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是次分兵两路。哈一百项目是由大商集团着手进行的,山东项目则是通过上市公司大商股份展开的
被称为“东北王”的中国第二大零售商——大商集团,在与零售业一哥上海百联集团结盟后,收购战车再次启动。此战役被命名为“环渤海湾发展战略”。
南征北战
《财经时报》了解到,大商集团拟投资近30亿元巨资,以环渤海湾沿线的一线商业城市为并购目标。在未来三年,至少保持每年新增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门店数量4到5家的扩张速度。
作为中国最大的零售集团之一,大商集团通过一系列收购在东北、华北的店铺数超过了130家。2005年12月底,环渤海湾发展战略锁定的第一批目标浮出水面。大商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大商股份(600694)宣布以4.7亿元的价格收购青岛新城市广场的物业资产;大商股份还将出资720万元,收购济南两家商场100%的股权。
以上几个项目都集中在山东,是大商向华北地区发展的标志性步骤。就在南下拓展华北势力范围的同时,大商集团又出资5.5亿元,并购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下称哈一百),巩固了其东北的王者地位。
集团是次分兵两路。哈一百项目是由集团总部着手进行的,山东项目则是通过大商股份展开的。
实力变化
过去的两年间,大商集团在北京的收购战好事多磨,不了了之。此后大商集团对涉足华北市场一直小心翼翼。此番大手笔的投入,得益于百联集团参股大商集团后的雄厚资金支持。
2005年,上海百联集团与大商集团合资成立了大商国际。大商国际持有大商股份29.5%的股权,为大商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百联集团因此间接持有大商股份17.7%的股权,成为大商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大商股份董秘办人士告诉《财经时报》:此次收购项目,均是自有资金。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块:一块是企业经营的自留资金;还有一块是大商已经获得的国家开发银行15年期贷款;最主要还是成立大商国际时,百联注入的9.6亿元。
百联集团的进入,从资金到战略的支持,使得大商集团并购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以往,大商集团总是将目标瞄准为东北的二级城市优质的商业资产,并通过与当地政府在就业、还债等方面达成承诺,开展廉价收购。
因为与当地政府的良好关系,收购价格很低,有时候甚至是零资产收购。
2002年6月,大商收购抚顺商业城和抚顺商贸大厦,就是以零元价格进行收购。附加条件是大商对原公司人员和债务等照单全收。
这样的并购虽然廉价、迅速,却也使得大商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数据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00年的36%上升到2004年的近70%.资金链趋紧。
是次并购青岛地产项目,是大商在并购事业中一次全新的尝试。以往大商并购的都是当地的零售企业,此次则是纯地产投资,并无负债。
新城市广场占地面积达到9万多平方米,地处青岛市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区,是青岛金融贸易区的核心地带。具有很大的升值前景,大商将在此建立主打高档百货品牌——麦凯乐店。
对济南项目的投资,则是借助济南市国资改革机会,通过与济南人民商场集团公司的合作展开的。大商股份将获得在济南及腾州、临沂等二级城市4个百货商场和10家超市,为全面进入华北奠定基础。
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大商将和济南人民商场开展更大规模合作,要投资10亿元,新建2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设施。
巩固东北
大商股份董秘办人士告诉《财经时报》:收购哈一百是集团公司去和哈一百谈的。合适的时候,这部分资产肯定是要放进上市公司的。
实际上,大商和哈一百的谈判早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了。
哈一百曾经是全国著名十大百货商店之一。但由于长年经营不善,到2000年初,哈一百日销售额已经从100余万元下降到30余万元,工资发放都出现危机。据介绍,哈一百目前资产总额5.5亿元,负债总额约8.6亿元。每年亏近4000万元。
2003年5月,大商和哈一百就并购开展谈判。到2004年5月,大商集团与哈尔滨市国资委签订了框架协议,就哈一百股权收购以及基础改造等问题达成了一致。
但哈一百巨额债务及4000多名职工的安置问题,使得双方产生了分歧。这也是为什么直到2005年底,并购才真正得以实施。
知情人士透露:双方最后都做了让步,大商集团承诺接收安置全部职工,回购银行债务,支付其他债务等全部改制成本。哈尔滨政府同意将哈一百对面市中心广场净地以“招、拍、挂”方式卖给大商集团,用于建设购物广场。
用集团名义先收购下来,经过资产整合后,再将干净的资产放进上市公司,避免了不良资产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大商集团以此方式进入了其东北势力范围的空白点,也是东北最重要的省会级城市。
收购风险
收购项目日丰的大商集团终究还没有完全摆脱现金收购和政府撮合的模式,未见有融资创新。从现金投入看,三地的收购耗费现金近10亿元,而后期的网点改造等投入将达到近20亿元。这将大大增加大商集团和上市公司的现金流负担。
大商的收购活动中,政府撮合痕迹更加明显。虽然依靠行政力量将缩短并购进程,提供多种便利条件,但其中的弊端也凸现无疑。
在哈一百项目中,哈尔滨市的主管领导多次协调,主管部门纷纷大开绿灯,最终促成了这次投资。
但依靠政府撮合进行商业整合,大商集团已有失败的先例,2003年10月,大商集团下属大连商场沈阳分店开业,到2005年4月,这家商场已经因经营不善被迫歇业。
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岛新城市广场。一位在青岛从事地产业务多年的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该项目是青岛最为著名的烂尾楼,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青岛房地产热建起来的,主体完工后,4到8层一直闲置。
之后数家企业轮番接收,试图盘活该楼盘,但因产权不明晰,证件不全等原因,纷纷撤退。直到2003年,在市政府的主持下,青岛开发投资公司承担了开发的任务。
2005年12月2日,该项目正式在青岛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随后,大商接收。面对这个已经闲置了近10年的楼盘,大商能否通过商业整合将其盘活,值得期待。