红外线的发射能力,其频率已超出现有红外光谱仪的测量范围,估计在15 µm以上,而一般的红外治疗仪其频率没有这么远。超声波和红外线对人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已是现代医学承认的事实,并已有相当数量的理疗仪器问世(如砭石温灸起器),而我们的砭石只采用天然材料,就可达到或超过西方医学仪器的某些性能,应该是中华民族医学的一个奇迹。

五、            简便易学

    砭石疗法的最后一个特点是简便易学。由于它的面积较大,并可根据感觉调整位置,故对取穴精度的要求不是很高。由于其安全性,初学者一开始便可放手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而不必向学针灸时,先要掌握一定的解剖学知识,操作时还要考虑各种安全和禁忌,如避开大动脉,防止刺伤脊髓以及如何消毒等等。相对来讲,砭石疗法的禁忌要少得多,加上可进行大量的实践,因此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便于普及推广。

所以我们讲:砭石疗法的复兴将有助于经络研究及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关国外对经络学说研究概况我们转引:作者: 王新华 ,国外对经络学说研究概况:

针灸在很久以前就已传播到海外。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针灸经络研究在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逐步展开。那些最早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针灸经络理论的人,是具有开拓精神的针灸医生。循经感传现象则是国外经络研究工作的起步。对中国的针灸界来说,外国学者对经络学说的研究工作,不仅具有借鉴的意义,更具有启发意义。

1.      对经络的几种看法

2.        国外学者对经络的实质问题同样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一些人认为,经络就是已知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系统功能的表现。这种观点在国外比较流行。当然,异议者也不少。如有人认为经络是位于皮下的低电阻通道。还有人提出经络是位于人体已知结构之间的流体通道,它存在于筋膜包裹的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干的空隙中。这种空隙是经络赖以传导信息的体液通过的场所。而液体在脉管外的流动则主要依赖于肌肉的运动。Lonesau-Tirgooistec(1990)等认为经络可以被看作是已知结构(如肌肉、血管和神经)之间的间隙所构成的一个重要“通道”途径,可移动的电荷即可延着这些间隙从身体的一个区域移到另一个区域。日本的高野千石(1991)也支持这种观点,认为经络是某种粘滞度低,离子强度高,传递重要生命物质的血管外通道。当然也有人从组织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比如Thomas(1977)提出经穴的物质基础可能是某种既非血管又非神经的,但又和二者密切相关的成网状分布的原始的组织丛。这种原始组织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并具有活跃的代谢和传递作用。近年来,间中喜雄也提出X信号系统的假说,认为人体中残留着种族发生初期形成的原始信号系统。它被以后发展起来的多层次的复杂信号系统(自动调控系统)的网络所掩盖。这个系统能够敏锐地感知和辨别体内外极其微弱的动因,并可向远隔部位传导,在针刺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人从胚胎发育、生物场、电磁的生物效应等角度提出各种不同设想,反映了国外学者探索经络实质的各种思路和倾向。

2.对循经感传的研究

(1)临床报道这类文章以日本为多见。早在1948年,日本的柳谷素灵即提到在针刺穴位时,可出现循经感传现象。最详细、最典型的报道发生在一位叫白万郎的日本商人身上。他因为视神经萎缩而接受针刺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感传现象非常显著。经统计,感传线与古典经络循行路线一致的有三条经,即大肠经、肾经、任脉;基本上一致的有十六条经,相似的有一条经。但对于这一病例,日本学者认为可能与该病人在幼年时被雷电击伤有关。

(2)实验研究首先是循经感传的速度问题。藤田六郎曾对此作过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认为,循经感传的速度远较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肌肉收缩的传导速度和反射时为慢,但感传是由于感觉异常引起的,因此与感觉神经有关也是肯定的。 有关感传与体表因素的关系问题,天野黄阳在报道中认为,在病人的体表仔细查看,可以在红色或深红色的皮肤部位找到大豆或粟粒大小的圆点。在此点的边上可以找出延伸的尾线。当针刺该点时,感传即沿尾线的方向传导。若无这种尾线,针感便向深处传导。

关于感传感觉的性质及其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则有人认为象通电样感觉,麻木或蚁走感等,主要是躯体感受器受刺激引起,因而其主要结果将是引起躯体方面的反应。而热、胀、冷以及沉重感等,则主要是由于植物性感受装置受到刺激所引起,因而主要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应。

