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坦然面对“挑刺”,欣然收获成长



这些天,中国的商品在美国及一些西方市场受到了频繁甚至是空前的责难和非议,许多“中国制造”的服装、食品、玩具,屡屡遭遇西方大佬的封堵。一时间,“召回、退货、赔偿、惩罚、受限”等噩运接踵而至,似乎此种状况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对这些贸易磨擦成为中国政府商务部、海关总署、检疫总局官员的头等大事。作为中国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特殊的“中国商品现象”呢?

我总的觉得这种情况的发生是西方人在给我们中国企业补课,补市场经济、产品质量、商业信誉、经济法规、国际惯例、逆境成长的课。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这十几年中,中国的经济崛起实在是太快了,中国的各种资源及市场优势使中国的经济实力飞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一支力量,预计到今年末,中国就将超越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成为美国民众生活中主要的商品供应来源,据统计,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每年至少为每个美国家庭带来1000美元的经济实惠,中国已经成为事实上世界最大的商品制造基地。

但坦白地说,相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规模和商品制造能力而言,我们在许多方面是严重滞后的,比如在产品质量的控制方面。以食品为例,这个与我们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大类商品生产质量问题的确很麻烦,由于中国的市场太大,各类小工厂、小作坊、乃至游击队式的个人摊点,其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卫生状况,的确是很难有保证的,但中国人“皮实”、宽容,相当多的人群尚处于温饱状态,因此拥有自己的“性价比”衡量标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就使得那些“假冒伪劣”有了其生存的空间。我们知道,能够出口给西方人享用的食品应该都要比我们国人自己消费的商品质量好许多呢,因为那里的人“注重卫生”、“讲究质量”、购买力强、需求层次高嘛。尽管如此,也的确难免有瑕疵,遭遇责难当属正常状况。其它门类的商品质量状况与食品的状况也差不多,谁让我们的国家太大、企业太多、质量检查不严、质量控制不利、生产能力又太强,急于到西方世界去抢占市场空间呢?

我总的观点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状况对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其实是件大好事,我们应该欢迎西方人给我们补课。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各种责难,从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维护经过艰苦努力才获得的各种市场利益;另一方面更要珍惜这个难得的向“前辈”(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人家毕竟优于我们啊)学习讨教的机会,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上的竞技规则。比如关于儿童玩具质量问题是因为含铅,不管多么微量,只要有这种金属成分,就是劣质商品,这一点我们至今也有些不愤,但这就是西方人的质量意识,我们就得面对和正视:第三方面我们更要举一反三,按国际市场的规则(而不是按我们以往的习惯)改造我们的质量价值观,调整我们的商品质量标准的控制流程,这样才能即能使西方人及世界市场不仅离不开中国制造,而且无比喜欢和放心,这样一来,“中国制造”必然天下无敌。

能够感觉到,我们的政府及出口商品的制造和贸易商现在都面临着国际市场很大的压力,这其实也并非坏事,这是成长的必然过程,而且可以理解为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一条捷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仅有正面的竞争对手挑战,还有属地政府、媒体、传统习惯,甚至意识形态差异的干扰甚至敌对,统统适应了这一切,我们才算真正在市场经济的全球环境中,有了主动权,才算是初级班毕业了。

 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坦然面对“挑刺”,欣然收获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调整好心态的我们倒是要真诚地感谢那些“面目狰狞”、通过各种方式“妖魔化”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的西方人,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中国制造”获得了成长所必须的复合化成长环境,不仅可大为缩短以往西方人长达上百年的成长历程,而且由于“闯荡市场百战多”的缘故,我们获得了更良性的成长质量,各种免疫能力更强,各种复杂局面的应对均不在话下。这么想来,我们真是要由衷地谢谢我们这些严厉、近乎霸道的“老师”们啊,毕竟“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0429.html

更多阅读

如何正确解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文言文文本正确解读

如何正确解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顾瑞荣此"为"是老子「道德经」中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中的"为",也就是做、作为、修炼等意思。"为己"最早来源于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此"为己"之"己",是德配天地的那个自己,一切作为都为了成就这个自己,而

声明:《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坦然面对“挑刺”,欣然收获成长》为网友奋斗的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