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黄金周的提法端的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举凡春节、五一、十一前夕,各路媒体非常热心地介绍长长短短的旅游线路,各地景点非常热情地推出旅游项目。黄金周过后,各地又免不了做做统计、算算盈利,还要跟上一年比较,看客流量增加了多少,净收入提高了几何。
![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何为旅游业的品牌?](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484256372494.jpeg)
旅游业堪称无烟工业,有些国家甚至把它当作本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的一些城市,旅游业也已成为重要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我们的伟大首都北京,因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每天都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近几年的黄金周,各景点更是游人如织。门票、饮料、餐费、旅游纪念品之类生意是“来不及做”,用上海话说:“钞票赚得麦克麦克(多得不得了)”。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我携女儿赴京参加一项赛事,空闲的时候也到北京街头转了转。北京市民和商贩对外来的游客还是挺客气的,不过,有些人在客气的外表下面,却暴露了十分恶劣的内囊。例一,“纯净水”。 在公交车的起点站上,常有小贩上车兜售在瓶子里冻成冰坨的净水或矿泉水,生意相当不错。有一次,我给女儿买了一瓶。喝了几口,女儿发现瓶盖上有点脏,好象买来之前已经打开过。再仔细一瞧,瓶盖上分明写着“2005年1月9日前饮用”,而那天是2005年5月4日。这瓶水要么是小贩低价买进的过期饮用水,要么是另外灌进去的。至于那是什么水,只能指望女儿的抵抗力和好运气了…… 回沪后与朋友聊起北京之行,她竟然也有同样的遭遇。说是也买过冻成冰坨的饮用水,等瓶子里面的冰都融成水之后,她无比恶心地发现,里面漂浮着一些絮状物,而她,已经喝下了大半瓶这样的“纯水”…… 例二,羊杂汤。 2001年夏天,王府井小吃街的羊杂汤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次,我又在别的商业街尝到了这种美味。为了重温当年的美好回忆,我再度来到王府井。在一路的吆喝声招徕声中,我信步来到小吃街尽头一家名为“满堂福”的餐馆。门口的中年女子无比热情地招呼道:“二位请进!有空调!”见招牌上写着朝鲜冷面,我问:“冷面里有些什么?”她答道:“有苹果、牛肉”。结果,一两左右的冷面上只有两片小小的羊肚,两片薄薄的西红柿。那令我念念不忘的羊杂汤,也变成了躺在一个袖珍小汤碗里的几片咬不动的羊肚……打12315,话务员嘱我打到商业局。听她的口气,羊杂汤的分量和内容似乎是可以随意增减的。而我的投诉也有点小题大做,一共18元的消费,实在是区区小事…… 跟那些受了托儿的骗买下昂贵“艺术品”的游客相比,跟那些被高价门票斩得“血淋淋”的游人相比,再造“纯净水”和袖珍“羊杂汤”也许真的不算什么。但是,对每个有着自己独特记忆的游客来说,金额再小的欺诈也是欺诈,也将影响他对当地的印象,影响他的消费意愿。而那些靠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甚至把脏水当净水卖的人,虽然获取了暴利,却败坏了所在城市和所在行业的名声。 在瑞士,旅游业的管理部门经常会派人检查饭店餐馆等服务性行业,一旦发现哪家有坑害消费者的行为,立即把它列入黑名单。凡是到瑞士的游客都会收到一本旅游指南,其中就这份经常更新的黑名单。这样一来,还有谁胆敢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 希望各地的相关管理部门,在客流集中的节假日抽调比平时更多的力量,整治旅游环境,让游人少受欺诈、不受欺诈。要在黄金周挖到更多的“黄金”,就得真正把游客当作衣食父母,而不是斩一个算一个的冤大头。研究结果表明,“冤大头”们回到家乡之后,每个人的负面宣传将影响一百五十多人。 何为旅游业的品牌?是游客的印象和口碑。任何轻视、藐视、蔑视外来游客智商的欺诈行为,都将以某种欺诈者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他(她)。 再多言一句,我国的旅游业能否走向世界、赚更多的外汇,全看从业者的素质。窃以为,除了靠他们自身的修为,更主要的,还得靠政府的管理。倘若没有持之以恒的严格管理,没有真正的法治,仅仅靠一个时段的集中整治,从业者的素质恐怕不会有本质的变化,旅游环境也得不到真正的改善,我国的旅游品牌,更不会有自立于“世界旅游之林”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