关于感传与体质的关系,西德的Schuld认为敏感人如蛋白代谢过敏反应者,在刺激其皮肤一定穴位后,能指出经络的精确位置。

此外,还有人对手法与感传的关系,影响感传的因素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3.      对其他经络现象的研究

4.      (1)沿经出现皮下硬结现象木下睛都认为,在经穴部位可以用手指在该处摸到皮肤与肌肉等的压痛、硬结、陷下以及干湿、冷温等异常变化。硬结主要发生在皮肤与肌层间,其产生是由于运动性反射抑制所形成。关于硬结与经络、穴位的关系问题,芹泽认为,皮下硬结多集中于背腹部的俞、募穴附近,最多出现于膀胱经附近;其次是胃和大肠经。硬结与穴位的一致率或符合率为81.7%。芹泽据此认为硬结现象支持经络与穴位的存在。

(2)沿经出现的丘疹点与皮肤病据日本的藤田六郎等人报道,他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在沿经络循行部位或穴位处,有时能观察到潜在的或非常明显的丘疹点。这种丘疹点可以在疾病时沿经出现,没有疾病时刺激某经的原穴,也可沿经出现丘疹现象。有时在丘疹点发生部位除丘疹之外,还可观察到母斑(血管肿、黑痣等)、白斑、色素异常以及知觉过敏和皮肤电阻、活动电位等现象。匈牙利有人报道有两名病人的皮疹出现在经络循行路线上。其中一例为急性子宫附件炎患者,其集结成萄葡状的皮疹,从额部几乎完全按照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排列至足趾部。日本、苏联也有类似的报道。

(3)沿经出现红白线现象法国有人报道,在针刺一女性患者的三阴交时,发现以该穴为中心沿肝经、脾经及肾经出现三条白线,长度由30到50厘米不等。德国则有针刺后出现红线的报道,而且其走行与淋巴管并不一致。日本的前田实据这类现象认为古人也可能是用肉眼在肢体上看到过经络的路线。

(4)沿经出现发汗带现象日本有人报道了一例患有下肢神经痛的病人,在针刺秩边时发现沿经出现发汗带。在膝窝,外髁及脚底处较宽,其余部位只有3公分宽。

(5)沿经出现过敏现象日本的间中喜雄(1972年)报道,当他对一位更年期症候群的妇女在两侧前臂内侧中央相当于郄门穴部位进行冷冻植皮后,发现患者的植皮部位及右胸部、两大腿部出现麻木,各针刺此患者的各经原穴时,便在左侧头部胆经循行部位出现感觉过敏现象。而注射突触阻断剂后,这种现象便可消失。由此,间中认为这一现象与植物神经功能有关。

(6)经络波动现象与经络周波数日本的岸勤(1963年)通过触诊在经络线上发现有经络波动现象,并认为这和藤田六郎所提出的“经络的肌运动主因说”是一致的。岸勤认为,在经络线上不仅可触到经络波动现象,而且每一条经络都有一定的波动数和相应的休止期。

4.经络的影像研究

(1)经外线热摄像法这一方法从1970年开始应用于对经络与穴位的研究中。法国的一位电子学工程师用红外线热像图摄影法记录皮温图,结果发现面部的热像图与经络之间存在着相似性。日本的西条一止(1976)也发现人体高温线与高温点和经络与穴位的相似性。萩原晖章甚至测量出经穴在体表的直径是2毫米。意大利也有类似的报道。

(2)液晶热像图摄影法美国鲁克医疗中心的两位学者首先报道了在针刺治疗与经络的研究中,液晶热像图摄影法的应用。他们认为皮肤温度主要与皮下组织中的血管状态有关,其次与深部器官或结构有关,在血液供应增加的部位,新陈代谢和热量的产生即增高。皮肤温度的测定,作为针刺治疗的一种临床检查方法,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说明和记录即使是远离针刺穴位部位的治疗效果。液晶热像图由于可使人看到由针刺而在某一部位产生的明确和清楚的变化而可能为针刺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超声波摄影法日本的萩原晖章用超声波诊断装置,对肾俞、志室等穴进行观察,发现穴位中央出现体液性反射波,并有小心脏样的搏动。针刺后此搏动可增强。若穴位处有不适,则波动增强,针刺后若波动感消失,则病人的不适也会消失。苏联则有人通过类似的装置测出穴位组织不如周围组织那样致密。

(4)辐射场摄影法辐射场摄影法又称电子摄影或电子放电摄影。最初由N.Tesla发现,并应用这种技术拍摄了人体不同部位散发出的火花。但这项技术受干扰因素太多,在各方面仍有探索的必要。

