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17.5°橙 农夫山泉,确实烦



     从“农夫山泉水源地污染”的新闻事件报道开始,到市场竞争的阴谋论、再到瓶装水的国标与地方标准……,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不仅是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甚至是华润怡宝等也成为媒体报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就在今天一早,农夫山泉的官方微博还发布了一条消息:农夫山泉将于今天下午3点在北京就标准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虽然目前事件的发展结果还不明朗,但是从各自的身份属性看,不管农夫最后能否证明自己清白,农夫都是这个事件中失败的一方,而《京华时报》无疑会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京华时报》的知名度和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它需要的就是关注度,只要话题够,对错不重要。而农夫呢,如果真需要关注,也一定不是这种方式和在这样的一些问题上?。

  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笔者农夫至少犯了两个大的错误:

  第一,面对企业负面报道,应该更低调的处理,即使你真的被冤枉或抹黑,何况你确实有可以攻击的空当呢?(中国企业不可能没空当)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因为你传出的是负面信息,你越高调,你的负面报道和传播越容易被放大。而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讲,恐怕很难认真的关注整个过程和细节,这就注定了消费者对媒体信息接收和解读的片面性甚至断章取义,而在负面报道充斥的情况下,你根本不知道消费者会断章哪一部分并形成对农夫的叠加印象,所以最终你收获的负面信息一定多于你的正面信息,所以高调的态度一出来就决定你败了。

  再者说,企业越是激烈高调的面对,越说明企业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中国有句俗话叫“肚里没病死不了人”,如果你不是心虚,你为什么会如此大张旗鼓的应对,本来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媒体,报道本身的影响力也并不大——关键是消费者有可能这么想。

 农夫山泉17.5°橙 农夫山泉,确实烦
  而且我们不要忘了,人越是对一件事情在乎,越容易在这件事情上犯错,越容易被激怒而失去理性——比如农夫工作人员对记者采访的态度,尤其是那句“滚出去”,被报道出来以后,你还能得到消费者的理解和同情吗?

  更关键的是,和你站在对立面的是媒体,首先你得知道:虽然媒体有大有小,但是都是国字头的,不管这家媒体的影响力和能量如何,你都不能忽视作为媒体背后的具体人在媒体圈里的影响,你真的相信你的号召力能超过媒体吗?

  第二,农夫越是在标准问题上较真,越是陷入被动局面而被牵着鼻子走,在和《京华时报》对峙过程中,农夫始终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想,消费者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农夫始终没有弄明白一个问题:农夫需要的不是给《京华时报》一个交代,更不是去推翻《京华时报》的报道,而是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交代。这一点太重要了,而农夫始终都在偏离这一主题。

  对于消费者来讲,从三鹿事件以来,因为已经见的听得太多,所以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没什么大不了,吃了喝了这么些年,不也好好的活着吗,气愤怒骂之后不还是无奈吗?在这种情况下你以为消费者真的相信那些什么所谓的标准,相信什么监管吗?如果相信,为什么对付合国家标准的进口货也半信半疑而大老远的跑到香港去买奶粉,像贩毒一样从国外买奶粉?

  所以呀,农夫千万别把标准当真,如果你当真了,你就真的跑偏了,你就被动了。

  农夫要做的,只是坦诚的让消费者知道,喝你的水是安全的!

  这一点很简单,首先是对媒体的负面报道不正面接招,直接请第三方机构监督,让消费者站出来说话:到底消费农夫山泉有没有问题。或者为了找点官方背景,你也可以找有关部门做检测,正面你的水对消费者没有健康危害就可以。但一定不是拿美国的监测标准来证明,也不是拿你的产品标准去说事儿。

  再有,如果真想把事情放大的话,也请农夫山泉有点高度,把问题升级一下:比如“加多宝能把自己和王老吉的纠纷”上升为“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强势与弱势对峙,你为啥就不能学学呢,虽然这件事看起来是企业和媒体的事,其实是消费者的事,如果能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同情,你还怕媒体吗?

  所以,从这点看,农夫山泉的危机公关能力太差,如果是找的专门的危机公关公司来处理的话,那就更那什么什么了!要是这句话得罪了所谓的同行,请别见怪,我不是专门做公关的,不跟你抢饭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98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农夫山泉17.5°橙 农夫山泉,确实烦》为网友共酔萬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