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怀东 叶安勤

企业作为合法经营的市场主体,应积极发挥社会组织角色作用,展示社会责任,重塑社会道德关系,使企业不仅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权利,还要对国家的未来抱有更多责任。这种观点的延伸,便是当今世界所普遍关注的企业“道德资本”。 面对企业“道德资本”这一无形资产,企业往往陷入两难的困境:市场经济要求以“利益”为杠杆,推动经济运行,那么,企业是应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还是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而付出较多的“道德资本”?当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企业是按照“理性人”的准则办事,理直气壮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心甘情愿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牺牲更多“道德资本”呢? 在产品极大丰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参与社会公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优势。企业的社会公益成绩,虽然不能代替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当两种产品或服务处于同等竞争水平的时候,企业的公益成绩,就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突出的社会公益成绩,可以帮助企业取得更佳的运营成效,鼓励员工饱含激情地投入工作,人才不再流失,投资伙伴日益增多……责任与竞争力是一个紧密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存。 令人忧虑的是,我国目前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忽视“道德资本”投入,在现有的100多家慈善公益组织中,掌握和支配的资金总额仅占GDP的千分之一。中国1000万家注册登记的企业中,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足1%;中华慈善总会所获捐赠来自国内富豪们的不到15%。这些令人寒心的数据已经引起人们对少数“为富不仁”企业行为的广泛诟病和指责。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必须面对社会责任的各种问题,以公德、诚信为基因,重新打造企业的价值观,使之成为合格的企业公民,取信于人心,立足于社会。事实证明,企业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成熟的标志,也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有财富无责任,有资本缺道德,有地位少良知,不可能成为一种健康的社会主流力量。虽然企业运营的基本底线是营利,但是,“道德资本”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企业成长提供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