5.经络的物理特性研究

现在有不少国家都在开展经络与腧穴的物理特性的研究,特别是经络与腧穴的电现象研究,其目的在于探测并证实经穴的存在。

(1)电阻电位的测定中谷义雄于1950年发现良导点与良导络之后,又对皮肤电阻原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良导络是皮肤和体表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上升时产生的反应形式。瑞典的学者在1976年通过24例人体的测试观察,发现穴位的电阻较非穴位的电阻低得多,而导电性则较高。法国空间医学研究所的学者通过特制的电子学仪器,在体表穴位上曾测出特异的生物电位,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此电位比较稳定。当在生物学节律的影响下,或由于生理学的原因而使平均电位发生重大变化时,穴上电位变化的幅度也往往比邻近的区域为弱。相反,当机体产生病理变化时,由于局部电位发生重大改变,某些穴位也显示出其特异性。故他们认为,当机体自动调控失灵时,穴位便能发出报警信号,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数据。

(2)温度测定日本东京教育大学的西条一止以胸腹部位为重点,系统地测定了体表的温度并分析其与经络和穴位的关系。结果发现,经络较非经络部位的热点(即温差点)的出现率高5.2倍,胸腹部又较腰背部的温差点出现率高。因而认为用皮肤温度法很容易确定穴位的位置。

(3)红外线测定苏联生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证明,穴位部位的红外线辐射远比非穴位部位强。而F.Kracmar则认为,经络区域的交感神经兴奋性高于非经络区,而交感神经兴奋是与血管收缩平行的,故经络上的红外线强度较弱。

(4)同位素示踪与中国的研究结果相似,外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肯定性的结果。但他们的示踪照片显示,放射物质大都是呈离心性地沿经络移动。

总之,外国学者的大量的临床——生理学、生物电与电生理学的研究证明,穴位具有一系列特点,局部温度较高,氧吸收较强,代谢水平较高,红外线辐射较强等。

6.经络与体表内脏相关研究

(1)体壁内脏反射日本的石川日出鹤丸根据伤害性反射这一事实(即当刺激动物的内脏时,除了引起呼吸运动、心率、血压和瞳孔大小的改变之外,还引起四肢的痉挛性运动和各种防御运动),提出向心性二重支配法则。近代神经外科发现,内脏和多数血管壁上都有向心性神经纤维的存在。石川的实验还证明,家兔的伤害性反射的主要中枢部位是在下丘脑的下部,尤其是乳头与脚间部。但是,这些反射中枢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即接受大脑皮层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末下氏认为,石川等人的理论成果对阐述针灸经络原理,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理论。

(2)海氏带英国学者海氏(Head)曾经发现: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看到不同部位皮肤的痛觉敏感性升高。他于1889年首先记述了内脏器官的疾病是以一定程度的规律性而引起皮肤特定部位的过敏。即出现于发生学上属于同一节段的体表相关部位。大约同时,麦氏也发现深层组织亦有变成非常过敏的事实。现在则认为,海氏带与穴位、经络的关系极为密切。但目前尚不能用海氏带说明整个经穴问题。

(3)牵涉痛与经络的关系当内脏产生病变时,痛觉过敏不仅出现在皮肤上,也出现在深部组织如肌肉、筋膜和骨膜等部位。这种感觉的牵涉性变化称为内脏感觉反射或牵涉痛。

日本的木村忠司(1972)认为,牵涉痛是内脏感觉的兴奋影响到同一脊髓节段出入的躯体神经而诱发的体壁疼痛。用针灸疗法对疼痛部位进行处理,可使内脏器官的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Toyama认为这种结果是植物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的表现。同时指出,穴位和牵涉痛与海氏带相符合是很重要的,所以,用针刺激皮肤通过同样的通路亦能作用到内脏器官。

(4)内脏感觉传导通路日本东北大学的濑户八郎教授认为,内脏除了自主神经终末网之外,还有其他特殊的神经终末,而后者正是内脏的感觉神经。如果说植物性神经系统只是以局限于离心神经而言,则内脏感觉神经则可归入脑脊神经中。这些感觉神经在进入脊髓的时候,先通过白交通支,再到达后根。到达脊髓的内脏感觉,以节段为中心发生重要反射,即内脏感觉反射和内脏运动反射。

