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 企业走向未来的必然轨迹



(注:此文原载2007年2月15日《中国文化报》)

  主持人语:在中国传统佳节中,历史最久、影响最深、氛围最浓的莫过于春节(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中国,春节是最具有感召力的社会动员令。无论一个人在过去一年的收获如何,在过年的时候,都要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每次过年,中国就会发生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集体迁徙(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春运,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日景观。为什么春节有如此大的魅力?为什么春节文化如此深入人心?对于企业来说,我们的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应该向春节文化学习什么呢?在本期的企业文化沙龙中我们邀请企业文化专家邓正红为我们解答。

主 持 人:本报记者 郭素娥

特邀嘉宾:未来生存管理创始人 邓正红

aihuau.com

春节文化值得研究

  主持人:邓老师,您好,欢迎您参与我们的春节特别话题。在中国传统佳节中,历史最久、影响最深、氛围最浓的莫过于春节。您对春节文化有怎样的研究?

  邓正红:从流传时间来看,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从影响范围来看,春节文化已经枝繁叶茂并开花结果:一些亚洲国家如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形成了自己既传统又独特的春节文化;从节日氛围来看,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一个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而以我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来看,一个组织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生存下去,总有自己的特质因素,并且最能从组织所倡导的文化个性上体现出来。而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即行为或活动规范来延续,这是将文化转化为行为规范的最佳结合点,也是一个组织走向未来的必然轨迹。

  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从远古发端一路走来,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明完完整整地保存到今天,又藉此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新世纪再次焕发伟大复兴之势,这体现了文化的巨大力量,也体现了以春节等众多中国传统佳节为代表的良好风俗习惯对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性。春节文化作为中(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国民间一种最为典型的风俗文化,历经几千年,魅力和精髓不减,无论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从基业长青的角度来看,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春节模式”所具有的生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文化之道在于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

  主持人:那么,您所研究的春节模式与企业文化有哪些相通之处?我们该怎样正确看待我国节日文化的瑰宝——春节文化,以及由它形成的这种春节模式?

  邓正红:自詹姆斯·C·柯林斯和杰里·I·波勒斯的《基业长青》一书传入中国以来,很多企业开始探索企业长寿之道和企业文化建设模式,但大多数企业热衷于以西方百年跨国公司为典范,这一方面说明国内企业的文化意识已经觉醒,日渐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又暴露了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不足,就是非常羡慕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著名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所开的花、结的果,片面仿效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模式,而忽视了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根在中国”。

  与春节模式相比,跨国公司的文化百年之道只能算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企业追求文化之道无非是想活得下、活得好、活得久。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最高的生存境界是核心生存,因核心理念而生的企业文化支撑核心生存,核心生存的使命就是让企业长久地活下去。如果用时间来衡量文(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化模式对组织的生存力的影响,詹姆斯和杰里所研究的“基业长青”之道中最具历史的跨国公司也不过几百年,而作为传承中华文化最为典型的风俗习惯——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不仅较好地保存了中华文明之根,而且也使泱泱华夏绵延数千载至今仍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果我把中国比作一个在远古时代就已诞生了的“特大型公司”的话,那么这个“特大型公司”就因为形成了一整套以春节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良好的风俗习惯,从而使中华文化始终能在华夏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文化情结、文化纽带,将全世界的华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紧紧凝聚在一块儿,为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尽各自绵薄之力。中国能长久立于世界东方,也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生命力,而中华文化的精髓又靠我们代代炎黄子孙通过春节等良好风俗习惯,周而复始、绵延不息地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传播到世界各地。

用春节模式指导企业文化建设

  主持人:那么,怎样用春节模式指导当前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呢?请谈谈您的看法和意见。

  邓正红:用春节模式来指导当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浓缩成绵延不息的企业风俗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样企业不但能基业长青,而且在血腥争夺的“红海”中也能四季如春,充满活力。

  春节模式对于文化建设的效果无须赘言。但是,如何借鉴春节模式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我以为关键是要吃透文化的本义。