高岛文—(1973)指出,石川教授提出的向心性植物神经的双重支配法则有大量的实验观察结果和形态学、组织发生学的理论依据,故他认为石川的学说是正确的。其后,久留教授也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交感神经感觉通路起于胸髓止于腰髓,以分节进入,在诱发出海氏带或牵涉痛的同时上升到延髓,副交感神经感觉通路则直接进入延髓和骶髓。

7.经络与神经体液关系研究

(1)经络是神经激素运行通路的设想美国的Kim(1975)根据Diamond关于头痛机理的假说和Platt关于针刺作用的防区机能和组织再生学说,加以综合分析,提出经络乃是神经激素运行通路的设想。他认为,针刺引起组织损伤而产生组织胺、缓激肽、五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产生,从而引起ACTH的增加和皮质类固醇的生成,结果增强了机体的防卫机能。此外,血管激肽能促使〓进入细胞并与乙酰胆碱结合,从而促使第二信使cGMP迅速产生发动自卫性的神经体液反应。此外,由于刺激经穴因而触发了下丘脑,遂导致由垂体产生作用于特定经络或部位的某种特殊的类固醇激素。

 十二经络走向图 砭石疗法的复兴将有助于经络研究及中医药走向世界

(2)经穴相对特异性体液因素的研究美国纽约心脏病研究基金会医学研究所的大村惠昭(1976年)发现,针刺5~10个穴位并连续运针2~4分钟后,在285个病人中有一半以上其白细胞数增加,主要是中性。他认为这种变化是由于机体被刺伤后引起的炎症性反应。他还发现:针刺能使血中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使血尿酸浓度下降,能改变血清电解质的离子浓度。罗马尼亚有人发现,在4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中,针刺三阴交并留针2~4小时,能使血糖水平下降20%左右。也有人报道针刺能使机体内的抗体数量增加,增强免疫功能。也有人发现针刺能使人的痛阈升高,但这种升高可被钠络酮阻断,提示针刺镇痛的机理与脑内吗啡肽水平有关。

从上可以看出,国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医学、生物学或许多边缘学科的研究人员,对中医经络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思维活跃,研究途径也较广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些思路和研究方法值得借鉴。

多年研究成果:经络具有声、光、电、磁、远红外等能量形式及循经感传现像,结合国外对经络的物理特性研究及砭石的特殊物性及砭石疗法循经操作的手法,砭石研究与砭石疗法的复兴将有助于经络研究及中医药走向世界,相信不久的将来,像70年代针灸先走出国门一样,再新的世纪,中医药走向世界,必将是以砭石疗法的循经取穴,砭石温灸等手法为重点,将使经络研究及经络疗法更上一新的台阶,鸣谢山东省泗滨砭石研究会(筹)、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鸣谢山东华泰易货泗滨砭石事业部提供真品泗滨砭石-灰红色砭石佳品-扁鹊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0493.html

更多阅读

人体十二经脉行运图 十二经脉走向动画图

最近从华山一棵松博客上看了吴清忠先生著《人体使用手册》的部分内容,感到即深刻又易懂,他把老祖宗留下的经络学说和中医理论做到了继承和发展。这将是对人类医疗保健和养生之道的重大贡献!必将能引发一场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把我们先人

央视主持人版金陵十二钗(组图) 金陵十二钗都有谁

2008-06-12核心提示:最近,央视官网出炉了一个网友评的央视主持人版本的“金陵十二钗”,王小丫变身王熙凤,欧阳夏丹变身黛玉。李修平:薛宝钗在《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里面,李修平算是很完美的一个。就像宝姑娘,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合家没有不爱的

十二地支六合与地支六合的用法 十二生肖猴对应的地支

十二地支六合六合共有六组:子丑、寅亥、卯戌、辰酉、午未、巳申地支六合的作用意义:地支六合是八字中最紧密的合,与天干合也是一样,象征结亲、和好、亲近、羁绊之意,使用时要仔绌分辨。1、助合:辰与酉合,酉金逢助,辰土因合而泄,自己作用减

中国几种术数中十二宫之异同 东西方美术的异同

转载自: 马艳来 | 分类:术数宗要 中国几种术数中十二宫之异同命理十二宫在各类预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级预测水准的一种体现,它可以确定出人一生的六亲关系以及所有各类社会关系、事业发展、身体状态等等。下边笔者列出各种十二宫的

声明:《十二经络走向图 砭石疗法的复兴将有助于经络研究及中医药走向世界》为网友埋没所有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