  《易传·贲卦·彖传》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化成”是最早出现的“文化”概念。具体到“人文化成”则是指典籍和礼仪风俗。天文指一切自然现象,人文则指一切文化活动及其产品,“文”成为贯通天人、无所不包的最为宽泛的概念。我记得卢梭(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在《社会契约论》中对文化也下了一个定义: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它的特点有:一是铭刻在人们的内心;二是缓慢诞生,但每天都在获得新生力量并取代权威力量;三是能够维持人们的法律意识,激活已经疲软的法律或取代已经消亡的法律。

  所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我认为文化的本义就是要将企业生存发展的道理变成全体员工自觉遵循的“礼”和共同倡导的“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礼”和“节”就是将这种价值观转化为能够保证企业长远生存和稳定发展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

  主持人:企业文化如何向“礼”“节”转化?

  邓正红:其实,“节”不仅是一种文化活动形式,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节”中不能忘了要做什么事,就是行 “礼”。

  企业文化向“礼”“节”转化,很大程度上需要企业进行精心设计。“礼”是内容,直接受企业核心理念的控制,从理念到行动,决定了企业行什么“礼”,向谁行“礼”;“节”是形式,企业可视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蒙牛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12个字,即“诚信、感恩、尊重、合作、分享、创新”,而这12个字代表的就是企业的“礼”。蒙牛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精心设计了每年的两个独特节日,即“节”:7月19日的学习节——将学习成果与半年工作成果总结相结合的一次团队分享共赢的节日;11月最后一个周五的感恩节——蒙牛将这一天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蒙牛的合作者、支持者、消费者进行真诚答谢和感恩活动。学习节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实际上就是对蒙牛企(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业文化的现实补充。比如,2005年牛根生推荐了一本好书,叫《西点军校》。全员就针对这本书去学习其中的精神,写书评、竞赛、演讲,通过这些活动把这本书的精神贯彻、落地、执行。感恩节更强调与外界的互动,与外界联合搞一些公益活动,不断去强调企业文化当中的感恩、回报社会等重要元素。蒙牛认为,经营人心是蒙牛的终级目标,而感恩心是蒙牛文化的灵魂。蒙牛举办感恩节的目的是:关注员工的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营造心灵之间的感动,实现蒙牛人的伟大使命。

 走向未来 企业走向未来的必然轨迹
  总之,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其内在的文化血统,就没有内在的凝聚力,从而缺乏长久的生命力。春节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大“节”,其内涵和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形式。企业也是一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强大的文化,没有绵延不息的良好风俗习惯,它离倒下也就不远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0101.html

更多阅读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方案

杨永兵李旭岗潞安集团铁路运营公司摘要: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顺应形势,规范企业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和指标体系,旨在使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更科学、合理和准确,旨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促进企业经济

走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 世界的未来取决于“中国怎么做”!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乔治?索罗斯在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发表了共分五个部分的系列演讲,阐述了他对危机中的金融市场、政治体制和开放社会的思考与主张。在第五日的演讲“未来的路”中,他着重探讨了金融危机将如何重

构建面向未来的领导力 寻找企业领导力的未来走势

持续的经济寒冬让商业巨擘和行业明星举步维艰,尚在经历大浪淘沙的幸存者开始不断思考企业领导力在危机中稳舵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其自身经营环境之时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企业家采用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去应对这种危机,金融

李书福:自主创新是企业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

11月11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科技企业家论坛”上发表演讲。他以吉利打造自主品牌为例,从实践角度深刻阐述了“自主创新是企业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这一命题,引起许多与会者的强烈共鸣,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由省人民政府、

华商未来 走向未来的“新 华商”(1)

    走向未来的“新华商”     这是一个“浪花淘不尽英雄”的时代。格兰仕从2008年开始向全球139个国家全方位突击,72岁的梁庆德坚持,OEM本身只是一个在制造企业中的商业工具;工程师出身的尹同跃也说,他这一辈子的人生规划永

声明:《走向未来 企业走向未来的必然轨迹》为网友素描那片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